幾年前,穿越劇《步步驚心》掀起了“四爺很忙”的風潮,這里的四爺指四阿哥胤禛,也就是雍正皇帝。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現代女孩穿越到康熙年間成為馬爾泰若曦。
馬爾泰若曦經歷了九子奪嫡事件,看到了殘酷的權利廝殺,最后選擇面冷心熱、不斷幫助她、為她付出一切的四阿哥,與他談一場生離死別的愛情故事。觀眾在為馬爾泰若曦和雍正的愛情故事感動時,卻不知道歷史上的馬爾泰若曦,她作為雍正寫入正史的宮女,甚至在后期被封為答應,但死后卻沒有葬入皇陵,這是為什么?我們一起看看。
雍正的后宮
雍正是清代的第五位皇帝,名叫愛新覺羅·胤禛,他的生母為孝恭仁皇后,也就是我們在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德妃烏雅氏。我們知道雍正的父親康熙一生經過冊封的妃子有58位,而雍正的兒子乾隆也有42位妃嬪,可是雍正后妃名單中真正的妃嬪只有8位。
可以看出,雍正這個人是個非常懂節制的皇帝,而且個人也比較注重養生,除了正式的妃嬪外,算上貴人、常在答應和格格里里外外一共才22人。而這22人當中位份最低的就是作為官女子的馬佳氏云惠,也就是馬爾泰若曦的原型。
那什么是官女子呢?說白了就是管理宮女的人,本質上就是級別稍高一些的宮女。官女子與普通宮女不同的在于她們侍過寢,但未得冊封,沒有名分,這樣一個位置不得不說在宮中很是尷尬,就與民間的通房丫鬟一樣,是屬于主人但卻得不到承認的。
歷史原型——云惠
簡單了解背景后,我們回到主角這,在小說中若曦的姓氏為馬爾泰,但在實際的清代歷史中,并不存在“馬爾泰”這樣一種姓氏,而若曦的原型云惠真實的姓氏為馬佳氏,馬佳氏是滿洲一個古老的姓氏,起源地為嘉里庫馬佳。《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說到:馬佳原本地名,用作當姓氏,這個姓主要分布在綏芬、馬佳等地方。
在滿洲人入關之后,馬佳氏這一形式的人很少入朝當官,大多數選擇了從商。所以在史料中有記載的很少,唯有康熙朝的榮妃馬佳氏被記錄下來。因為她封了妃,又受到康熙寵愛,還給康熙生下六個子女,這樣不斷刷存在感才得以在史冊上留名。
馬佳氏當官的很少,那么云惠是來自什么樣的家庭呢?關于她的家世我們無法從史料中查到,只能按照當時清朝的慣例進行推測,她很有可能是來自內務府三旗的包衣女子,包衣在當時來說屬于奴才,可以說云惠的家世和身份相當低微了。
既然家世地位,那云惠是怎么進宮的呢?按照清朝慣例,內務府每年都會舉行選秀,電視劇中經常能看到的是被選中之后成為皇帝的嬪妃,但實際上,除了被選上給皇上當嬪妃的人之外,還要選一些人留在皇宮內來當宮女,選秀也可以看做是對宮女職位的應聘,而且其中比較優秀的還可以成為官女子。
而云惠作為內務府三旗的包衣女子,內務府包衣女子年滿十三歲,就選秀資格的,云惠憑借自身的優秀直接跳過了普通宮女這一級別而成為一名官女子。所以云惠就是通過選秀的方式入宮的。
而云惠也是因為選秀結識了雍正,在成為官女子不久就幸運得到了雍正的寵幸,但盡管如此,云惠卻沒有得到雍正給予的名分晉升,這樣看來他們的相遇純屬偶然,按理說這樣偶然性的事件是不會被記錄下來的,為什么云惠會在歷史上留名呢?
正史的宮女與死后不準入皇陵
云惠第一次在史料中出現是在雍正三年,清代后妃的排序為: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七個等級。云惠既不是常在也不是答應,雖然是官女子,屬于宮女的首領,應該也是奴才,但云惠卻與普通官女子還不同,有專門的奴才服侍她,應該屬于那種沒有名分的主子。
像云惠這樣介于妃嬪與女子之間的群體,后宮史上還是不多見的。云惠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現在檔案中是雍正九年,當時云惠在后妃名單中依然還是官女子,只是奇怪的是在這一次記載之后,云惠就在后妃檔案中消失了。
在后來的史料中有這樣一段記錄:雍正九年四月中,云病故,從史料中可以看出,云惠是在雍正九年這一年去世了。而且在史料中被稱作云答應,這個答應是誰封的呢?
關于她的追封有人說是乾隆追封的,也有人說是雍正自己封的。但是根據推測應該是雍正自己追封的,因為云惠生前只是名不見經傳的官女子,到了乾隆一朝估計早已被遺忘了吧。
前文我們得知,雍正的嬪妃8人,嬪位以下的22人,所有加在一起也就30人左右,云惠無疑是位份最低的,按理說她得過寵幸,皇帝應該給她一個位份,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答應,但雍正都沒有這么做,從進宮到去世她依然還是官女子。
為什么雍正沒給她名分?大是因為她的身份過低,或者是犯了一些錯。盡管在她死后她被追封為云答應,但卻沒有葬入雍正帝的泰陵妃園寢。關于她葬身何處,沒有史料記載我們也不得而知。
不過,除去正史之外的一些一些資料顯示,她可能葬在曹八里屯的墳塋中,因為曹八里屯就是埋葬一些位份低微的嬪妃之處,或許云惠也被埋葬在這里吧。
結語
無論如何,馬爾泰若曦的原型——馬佳氏云惠并沒有像影視劇中那樣,與雍正有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但她無疑是雍正后宮中最神秘的存在,雍正曾經對她寵幸過卻不給予她任何名分。歷史上有對于她的記載,又不知道她葬身何處。這樣年紀輕輕就走完一生的官女子,真的讓人無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