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佩戴的十二條風水禁忌,一定得知道!
58 2025-08-05
天道:天下萬物的縱緩必有損,損下益上為損。
人間道:損之道必以至誠合正理;損之道在于損人欲(損自己),使合理;天下之害無不由末之勝也。酒池肉林,本于飲食;一碗米養個恩人,一鍋米養個仇人
占卜:
文書上有“再”“告”二字,代表訴訟之事需要再次上訪。文書二策有再告二字;再次求,方成。有球在地上,說明有所求,但未得手。所求不成狀。二人對酌,二人夾木,來也。瓶樽不可破,樂極生悲;酒瓶倒 在案上,目前無指望也。瓶中酒已空,說明有了損失時運不至費心多,比作推車受折磨,
山路崎嶇吊下耳,左插右按按不著。
陽宅:三子居三女位(西)1.與同時生人,婚后延后一年方成,對方為同一人;2.官運不能,所求不成;3.性喜求樂,不求進步,須經二次大災,方能悟;4.對家庭態度,只會花錢,不會賺錢,無所事事。
先天卦:三人之中損一人,攀龍附鳳求功名,始成終敗為定數,舉人終生一生平安,父不父,子不子,中間有個不完妻。
后天卦:明月當空,清閑度日,遇事力求反失,再次可成。
值年卦:二人同力,所求初不成,再次吉,官事不升,財錄不求反吉。
《周易闡真》上艮下兌(損卦第四十一)山澤損:這個卦的上面是山,下面是澤。山高而澤深,表示人在晉升的過程中需要放棄一些東西,是一個損失的過程。
損者,減其有余也。卦德上艮止、下兌悅,有所說而即止之,止其悅而無妄念。卦體二五,剛柔得中,虛實相應,剛而不至于躁,柔而不至于懦,減其有余,增其不足,故謂損。此損中有益之卦,承上蹇卦而來。蹇者,有險能止,后天中保先天之道。然欲保先天,非去后天不能。去后天者,行損道也。
但損之為道,是不順其欲而止其欲。人多不能誠信于中,不能誠信,有始無終,不但不得吉,而且致其咎。若能誠信,則起念即真,信之于心,自能見之于行,不致吉而吉即在,不致咎而咎自無。雖然信于損固吉,固無咎,尤貴于信之得正,損之得正。世間觀空守靜,忘物忘形,至死不變之輩,何嘗不是信于損?但信非所信,損非所損,有損無益,仍是不吉,仍是有咎。是以可貞于信,辨其是非,分其邪正,明于心而驗于事,有攸往而無不利矣。但有往之利,雖利于信之正、損之正,尤貴乎真履實踐,有始有終。若未到從容中道之地,而功不可歇,必須為道日損,為功日益,損之又損,益之又益,直至損無可損,益無可益,剛柔相應,內外合道,至善無惡,渾然天理,而損益之功,方無所用矣。故曰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簋為虛圓之物,二簋即二五剛柔之中。剛柔歸中,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剛柔如一,二五之精,妙合而凝,還原反本,圣胎有象,由是享自在無為之樂,我命由我不由天,信乎損而損中有益,豈小焉哉!
損卦 損下益上 為道日損 [損卦導讀]
卦象:下兌上艮,為山下有湖澤之象。卦德:下卦為兌為悅,上卦為艮為止。全卦揭示事物有損有益的規律。
[經文+傳文](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①?二簋可用享。《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象》曰:山下有澤②,《損》。君子以懲忿窒欲。[注解]①曷: 何。②山下有澤:《損》卦下兌上艮,艮是山,兌是澤,所以說“山下有澤”。澤水會便蝕山根,憤怒和欲望會敗壞人心,所以下文說“君子以懲忿窒欲”。(懲:克制;窒:阻塞)
[譯文]《損卦》象征減損:心存誠信,大吉,無害,可以堅守正固,前往有利;減損之道怎樣體現?兩簋食物就可以用來獻祭。
《彖傳》說:《損》卦的象征是,減損下面的以增益上面的。這種道理是處于下位者自愿奉獻于上位。《損》卦說:“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這是說君子祭祀時只用兩簋食物的方法,要因時而用。減損剛強來補充柔弱要因時而用,減損盈滿來補充虧空,這些都是與時機相配合而自然進行的。 減損虛飾更可以表示出誠敬,只要內心誠敬,那么即使兩簋至薄的祭品,也可以用于享祀。
《象傳》說:山下有澤,這就是《損》卦的象征。君子取法《損》卦克制憤怒,節制欲望。
【注解】:損,卦名。損卦是下兌上艮,亦即“山澤損”。《序卦傳》說:“緩必有所失,故受之以損”。“損”,減損。損卦為山下有澤之象,山高聳,澤低洼。猶如減損下方而增益上方;泰卦九三和上六交換位置,卦變后為損卦,出現一陽據二陰。合而觀之,故說“有孚”。上卦艮為陽卦、為少男;下卦兌為陰卦、為少女。陽尊陰卑之象,損卦各爻都彼此相正應,故說“可貞,利有攸往”。“曷”,通何。“曷之用”,用什么來表示?互卦震(九二、六三、六四)為竹;互卦坤為器。合而觀之,簋之象。“簋”guǐ。“享”,祭祀。泰卦九三和上六交換位置,中間經過六四、六五兩個陰爻,卦變后為損卦,故有下卦兌為口。故有“二簋可用享”。猶如減損之時,誠信于心,神靈也不會怪罪之意。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二簋應有時,損剛益柔有時。損益盈虛,與時偕行。
【注解】:泰卦九三和上六交換位置,卦變后為損卦,故說“損下益上”。用二簋來獻祭,應該講究時機,損剛益柔也要講究時機。減損和增益,滿盈和空虛,皆是如此。
《象》曰:山下有澤,損。君子以懲忿窒欲。
【注解】:上卦艮為山,下卦兌為澤,故說“山下有澤”。“懲”,抑制。泰卦之下乾為憤;上卦坤為吝嗇,引申為欲。“忿”,憤怒。“欲”,個人私心的欲望。損卦之下兌為口,上卦艮為止。君子察觀此象,應該抑制憤怒,控制私欲。猶如損人利己之舉。
《周易正義》損,謙損也。君子自高自大則損德,自損自下則有益,故名“損”。《損》的卦名來自卦象。上卦艮為山,下卦兌為澤,本卦有山下有澤之象。山本高在上,澤本卑在下,然而高山若是能以謙下的態度對待卑下的澤,那么自然就能蒙受福澤。故子思說:山下有澤,《損》—子思《大象》形象地闡述了自損可以有孚,自謙可以蒙福的道理。故卦名為“損”,謙損也。
釋《損》彖辭《損》的彖辭說: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彖辭是子思照著周公易象卦氣圖寫的時訓月令。卦氣圖上,《損》是孟秋七月之卦,對應處暑節氣。孟秋七月,北斗建申,正是大往小來,陽往陰來之時。《損》卦所在的西南方申位,正是陰氣“西南得朋”之地。天道,反復其道,在東北方寅和西南方申之間反復往來。東北建寅,寅月的辟卦《泰》說小往大來。西南建申,申月的辟卦《否》說大往小來。所以說“有孚(復),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二簋可用享”,意思是說只要心中有孚,哪怕只是用兩個最簡單的土簋來祭祀,一樣可以得到福祉。這與“孚乃利用禴”的意思是完全一樣的。根據子思整理的周公月令,孟秋七月是一個損上益下的時節。孟秋之月,詰誅暴慢,以明好惡,順彼遠方。 —《禮記月令》
所謂“暴慢”,就是兇暴傲慢之意 ,恰恰與自損自謙相反,是此時天子詰責誅殺的對象。子思的《大象》也說:《損》,君子以懲忿窒欲。這句話出自子思的老師曾子。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大學》所以,“懲忿窒欲”的目的,在于誠心正意。誠心正意,就是有孚(復)。七月,正是反復其道的天行上,陰陽轉換的關鍵點,所以子思強調了要“有孚”。
兌下艮上。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疏]「損有孚」至「可用享」。○正義曰:「損」者,減損之名,此卦明損下益上,故謂之「損」。「損」之為義,「損下益上」,損剛益柔。損下益上,非補不足者也。損剛益柔,非長君子之道者也。若不以誠信,則涉諂諛而有過咎,故必「有孚」,然後大吉,無咎可正,而「利有攸往」矣,故曰「損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也。先儒皆以無咎、可貞,各自為義,言既吉而無咎,則可以為正。準下王注《彖》辭雲:「損下而不為邪,益上而不為諂,則何咎而可正。」然則王意以無咎、可貞共成一義,故莊氏雲:「若行損有咎,則須補過以正其失。」今行損用信,則是無咎可正,故雲「無咎可貞」。竊謂莊氏之言得正旨矣。「曷之用,二簋可用享」者,明行損之禮,貴夫誠信,不在於豐。既行損以信,何用豐為?二簋至約,可用享祭矣,故曰「曷之用,二簋可用享」也。
《彖》曰:損,損下益上,其道上行。艮為陽,兌為陰。凡陰順於陽者也。陽止於上,陰說而順,損下益上,上行之義也。
[疏]正義曰:此就二體釋卦名之義,艮,陽卦,為止。兌,陰卦,為說。陽止於上,陰說而順之,是下自減損以奉於上,「上行」之謂也。
損而有孚,元吉,無咎可貞,利有攸往。損之為道,「損下益上」,損剛益柔也。損下益上,非補不足也。損剛益柔,非長君子之道也。為損而可以獲吉,其唯有孚乎?「損而有孚」,則「元吉」,「無咎」而可正,「利有攸往」矣。「損剛益柔」,不以消剛。「損柔益上」,不以盈上,損剛而不為邪,益上而不為諂,則何咎而可正?雖不能拯濟大難,以斯有往,物無距也。
[疏]正義曰:卦有「元吉」已下等事,由於「有孚」,故加一「而」字,則其義可見矣。
「曷之用」?曷,辭也。「曷之用」,言何以豐為也。「二簋可用享。」二簋,質薄之器也。行損以信,雖二簋而可用享。
[疏]正義曰:「曷之用二簋可用享」者,舉《經》明之,皆為損而有孚,故得如此。
二簋應有時,至約之道,不可常也。
[疏]正義曰:申明二簋之禮,不可為常。二簋至約,惟在損時應時行之,非時不可也。
損剛益柔有時。下不敢剛,貴於上行,「損剛益柔」之謂也。剛為德長,損之不可以為常也。
[疏]正義曰:明「損下益上」之道,亦不可為常。損之所以能「損下益上」者,以下不敢剛亢,貴於奉上,則是損於剛亢而益柔順也。「損剛」者,謂損兌之陽爻也。「益柔」者,謂益艮之陰爻也。人之為德,須備剛柔,就剛柔之中,剛為德長。既為德長,不可恒減,故損之「有時」。
損益盈虛,與時偕行。自然之質,各定其分,短者不為不足,長者不為有餘,損益將何加焉?非道之常,故必「與時偕行」也。
[疏]正義曰:「盈虛」者,鳧足短而任性,鶴脛長而自然。此又雲「與時偕行」者,上既言「損剛益柔」,不可常用,此又汎明損益之事,體非恒理,自然之質,各定其分。鳧足非短,鶴脛非長,何須損我以益人。虛此以盈彼,但有時宜用,故應時而行,故曰「損益盈虛,與時偕行」也。
《象》曰:山下有澤,損。山下有澤,損之象也。
[疏]正義曰:澤在山下,澤卑山高,似澤之自損,以崇山之象也。
君子以懲忿窒欲。可損之善,莫善忿欲也。
[疏]正義曰:君子以法此損道,以懲止忿怒,窒塞情欲。夫人之情也,感物而動,境有順逆,故情有忿欲。懲者息其既往,窒者閉其將來。忿欲皆有往來,懲窒互文而相足也。
[經文+傳文]初九 巳事遄往①,無咎,酌損之《象》曰:“巳事遄往”,尚合志也。[注解]①巳: 即“祀”,祭祀。遄:迅速。
[譯文]初九 祭祀的事要趕快舉行,無害,可以酌情減損自身的用度。
《象傳》說:“巳事遄往”,這是說君子的意志要和上級合拍。
《周易闡真》 初九,剛決勇猛,信于損而即欲行其損,是以已事遄往,損之必能無咎矣。但損之在初,恐其勇猛太過,有損而不正之失,必酌其是非可否,而后損之,方是損中有益,而無一咎之損。此損之須謹于初者也。
【注解】:“已事”,辦成了事情。初九以陽爻居于剛位,上與艮卦之六四相正應,艮為止。猶如事情已經終止。又上臨互卦震,震為行。故說“已事遄往”。“遄”chuán ,急速。初九居于損卦之下位,雖有過剛之象,仍需酌情處理。
初九和六四相正應,故說“尚合志也”。“尚”通上。
初爻尚合志是指上九,不是指六四,上九為泰卦九三正應上六換位而成,故有上艮下兌西山祭祀之象,泰卦卦變完成為損卦后,初九才前進故巳事遄往,尚者上也,指上九已居艮位。
《周易正義》《損》卦初九爻辭說:巳事端,往,無咎。酌損之。
祀事,祭祀之事。心中有孚,端莊敬慎,則二簋可用享,故曰“巳事端,往無咎”。端,正也,正心則事端。“酌損之”的“酌”字一語雙關。字面意思是酌酒祭祀,實際上是譬喻要像酌酒一樣去除自滿,謙虛自挹。
初九:巳事遄往,無咎,酌損之。損之為道,「損下益上」,損剛益柔,以應其時者也。居於下極,損剛奉柔,則不可以逸。處損之始,則不可以盈,事已則往,不敢宴安,乃獲「無咎」也。剛以奉柔,雖免乎無咎,猶未親也。故既獲無咎,複自「酌損」,乃得「合志」也。遄,速也。
[疏]正義曰:「巳事遄往無咎」者,巳,竟也。遄,速也。損之為道,「損下益上」,如人臣欲自損己奉上。然各有所掌,若廢事而往,咎莫大焉。若事已不往,則為傲慢。竟事速往,乃得無咎,故曰「巳事遄往無咎也」。「酌損之」者,剛勝則柔危,以剛奉柔,初未見親也。故須酌而減損之,乃得「合志」,故曰「酌損之」。
《象》曰:「巳事遄往」,尚合志也。尚合於志,欲速往也。
[疏]正義曰:「尚合志」者,尚,庶幾也。所以竟事速往,庶幾與上合志也。
[經文+傳文]九二 利貞;征兇;弗損,益之。《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譯文)
九二堅守正固有利;出征兇險;不用減損自己就可以施益于上方。《象傳》說:“九二利貞”,這是說君子以堅守中道作為自己的心志。
《周易闡真》九二,剛而有得于中,道心常存,人心不生,陰陽和合,金丹有象,正宜謹固牢藏之時,若不知止足而又損益,反起人心,有昧道心,不利且兇。蓋以剛氣歸中,不偏不倚,弗可損益矣。此不損而亦不益者也。
【注解】:九二居于下卦之中位,能守持中道,故說“利貞”。六二在互卦震中,震為征。九二爻變得六二,上反而無相正應,有“兇”之象。故而說“征兇”。進而說“弗損,益之”。“弗損”,不要自我減損。
九二居下卦之中位,又與上卦之中位相正應,故說“中以為志也”。
《周易正義》九二利貞,征兇,弗損,益之。二爻居中處正,歷來象征著中孚貞正之德,故曰“利貞”。貞可以正惡,故曰“征兇”,正惡也。守正則無損有益,故曰“弗損,益之”。本句還是爻位取象。
九二:利貞,征兇。弗損,益之。柔下可全益,剛不可全削,下不可以無正。初九巳損剛以順柔,九二履中,而複損已以益柔,則剝道成焉,故不可遄往而「利貞」也。進之於柔,則兇矣,故曰「征兇」也。故九二不損而務益,以中為志也。
[疏]正義曰:柔不可以全益,剛不可以全削,下不可以無正。初九已損剛以益柔,為順六四為初六,九二複損已以益六五為六二,則成剝卦矣。故九二利以居而守正,進之於柔則兇,故曰「利貞,征兇」也。既征兇,故九二不損已而務益,故曰「不損益之」也。
《象》曰:「九二利貞」,中以為志也。
[疏]正義曰:「中以為志」者,言九二所以能居而守貞,不損益之,良由居中,以中為志,故損益得其節適也。
[經文+傳文]六三 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
[譯文]六三 三人同行,其中一人會受損;一人獨行,就會得到友人。
《象傳》說:一人獨行能交到朋友,三人同行就產生凝惑。
《周易闡真》六三,愚而無知,見景生情,不能損人心,而反用人心,求益而反有損,如三人行,則損一人矣。若知益中有損,而能損去人心之二心,益其道心之一心,陰陽相當,損中有益,如一人行,則得其友矣。此求益而必用損者也。
【注解】:泰卦九三和上六交換位置,卦變后為損卦。六三在互卦震中,震為行。故說“三人行,則損一人”。九三成為上九,和六四、六五組成上卦艮,故說“一人行,則得其友”。
泰卦九三和上六交換位置,卦變后為損卦。泰卦下乾都有所應,則成為否卦。故說“三則疑也”。
《周易正義》《損》的六三爻辭說: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 本句還是爻位取象。三爻不中不正,象征的是三心二意的行為,故曰“三人行則損一人”,譬喻如果“三”心二意則不能專“一”,于德有損。反之,如果“一人行”,則譬喻的是專一之德,自然有孚,德不孤必有鄰,故曰“得其友”,朋來無咎也。作者在此處以人喻仁。專一守仁,故謂之“一人(仁)”。心不專一則不能克己復禮,難以有仁,故曰“三人行則損一人”。
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損之為道,「損下益上,其道上行」。三人,謂自六三巳上三陰也。三陰並行,以承於上,則上失其友,內無其主,名之曰「益」,其實乃「損」。故天地相應,乃得化醇;男女匹配,乃得化生。陰陽不對,生可得乎?故六三獨行,乃得其友。二陰俱行,則必疑矣。
[疏]「六三」至「得其友」。○正義曰:六三處損之時,居於下體。損之為義,「其道上行」。「三人,謂自六三巳上三陰」。上一人,謂上九也。下一人,謂六三也。夫陰陽相應,萬物化醇,男女匹配故能生育,六三應於上九,上有二陰,六四、六五也。損道上行,有相從之義。若與二陰並己俱行,雖欲益上九一人,更使上九懷疑,疑則失其適匹之義也。名之曰「益」,即不是減損,其實損之也,故曰「三人行則損一人」。若六三一人獨行,則上九納己無疑,則得其友矣,故曰:「一人行則得其友」也。
《象》曰:「一人行」,三則疑也。
[疏]正義曰:「三則疑」者,言一人則可,三人疑加疑惑也。
[經文+傳文]六四 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注解]有喜:指病愈。
[譯文]六四 病勢得到減損,疾病很快就要痊愈,有喜悅,無害。
《象傳》說:病情減緩--這是可喜的事。
《周易闡真》六四,純陰無陽,其疾已深,幸其柔而得正,以陰順陽,誠求他家不死之方,以損我家之沉疴。不能損者亦能損,不速損者亦速損。損中有益,不但有喜,而且無咎。此損柔而求剛益者也。
【注解】:六四爻變出現互卦坎(六三、九四、六五)。坎為心病,猶如疾之象。六四與初九相正應,猶如六四依賴初九陽剛之減損而增益自己,故說“損其疾”。初九在下卦兌中,兌為悅,而且初九是“遄往”,故說“有喜”“無咎”。
減損疾病,是件值得喜悅的事。
《周易正義》六四爻辭說:損其疾,事端,有喜,無咎。心正則事端,其疾自損,故“有喜”而“無咎”也。六四:損其疾,使遄有喜,無咎。履得其位,以柔納剛,能損其疾也。疾何可久?故速乃有喜。損疾以離其咎,有喜乃免,故使速乃有喜,有喜乃「無咎」也。
[疏]「六四」至「無咎」。○正義曰:「疾」者相思之疾也。初九自損巳遄往,已以正道速納,陰陽相會,同志斯來,無複企子之疾,故曰「損其疾」。疾何可久,速乃有喜,有喜乃無咎,故曰「使遄有喜,無咎」。○注「履得其位」至「有喜乃無咎也」。○正義曰:「速乃有喜,有喜乃無咎」者,相感而久不相會,則有勤望之憂,故「速乃有喜」。初九自損以益四,四不速納,則有失益之咎也,故曰「有喜乃無咎」也。
《象》曰:「損其疾」,亦可喜也。
[疏]正義曰:「亦可喜」者,《詩》曰:「亦既見止」,「我心則降」。不亦有喜乎?
[經文+傳文]六五 或益之十朋之龜①,弗克違:元吉。《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注解]①益:賞給。朋:古時代幣單位,十貝為一朋。
[譯文]六五 有人賞他價值十朋的大龜,無法推辭:大吉。
《象傳》說:六五說“元吉”,是因為有上天保祐。
《周易闡真》六五,柔而得中,止于其所,虛心即能實腹,虛實相應,剛柔相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或益之十朋之龜矣。
或益者,不求益而益,益出自然,非有勉強,乃返本還原之吉道,所謂“敲竹喚龜吞玉芝,鼓琴招鳳飲刀圭”者在是。此損柔而剛自益者也。
【注解】:六五在互卦坤之中,十為坤之成數。六五與九二相正應,九二到上九猶如放大的離卦,離為龜。“十朋之龜”比喻非常珍貴的東西。猶如受益之大。六五爻變成為九五,上卦為巽,巽為近利市三倍,九五既中且正。故說“元吉”。六五上承于上九之爻。故說“自上佑也”。
《周易正義》六五爻辭說: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
七月建星昏中,營室四邊形正位于東方,如同十朋之龜,仿佛上天賜給人間的一只大龜。“維龜正之”,營室這只碩大的十朋之龜象征的是中孚貞正之德,如同天道一般不可以違背,故曰“十朋之龜弗克違”。元,仁也,善之長也,守仁則性善,故曰“元吉”。吉,善也。五爻居中處正,歷來象征著中孚貞正之德,此句又是爻位取象。
六五:或益之,十朋之龜,弗克違,元吉。以柔居尊而為損道,江海處下,百穀歸之,履尊以損,則或益之矣。朋,黨也。龜者,決疑之物也。陰非先唱,柔非自任,尊以自居,損以守之。故人用其力,事順其功。智者慮能,明者慮策,弗能違也,則眾才之用事矣,獲益而得「十朋之龜」,足以盡天人之助也。
[疏]「六五」至「元吉」。○正義曰:六五居尊以柔而在乎損,而能自抑損者也。居尊而能自抑損,則天下莫不歸而益之,故曰「或益之」也。或者,言有也,言其不自益之,有人來益之也。朋者,黨也。龜者,決疑之物也。陰不先唱,柔不自任,「尊以自居,損以守之」,則人用其力,事竭其功,「智者慮能,明者慮策」,而不能違也。朋至不違,則群才之用盡矣,故曰「十朋之龜,弗克違」也。群才畢用,自尊委人,天人並助,故曰「元吉」。○注「以柔居尊」至「天人之助也」。○正義曰:「朋,黨也」者,馬、鄭皆案《爾雅》雲:「十朋之龜者,一曰神龜,二曰靈龜,三曰攝龜,四曰寶龜,五曰文龜,六曰筮龜,七曰山龜,八曰澤龜,九曰水龜,十曰火龜。」
《象》曰:六五,「元吉」,自上祐也。
[疏]正義曰:「自上祐」者,上謂天也,故與「自天祐之,吉無不利」義同也。
[經文+傳文]卦主 上九 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
《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譯文]上九 不減損他人,反而去增益他人:無害,守持貞固吉祥;前往有利,將得到大家的擁護。
《象傳》說:“弗損,益之",是說君子大大得到了施益天下之志了。
《周易闡真》上九,在損之終,是損之于無可損,益之于無可益,由明明德而止于至善。弗損益之,已是無一行之有咎,無一事之不正,全始全終,而得其吉矣。
修道至于止至善,道心常存,金丹凝結,以是往而點化人心,無有不利者。
蓋道心者主人,人心者奴仆,道心用事,一步一趨,皆是天理,私欲不生,雖人心亦化為道心,得臣無家,滓質俱消,“群陰剝盡丹成熟,跳出凡籠壽萬年。”此損益而歸于至善者也。
損之功用,至精至微,不拘成規,隨時變通,總以剛柔如一,止于至善無惡之地為極功。行損道者,可不誠信于損,全始全終乎。
【注解】:上九居于卦之極位,上卦為艮、為止。故說“弗損益之”。六三與上九相正應,故說“利有攸往”。上九下臨互卦坤,坤為眾,猶如臣民,故說“得臣”。損卦物極必反,上九為泰卦之九三而來,合而觀之,猶如無家之象,故說“無家”。
上九下臨互卦坤,猶如眾民順歸之象,故說“大得志也”。
《周易正義》上九爻辭說: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這是說貞正之德不能有損,應該多多益善,故曰“弗損,益之”。貞正,自然吉而“無咎”,“利有攸往”。天子能夠誠心正意,則不僅可以修身齊家,還可以治國平天下,得到萬民擁戴,故曰“得臣”。《蔡邕·獨斷》云:“天子無外,以天下為家。”,便是天子“無家”之意。
上九: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得臣無家。處損之終,上無所奉,損終反益。剛德不損,乃反益之,而不憂於咎。用正而吉,不制於柔,剛德遂長,故曰「弗損,益之,無咎,貞吉,利有攸往」也。居上乘柔,處損之極,尚夫剛德,為物所歸,故曰「得臣」。得臣則天下為一,故「無家」也。
[疏]「上九」至「得臣無家」。○正義曰:「弗損益之,無咎,貞吉」者,損之為義,「損下益上」。上九處損之極,上無所奉,損終反益,故曰「弗損益之」也。既「剛德不損,乃反益之」,則不憂於咎,「用正而吉」,故曰「無咎,貞吉」也。「利有攸往」者,不利於柔,不使三陰俱進,不疑其志,「剛德遂長」,故曰「利有攸往」也。又能自守剛陽,不為柔之所制,豈惟「無咎、貞吉」而已,所往亦無不利,故曰「利有攸往」,義兩存也。「得臣無家」者,居上乘柔,處損之極尊。夫剛德「為物所歸」,故曰「得臣」。「得臣則以天下為一」,故曰「無家」。「無家」者,光宅天下,無適一家也。
《象》曰:「弗損益之」,大得志也。
[疏]正義曰:「大得志」者,剛德不損,「為物所歸」,故「大得志也」。
第41卦 山澤損(損卦) 損益制衡 下下卦
象曰:時動不至費心多,比作推車受折磨,山路崎嶇吊下耳,做插右按按不著。
這個卦是異卦(下兌上艮)相疊。艮為山;兌為澤。上山下澤,大澤浸蝕山根。損益相間,損中有益,益中有損。二者之間,不可不慎重對待。損下益上,治理國家,過度會損傷國基。應損則損,但必量力、適度。少損而益最佳。
事業:開拓事業必有投入。投入多少應事先精心算計,力求損益得當。諸事皆應有節度,切忌欺詐、貪婪。天下事克已最難,務嚴格要求自己,刻苦奮斗,手段靈活,爭取事業成功。
經商:全面調查市場行情,計算投入和收益的比例。不必過于計較利潤的多少,獲利即可。真誠與他人合作,彼此信任,手段靈活,切勿自我封閉。
求名:為了成長進步,務必有所投入,且應付諸實踐。以損增益,成就理想。
外出:有益可行。注意節省費用,防止損多于益。
婚戀:全面權衡對方的長處與短處。大處著眼。
決策:為人聰穎,善于權衡利弊。順應自然發展規律,積極主動與他人合作,助人為樂,適度投入,資助他人,而自己要寧儉勿奢。如此,諸事都可以十分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