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廳布置與風水指南,既美觀又溫馨、還能帶來好運!
91 2025-08-17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也許受制于當時的政治文化吧,鄉村建房“上梁”的儀式簡單熱鬧,但文化底蘊深厚,禁忌頗多。
我的祖父是木匠的“掌墨師傅”,外祖父是瓦匠,因此我從他們口中知道了許多“上梁”的故事,我自己也觀看了許多上梁的過程,長大后還直接參與“上梁”。
恩施建房“豎山子”
“八柱三間”的房子,有四蓬“山子”(由“川板”串起來的房架),上梁之前先樹立堂屋的兩蓬“山子”。樹立第一蓬“山子”的場面最熱鬧:先用長棍支頂,再用纜繩拉扯,豎正之后叫著號子抬到墻基上。人們興奮,激動,呼喊聲,嚷叫聲,歡笑聲,號子聲混成一團。作為“掌墨師傅”,祖父是總指揮,跑前跑后,呼風喚雨。兩蓬“山子”樹立之后上檁子,檁子安裝之后上梁。
上梁的日子有講究,即使在“破四舊”的時代,主家也會找“先生”看日子,“先生”大多審時度勢給出個恰當的“日子”,至于是吉是兇那是另外一回事。
當今上梁撒糖
上梁,是房屋建造的重頭戲。無論是主家還是木匠師傅都要確保平安無事。
所謂“梁”是一根筆直中看的杉木,它的象征意義大于實際作用,因為房梁下面有“襯木”托舉,屋頂的重量并非全部由房梁承擔。——不過,我至今也不能確定這兩根木頭到底哪一根是真正的“梁”。
清末拉大鋸扯大鋸的“蓋匠”或“解匠”
鄉下人看重上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造房的艱難:建筑材料昂貴,勞動回報率低,兩三代人含辛茹苦、節衣縮食才能攢下一棟房子,能不珍惜敬重嗎?二是房梁是一棟房子的制高點、是連接兩根中柱的紐帶,因而成為多種文化、民俗、禁忌與心理的聚焦點。江漢平原的造房習俗,傳統風水文化,祖宗敬畏、鬼祟侵犯恐懼,古老的房屋人格化想象,木匠的行業規矩與行業禁忌,都聚焦于房梁及“上梁”的操作上。
清末的木匠(大木)
由此,生發出許多規矩與禁忌。房梁沒有做成之前可以任意處置,但做好之后要放在特定的地方,不可污染褻瀆,不能跨越,更不許女性跨越,甚至不讓月事之中的女人靠近。在制作的過程中,如果木匠手指弄傷,鮮血萬萬不可滴在房梁上……
上梁之前,講究的人家還要給房梁“掛紅”,貼對聯,聽說先前還要在房梁前敬拜祭祀……
上梁,喜慶隆重,村人們會前來觀看,系著圍裙的主婦也會離開廚房,虔誠地仰望。
今天的房梁祭拜,叼著一根煙,不虔誠啊!
“大工”“小工”全部參與上梁,萬事俱備之后才實際動手。“山子”頂端先上去兩個年輕力壯、頭腦靈光的“大工”,每個“大工”有一名“小工”輔佐。最關鍵的工序是用纜繩將橫梁拉上去。“大工”將斧頭插在腰間(講究的人家要給出紅腰帶),全力以赴地上收纜繩。兩端的行動必須協調一致,為了保持橫梁平衡上升,兩個“大工”還要齊聲唱號子:“一發財,兩興旺,三敞亮……”
接著,眾人仰望,“大工”將房梁卡口對準房柱的榫口,用斧頭敲擊:兩人同時落斧,那聲音十分美妙……
最后,燃放鞭炮,撒糖,此時,百眾歡呼,喜氣洋洋……最喜氣的是孩子們搶糖的喧鬧歡笑。
清末解大板子的“解匠”
上梁日的晚餐最最豐盛。這餐飯吃得時間較長,喧鬧熱烈。主人會盛情勸酒,平時拘謹的師傅們略有放松,大多喝個面紅耳赤。一碗端了十來天的煎魚要吃掉:主人將魚尾折斷,“掌墨師傅”先下筷子……
我的祖父很煞風景:吃齋,不坐席,不與師傅們舉杯共飲。主家在安靜的地方擺個小桌子,他一人享用豆腐、霉千張、霉豆渣粑、腌蘿卜丁之類美味……
從祖父和外祖父的講述中得知,上梁日“得罪”師傅的事情不時發生。輕微的“得罪”會導致師傅撂下攤子,中止施工,此時主人必須負荊請罪,祈求饒恕。也有師傅最終不來的,倒霉的主家只得另請師傅,接受另一班工匠的羞辱與挑剔。
建國初北方的手藝人。您猜猜什么手藝人?
祖父講述了木匠“下手”的神話。一戶主人的新房建成后出了怪事:新姑爺第一次留宿必定尿床,幾代新姑爺出丑。具體情節是兩個人抬著尿桶請求新姑爺尿尿,情真意切,說:您做做好事,就尿一點點。倒霉的男人尿得淋漓酣暢,但醒來時發覺自己浸泡在尿液中。——據說是因為天寒地凍,主人家沒有買到魚,因而師傅“下咒”,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最后的木匠
外祖父講了瓦匠“下手”的神話。新房建成后,每月有兩個夜晚房頂上有“跑馬”的聲響。房主回憶建房過程,認定自己在上梁日厚此薄彼,敬重木匠輕視瓦匠,“得罪”了后者。主家備了厚禮,前去謝罪。瓦匠上門“除咒”,從大門上方的“斗墻”中取出一個小紙馬燒掉,從此天下太平。
木匠分為兩類:蓋房子的“大木”和做家具的“小木”。“大木”有自己的絕活:許多復雜繁瑣的數學計算被具象化和“手藝化”,卯榫結合暗藏機巧,有些技術細節密不示人……
最后的木匠
房子歪了,要請“大木”來“打房子”,這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風險極大的活路。“打房子”主要使用三種工具:絞纜、撐木和“剁鍬”。“剁鍬”用于撬動房柱。祖父經常講述“還打三剁鍬”的故事:本來房子已經矯枉過正了,但師傅命令徒弟“還打三剁鍬”,結果房子轟然倒塌。
……
八十年代的蓋匠/解匠
現在鄉村建房上梁的儀式,內容或禮儀大多是立足于當下的物質條件而添加,許多程序出于“當代想象”,“創新”成分很大,有些“節點”并非歷史傳承。而且,純粹的磚木結構房子很少見,水泥預制板鋼筋房子,“上梁”僅僅是一種喜慶儀式……
當代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