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造牢固愛情風(fēng)水 家中愛情風(fēng)水必須扔掉給人壓迫感的東西
182 2025-08-20
清明節(jié)是我國民間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重要的“八節(jié)”(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清明節(jié)的起源,據(jù)傳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固定風(fēng)俗。
清明將至,今天我們來說說祭祀是怎么來的,為什么要特別重視祭祖掃墓,這背后有什么深意?
1.祭祀是惻隱之心的升華
大家想想,遠古的時代,部族中的人死了怎么辦?
很簡單,隨便丟到郊外。動物都是這樣,人也不例外。所以那時候人死之后,都被直接丟到郊外。
當(dāng)初的確是這樣,有些民族更殘忍,人老了就把他推到郊外自生自滅,根本不會等到他死亡。把家里的老人推出去,冰天雪地,不是被凍死,就是被動物拖走吃掉,這是有歷史記載的。
后來覺得這樣做不對,不忍心。畢竟老人也是人,不是動物。所以就等他死了以后再把他丟到郊外去。
丟出去以后,可能有一天你又經(jīng)過那個地方,一看:哎呀,那不是我的親人嗎?怎么被野狼啃成那個樣子?上面還有蒼蠅飛,咀蟲爬。
你心里很難過,不忍心這樣看下去。所以,你趕快回家?guī)瞎ぞ?,選一處比較好的地方,挖個坑把他埋起來。這就形成了殯葬。
殯葬慢慢地演化出一套儀式,然后就開始建墳?zāi)?,就開始看風(fēng)水,就開始算故人的忌日,來祭拜他。這就是祭祀。
人是有惻隱之心的,不忍心看到自己的父母死后,還要遭受那么不堪的待遇。所以,親人往生的時候,要把他埋起來,否則你的心就不安。
孔子只問人家,你的心安不安,沒有說你應(yīng)不應(yīng)該這樣做。這個應(yīng)該不應(yīng)該跟心安不安還差一階。
對于別人的事,你要問問應(yīng)該不應(yīng)該;對自己家的事情,你應(yīng)該問問自己心安不安。
我們把親人安葬以后,就要定期掃墓祭祀,而且后來還專門設(shè)立了節(jié)日——清明節(jié)。
之所以叫清明節(jié),至少有兩層含義。
一是,人只有死了以后,才可能清明。只要你活著,就不可能清明。
二是,你要去祭祀去盡孝道,才能心安,才能獲得清明。
2.人會死,是上天無比的恩德
古今中外,人人都想永生,都不想短短幾十年就死去,但是肉體的永生真的沒辦法做到。
漢武帝、秦始皇,用他們最大的威勢,想盡辦法使自己永生,但誰做到了?還不是隨著時間化作了一具具冢中枯骨。
到今天為止,科學(xué)再怎么發(fā)達,人不可能不死,這是事實,可是我們很不情愿去面對。
為什么他就不能活一百歲?不能活一千歲?所以我們被迫對著他們歌功頌德,大喊著:千歲千歲千千歲,萬歲萬歲萬萬歲??墒呛傲税胩焖€是死了。
永生是不可能的,誰都非死不可。
老實講,人會死,是上天對人類無比的恩德。
為什么?因為你這個臭皮囊已經(jīng)用了七八十年,竟然還好好的,身體硬朗著,這已經(jīng)很不錯了。
但是,再硬朗的身體,隨著時間的流逝皮膚也會變得松弛,骨質(zhì)也會變得疏松。
老天讓你及時復(fù)歸塵土,不再受無情歲月的折磨,這不是對你的愛護嗎?
一個人死了,如果沒有子孫祭祀他,他就真的死了;如果子孫每年清明、春節(jié)的時候還記得他,祭祀他,那他就活著。
他活在哪里?就活在他家子孫的心中。
人要永生,只有活在子孫的心中,別無他圖。
這也正是我們孝道的傳承,因為只有祖先活在你的心中,你才可能活在你的子子孫孫的心中。
3.重視祭祀,才能得到祖先的福報
清明節(ji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我們祭祖掃墓,真正的用意在于教導(dǎo)子孫于父母亡故后,時常紀(jì)念,向后代宣揚美德,使祖先永遠存在于后代子孫的心中。
由慎終追遠延續(xù)到孝悌修養(yǎng),實在善莫大焉。
相比于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我們中華民族始終有一條特殊的導(dǎo)引線,這條導(dǎo)引線是外國人沒有的。
孔子講得很清楚:我們跟祖先純粹是一種感應(yīng),沒有其他的來往。我們很多不方便跟別人講的地方,可以跟祖先交流。
第一個,我們相信祖先最愛護我們,可以給我們諸多啟示。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不方便去問別人的,但可以問祖先。
你點香跟祖先對話,其實是自我對談,是自己告訴自己。
所謂感應(yīng),也就是自問自答。這樣做能化解很多問題。
其一他跟你保密,其二他不會害你,其三你會很放心地把真心話說出來。
一個人只要把真心話說出來,就得到答案了,就知道該如何做出選擇了。
第二個,我們祭拜祖先,就會得到祖先給我們的福報。
我們懷念祖先,將他們的嘉言懿行,向子孫講述、宣揚,教導(dǎo)子孫學(xué)習(xí)、仿效,并且要做得更好。
這樣,祖先永遠活在你的心中,你也才有可能永遠活在你的子子孫孫的心中,而且還會一代一代將祖先優(yōu)良的家風(fēng)傳承下去。
歷史上歷經(jīng)百代而不衰敗的家族,大多得益于祖先良好修養(yǎng)的福報以及遺留并持續(xù)傳承的家風(fēng)。
清明將至,讓我們從祭祖掃墓開始,傳承孝悌修養(yǎng),讓良好的家道世代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