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正月怕十三”,今日正月十三,究竟有啥怕的?看老祖宗咋說
90 2025-08-23
在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有一種木質莖的草本植物,高達7-10米,筆直的“樹”干上部生長著兩行芭蕉似的葉片。長大的葉片勻稱地兩兩相對,完美地排列成一個平面。很像一把打開的巨大折扇, 又像一只展翅開屏的重磅孔雀。非常的漂亮美觀。這種植物就是旅人蕉。也有人叫做 “扇芭蕉”、“扇子樹”和“孔雀樹”。
旅人蕉是世界上最大的草本植物。它的葉子肥大堅實,既可做成杯、碟、匙、碗、盆、桶等各種器皿,又可以裁剪成臺布和窗簾,還能用來當成瓦片覆蓋在房頂上。它的皮則可鋪設地板。生活用途非常廣泛。
神奇的是,旅人蕉的葉鞘基部能貯藏大量的水。在干旱季節,旅行者路過這里口渴時,用小刀戳穿葉柄基部,那里便流出清冽而甘冷的水,可以作為人們消暑解渴的飲料。這些出水的小口,到了第二天還會自動愈合。旅人蕉的果實外形很像黃瓜,可以用來果腹充饑,葉子可以遮擋烈日強光,為疲憊干渴的旅行者提供一方歇息之地。因此被人稱為“旅人樹”。我國的臺灣、廣州、海南島等地也有這種樹。
野生的旅人蕉大多生活在非洲的大漠或者雨林之中,因為所處的地區干旱炎熱,降水量少,所以在長期的進化中,旅人蕉的根系逐漸地越長越長。我們知道,生長在沙漠中的植物,要想能存活生長下去,就必須把根深深地扎下去,扎得越深,也就意味著能夠從地下攝取到的水分越多。這些水分吸引上來以后便被它存儲到自己的莖葉之中,也由此導致了它的葉片越來越大,越來越肥厚。
由于旅人蕉的外形非常美觀,因此也被人們作為公園和庭院的綠化植物。我國南方的許多公園和庭院中都能看到旅人蕉的身影。這些旅人蕉正被人們出于綠化裝飾的需要,一代代地進行品種改良,逐漸在向著“觀賞性”方面強化,加上它如今的生存環境充分改善,水分和營養充足,所以如今我們所看到的旅人蕉不但儲水能力大幅下降,就連生命力也變得脆弱起來。早已經對不起那個“旅人”的稱謂了。
旅人蕉的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有一支駱駝商隊行走在非洲內陸的大漠上。他們已經在沙漠中走了幾天幾夜,白天忍受著毒辣灼熱的陽光,晚上在寒風中瑟瑟發抖。最倒霉的是,他們迷失了方向,如今商隊中的干糧已經所剩無幾,水也幾乎全部喝完,距離死亡也只有一步之遙。幾乎所有人都放棄了希望。就在他們奄奄一息,準備坐以待斃的時候,突然發現了前面的沙漠中有一株高大的綠色植物。于是就有人上前去折下植物的葉片來喂同樣快要油燈枯盡的駱駝,畢竟要想走出沙漠,根本離不開這些“沙漠之舟”。誰知剛折下這些葉片來,葉片斷開的地方立刻流出了大量的清水,這支駱駝商隊因此而得救。從此人們便將這種植物稱作了“旅人蕉”。
我是天街有小雨,真誠歡迎您的光臨。如果喜歡這個作品,請給我點個贊,再加個免費的關注。期盼您留下寶貴的意見與建議!衷心感謝您的陪伴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