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門簾切莫如淚珠,灶臺不能雙面凸,這話有哪些含義
61 2025-08-27
廣州老房子的故事,總歸繞不開那些跌宕起伏的人命和風水的事兒。你看這梅花村——當年名聲響得很,誰都說是權貴們的“后花園”。但所有的風光,最后都抵不過歲月,剩下幾棟小洋樓靜靜地看著城市變遷,只有墻根下的落葉還在悄悄講故事。
說到梅花村里的“頭號人”,陳濟棠這個名字無論哪個老廣州都聽過。他生在防城港——那地方現在叫廣西,早年是廣東的地界。客家人,有點能吃苦的底色。小時候他應該也沒想到,自己后來會被叫作“南天王”。聽說他脾氣也足夠倔,就是那種坐到牌桌上一把抓住好牌,誰都別想把他拉下來。
但命運總是和他愛鬧著玩。陳濟棠混到權勢頂峰的時候,也不過是風水輪流轉。有權有錢了之后,人在廣州梅花村建了大公館,規模說出來你都得咋舌。梅花村本來就是民國權力的標桿小區——有錢的住著,有勢的也住著。現在還說是省委家屬院,那會兒就更不簡單。想像一下,整個梅花村像一個巨大棋盤,棋子全是國民黨的各路“大人”,而棋盤正中心,就屬陳濟棠的地盤最氣派。
在1930年,也許是出于一種炫耀,也許是想給自己謀點兒風水運勢,陳濟棠一口氣在梅花村砸下重金,蓋了自己的“天王府”。整整四幢洋樓,主樓、后樓、東西樓,用天橋連著,一棟比一棟氣派。再看看門口那塊刻著“陳濟棠公館”大字的紅磚墻,夠扎眼。院子里石山魚池、六角亭,前后都是花樹,最愛梅花。整個村里人也跟著種梅去了,后來就梅花成林,這村名也算是順理成章。
想知道房子長啥樣?主樓兩層半高,里面壁爐有,天臺有亭子,附樓也是兩層,紅磚砌得實在,南面還有走廊。園子做得挺中國味——弄個池塘,石山堆著,魚能游,亭子可以喝茶。閑話一句,這設計師羅明燏后來成了華南工學院的院長,還是周總理親自簽字任命的——有點意思吧。
不過陳濟棠這個人,信風水估計比信自己還多。從小到大,啥大事都得先找人算一卦。他媽媽的墓地,在花都芙蓉嶂,也是找風水先生挑的“龍穴”。在他“反蔣”之前,又約了堪輿大師來看看氣運。說好聽點,這叫謹慎;說難聽點,也有點玄乎。蔣介石的臉型讓他看不上眼,“帝王之相都沒有”,所以陳濟棠總自信旺到自己這塊來了。
“天王府”蓋的時候也是一套一套。“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連公館門口的綠頂八角亭,都按青龍的形狀做。“四靈山訣”在堪輿里是講究方向的,柱子也不是瞎蓋——據說四根大柱子,是為“面南而治”,又穩又旺。陳濟棠還特意在公館里供奉“呂祖先師”,每日上香祈福,指望自己能官運亨通,平安富貴。
可成也風水,敗也風水。公館主樓的四根大柱子——有人說遠看像個牢籠,把氣都圈住了,寓意不太吉利。不知陳濟棠自己知不知道,反正后來一切真變了樣。1936年,他跟蔣介石鬧翻,沒鬧成,背后一屁股被免職,還不得不逃到國外。梅花村里的“天王”,一夜之間就風流云散,江湖上只剩個名字。
風水這東西,也說不上到底誰更靈巧。你看,過了13年,1949年,廣州剛剛解放,蔣介石敗退下來,也在陳濟棠的公館里匆匆住了一陣。那天北京舉行開國大典,蔣介石縮在梅花村里聽廣播。據說,他聽著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內心打了好幾個結,也沒吐出來。想當年他擊敗公館主人,如今輪到自己被趕出故土——大勢已去,那種滋味外人哪能懂。
再后來,解放軍也進了陳濟棠的“天王府”,打算解放海南島。而此時的陳濟棠,在海南還做著國民黨的地方守將。兩路人馬,隔空較勁,終究還是歷史沒在他這兒停步。到了1950年,陳濟棠也跟著敗退,去了臺灣。1954年病逝,只剩一個落寞收場。二十多年后,他和在梅花村病逝的五夫人莫秀英,陰陽兩隔,骨灰才一起回到大陸,終于算是歸鄉,也說不清是了斷還是團圓了。
人上了歲數,才知道所有豪宅、權力、風水,最后也不過一場過眼云煙。歷史的筆總是有點偏心,成敗功過自有后人評說。陳濟棠的名字,在廣東老一輩人心里,倒還有幾分念想。1980年,鄧公見陳濟棠的兒子,還親口說,“治粵八年,確實有建樹”,聽了陳家后人都有點意外吧。
說到底,梅花村園子還在,公館外的梅花大約每年還會開。人和事漸漸散在風里,只有墻后的老樹見證過太多“自成牢籠”的故事。等哪天閑下來,又抽空走一圈梅花村,有些命運,真是怎么也看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