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對門,必傷人,這2道門不要對著,不是誤導,而是都有所依據
183 2025-08-29
渙:風水,奐的本義為建造高大敞亮的穴居,卦名寓意水進入了穴居。坎為水為穴,巽為入。
巽上 坎下 “渙”:亨,王假有廟,利涉大川,利貞。
《彖》曰:“渙,亨”,剛來而不窮,柔得位乎外而上同,“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利涉大川”,乘木有功也。
世之方治也,如大川安流而就下;及其亂也,潰溢四出而不可止。水非樂為此,蓋必有逆其性者,泛溢而不已。逆之者必哀,其性必復;水將自擇其所安而歸焉。古之善治者,未嘗與民爭;而聽其自擇,然后從而導之。
點評:東坡以水性論渙,有老子水利萬物而不爭之意。此卦還是可以視為從否卦來,上卦九四與下卦六二換,二者同位異功,現在又陰陽互異,由風水而渙否。九四剛來下卦成坎,水流通無窮;六二上而成巽,得位與巽卦同德。合而為一,就是水總就下而不爭,隨物而賦形。
“渙”之為言,天下流離渙散而不安其居,此宜經營四方之不暇。而其《彖》曰“王假有廟”;其《象》曰“先王以亨于帝立廟”,何也?曰:犯難而爭民者,民之所疾也;處危而不偷者,眾之所恃也。先王居渙散之中,安然不爭,而自為長久之計;宗廟既立,亨帝之位定,而天下之心始有所系矣。“剛來而不窮者”,九二也;“柔得位乎外而上同”者,六四也。“渙”之得民,惟是二者,此所以“亨”也;然猶未免乎“渙”。“王假有廟”,謂五也;王至于有廟,而后可以涉大川,于是“渙”始有所歸矣。有所歸而后有川,有川而后可涉,“乘木”,乘舟也。舟之所行,川之所在也。
點評:風水渙,上巽下坎。亨。渙可視為否卦來,九四至六二,陰陽互換,風水而不窮;六二至九四,得位正而外,乾剛變柔,一陽止一陰,二陽止二陰。 “王假有廟”。王(九五)假(用,藉)有廟(原乾有散失,三五成艮),根基尙在(當然可能被他人所用),可參澤地萃卦“王假有廟,致孝享也”;或雷火豐卦“王假之,尚大也”。巽,木,可作舟楫以濟水,利涉大川,可參風雷益卦“利涉大川,木道乃行”。其實風也可作帆看。畢竟是洪水之象,守正而為利。
《象》曰:風行水上,“渙”;先王以享于帝立廟。
點評:立廟,據《禮記·王制》規定,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祭于寢。甚至祭品也有等差,例如,天子祭祖用十八“太牢” (太牢指一羊、一牛、一豬),庶人祭祖就只能用韭、麥、菽、稻等。根據 《周禮》“左廟右寢” 的規定,宗廟設立在宮室居處的東面。天子的祖廟稱太廟,公卿大臣的祖廟稱家廟,民間則以宗族為單位設屋祭祖,其地稱祠堂。既是先王立廟享帝,可見其功勛卓著,足以光宗耀祖,那就是平定天下,可堪稱帝子(天子,但已巽,乾之散,入于棺槨,先王)!上巽,天命;下坎,平難。
初六:用拯馬壯,吉。 《象》曰:初六之“吉”,順也。 九二在險中,得初六而安,故曰:“用拯馬壯,吉。”“明夷”之六二,有馬不以自乘,而以拯上六之傷;“渙”之初六,有馬不以自乘,而以拯九二之險。故《象》皆以為“順”,言其忠順之至也。
點評:初六,陽位而陰。內心有志(坎)濟難(渙坎)但力不堪任,需借助強大的助力。暗指九二,二四為震,主器者,渙難之主。用(陰爻,陽爻為利)拯(救,出坎),馬壯,良馬,離,坎之反,參明夷卦六二,“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一般來說,乘馬是陰乘剛,如屯卦的六二和上六,其六四也是“乘馬班如”,在于六三本為九三,二四六又同位。
九二:渙奔其機,悔亡。 《象》曰:“渙奔其機”,得原也。
得初六而安,是謂“機”也。 點評:九二,陰位而陽,剛中但不正。經綸時機成熟,濟難無悔。奔其機,皆震象,赴,大途,紡機(經綸,參水雷屯)。渙,濟難。
六三:渙其躬,無悔。 《象》曰:“渙其躬”,志在外也。 渙之世,民無常主。六三有應于上,志在外者也;而近于九二,二者必爭焉,故“渙其躬”,無所適從,惟有道者是予而后安。
點評:東坡之解以爻論,互為因果關系,而我的解釋是發展關系,雖然我也始終認為爻之間不是發展關系而是因果關系。六三,陽位而陰。舍生忘死,無怨無悔(出坎)。艮為躬,巽為死,本已可出坎,與上九應而堅持到底。渙,散,身心俱忘。
六四:渙其群,元吉;渙有丘,匪夷所思。 《象》曰:“渙其群,元吉”,光大也。 上九之有六三者,以應也;九五之有六四、九二之有初六者,以近也;皆有以群之。“渙”而至于群,天下始有可收之漸。其德大者,其所群也大;其德小者,其所群也小。小者合于大,大者合于一,是謂“渙其群”也。近五而得位,則四之所群者最大也,因君以得民,有民以自封殖,是謂“丘”也;“夷”、平也,民之蕩蕩焉,未有所適從者也。彼方不知其所從,而我則為丘以聚之,豈“夷”者之所思哉?民之所思,思夫有德而爭民者也。
點評:如果說有所謂的正解本義,東坡此解最切實。六四,正位。順時而行命(巽),一舉摧毀敵寇或災難解除(坎)。群,類,即將成坤;有丘,艮,由坤變艮,由散而聚,由亂而治,舍身取義的號召力不可思議。匪夷所思(坎,思;無兌,非夷)。渙,散之反,喚,令。
九五:渙汗,其大號;渙,王居無咎。
《象》曰:“王居無咎”,正位也。 “汗”,取其周浹而不反也。宗廟既立,亨帝之位定,而“大號”令出焉。其曰“渙,王居”,何也?《彖》曰:“王假有廟,王乃在中也。”渙然之中,不知其孰為臣、孰為主;至于有廟,而天下始知王之所在矣,故曰“渙,王居”,言“渙”之中有王居矣。
點評:九五,剛中而正。檄告天下,大難已止,重振朝綱。離巽,明令,大號;艮,王居。汗,急切發布,巽為躁卦,又有不斷增加之意,密,參風天小畜卦“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渙,換,煥。
上九:渙其血,去逖出,無咎。 《象》曰:“渙其血”,遠害也。 上九求六三,必與九二爭而傷焉;“渙其血”,不爭也;九二“剛來而不窮”,不可與爭者也。雖不爭而處爭之地,猶未免也,故去而遠出,然后無咎。
點評:上九,陰位而陽。承國立統,分封諸侯或召集同事(上九如震)。上九變陰,上卦成坎,血(同族,類)。去逖出,去、出,本應兌,但上卦巽為入,此處以渙為換解:逖,疏遠,非其類,巽為步步高也是步步遠,參風澤中孚卦“上九,翰音登于天。兇。”解除離心不同德(逖,疏遠)之患。再參風天小畜卦“上九,既雨既處,尚德載。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