榕八旬老人制作1974期黑板報 傳播黨的方針政策
69 2025-08-30
2017年12月24日訊,被譽為“中國首部心理紀錄電影”的《壩攔橋》昨天在北京舉行了新聞發布會,本片導演郭弘星、制片人方超出席。郭弘星表示,自己拍攝該片的目的,是希望用影像來呈現“可視化的心理學場景”,讓抽象的心理學理論變得通俗易懂,并能夠被普通的觀眾理解和接受。
《壩攔橋》用影像記錄了三個孩子在5天的夏令營登山活動時跟家長和身邊人的互動情況。導演郭弘星本身就是一名資深的心理咨詢師,在5天的活動中,他跟這些孩子進行了親密的接觸,鏡頭真實記錄了片中這些孩子們的心理狀態和在此過程中暴露出來的親子關系問題,“我們跟《爸爸去哪兒》節目最大的不同就是沒有編導設計思路,我們就是真實客觀地記錄下了整個過程,然后從中選擇一些典型的事情剪輯成片。我們是完全客觀的。”
《壩攔橋》拍攝于云南省大理市蒼山花甸壩,導演郭弘星說,片中有一個孩子不善于跟別的孩子交流,有一點自閉,但他發現這個孩子每天在水塘里面“修橋”,一修就要修五六個小時,“我問他,為什么要修橋?孩子回答說,要讓我們的人能夠看看對岸的風景,讓以后的人也能得到幫助。孩子給那座橋起名字叫做‘壩攔橋’,這也成為我們電影的名字。”
聊起親子關系,郭弘星很有感觸,已經從事心理咨詢16年的他表示,從《壩攔橋》中可以看到現在手機時代家長們對親子關系教育的疏忽,“片中的家長們第一天上山時都在刷手機;第二天山里沒有信號,這些家長就開始拍照;到了第三天,手機沒電了(劇組刻意規定這些家長們這幾天不用手機),這些家長們才開始跟孩子們互動,這時,久違的親子關系教育才得以回來。”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王金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