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后上海部分路段變“海上”?記者深夜實探
澎湃新聞記者 鄒佳雯
7月31日,本以為臺風已走,不料受“竹節草”外圍云系影響,上海經歷短時強降雨,下班時間,“澆”了打工人一個措手不及。當日,部分道路積水嚴重,不少網友曬出了開著機動車、非機動車“破浪”或是涉水而行的視頻,不少網友直呼上海一些路段變“海上”。

7月31日大雨后,社交平臺上,有網友發帖稱上海普陀區部分路段積水嚴重。 社交平臺 截圖

7月31日大雨后,社交平臺上,有網友發帖稱上海茅臺路積水較為嚴重。 社交平臺 截圖
當日22時許,澎湃新聞記者前往不少網友反映的積水較為嚴重的普陀區桃浦地區,一出祁連山路地鐵站,就看到有市民站在出站口,無處下腳。一邊的機動車道上,車輛普遍放慢速度行駛;非機動車道被淹,積水快淹到電瓶車的半只輪胎處;人行道也有水漫上來,稍遠處地勢低一些的人行道也被水淹沒。不少非機動車為減少蹚水,改走人行道。

7月31日22時,上海普陀區真南路敦煌路附近,非機動車道積水幾乎淹到電瓶車的半只輪胎處。澎湃新聞記者 鄒佳雯 圖
記者嘗試向前走了一段,在地勢較低處,積水淹沒腳背、幾乎來到小腿肚以下位置。附近便利店店員告訴記者,在31日傍晚六七點左右突然下了暴雨,持續時間不及7月30日臺風“竹節草”來襲時那么久,但下雨時間集中,雨量也大得多,不少顧客來店里躲雨,人行地道一度封閉。

7月31日22時30分左右,普陀市政工作人員正在處理積水。澎湃新聞記者 鄒佳雯 圖

7月31日22時30分左右,普陀市政工作人員正在處理積水和綠化隔離帶。澎湃新聞記者 鄒佳雯 圖
記者也在現場看到了搶險人員的身影。22時30分許,從事道路養護方面工作的工作人員一邊排水一邊告訴記者,下暴雨后不久,他們就趕到現場,挨個清理排水口的樹葉、淤泥等垃圾,以便下水更通暢。記者現場看到,道路上停有泵車,不少工作人員在合力歸置被大雨沖倒沖散的綠化隔離帶,裝置重量不輕,大一點的需超十人合力抬起。完好的綠化隔離帶被搬回道路中央,破損的則被放回車上運走。“今天幾點下班我們也不知道,水不下去,我們就不下班。”一位現場工作人員說。
7月31日,上海中心氣象臺發布“雷電”和“暴雨”雙黃預警信號,下午起,全市大部地區出現雷陣雨天氣,局部地區出現暴雨到大暴雨。19時30分,雷電、暴雨預警均已解除。
據氣象部門統計,7月31日12時到19時30分,上海10個街鎮降水(占比4.7%)超過100.0毫米,23個街鎮(占比10.7%)超過50.0毫米,37個街鎮(占比17.2%)超過25.0毫米,65個街鎮(占比30.2%)超過10.0毫米,其中寶山顧村鎮142.5毫米為最大,1小時雨量最大出現在嘉定真新街道93.5毫米(31日17時08分-18時08分)。
據悉,臺風“竹節草”已離開上海,但其登陸后移動緩慢,其殘留云系仍會給申城帶來陣雨天氣。8月1日,白天多云為主,局部地區陰有短時陣雨全天氣溫在27-33℃之間。不過周六(8月2日)午后到周日,“竹節草”的殘留云系可能會給上海帶來較明顯降水。
來源: 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