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走上坡路的人就會刷到,好運降臨,財運亨通,平步青云
198 2025-09-06
我是安徽人,這次專門跑了一趟廣西河池,出門前親戚朋友都問我為什么不去桂林、北海,偏偏選了個大家都沒怎么聽過的地方。
我其實心里也沒底,就想著換個新鮮,想看看網上沒啥人提的河池到底什么樣。
高鐵票早早搶好,行李扔后備箱,合肥到南寧一路高速,出站第一件事就是租了輛小車。
說實話,到河池最明智的就是自駕,公交和大巴能等哭你,景點都跟散落在地圖邊角似的,村和景區之間隔著層層山路。
我在南寧租車,導航一開,往北,路兩邊的山越來越高,路邊的樹像是被太陽照得發亮,偶爾有羊在路中間晃悠,得等它們慢慢踱過去。
村口有挑擔子的老頭,路邊曬著玉米皮,小孩子追著雞跑,一副安靜的南方農村畫面。
河池西站下車的時候,剛好碰上飯點,站外沒什么小吃攤,只有兩三個大叔在賣米粉和油茶,旁邊的出租車司機都靠在車門上等活。
我問了師傅,巴馬怎么走,師傅說我年輕,來這兒是找工作還是養生,聽我說是來玩,他樂了,說這邊年輕人都往外走,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路上聊了會兒天,他說這幾年外面的人來得多了,有的來養生,有的來探親,本地人卻是越來越少守在家門口。
我心里想著,這地方安靜就是安靜,想找熱鬧恐怕得等年節了。
第一站巴馬,名字聽起來就有福氣。
村口的大石頭上刻著“世界長壽之鄉”,我心里咕噥,這地方要是把長壽賣給外地人,估計能賣出金價。
村里到處都是老人,坐在樹蔭下聊天,偶爾有外地游客來搭話,老人笑得見牙不見眼。
村里巷子很窄,兩邊是低矮的民房,墻上刷著“健康是福”“養生有理”之類的標語。
我隨手買了杯五色糯米飯,里面塞著紅豆、玉米、糯米、黑米,老板說這是他們的傳統,吃了順氣養胃。
味道糯糯的,有點彈牙,米香一直留在嘴里。
我還點了火麻湯,味道微苦,店家說這東西清熱,喝了能睡個好覺。
吃飯的時候,隔壁桌的老人邊吃邊聊自家兒孫,有的在廣東打工,有的在外地買房,剩下的就是老兩口守著這點山水。
飯后在村口閑逛,路邊小攤賣蜂蜜、山藥、野生蘑菇,還有本地草藥,攤主大多是本地阿姨,見我背著包就招呼,“小伙子,帶點回去吧,長壽靠吃。”
我笑笑,買了包糯米當伴手禮。
天漸漸黑下來,村子里安靜得能聽見狗叫,民宿老板娘遞給我防蚊液,說晚上蚊子多,提前噴好,不然早上起來腿上全是紅包。
我把防蚊液噴了個遍,還特意穿了長褲,結果半夜還是被咬了兩包,第二天早飯桌上跟老板娘抱怨,她說這邊蚊子是“見人就親”,游客都得忍忍。
民宿房間簡單,大床干凈,空調給力,晚上有點潮,建議怕潮濕的朋友帶雙拖鞋。
第二天一早,去百魔洞,路上遇見賣烤玉米的大姐,問我從哪來,我說安徽,大姐說“你們那兒冷,這里養生,早點吃點熱乎的”。
洞口人不多,票價不貴,進去后涼氣撲面,洞里彩燈打得五光十色,水流聲嘩啦啦,腳下一濕一滑,建議大家一定穿防滑鞋。
導游說洞里有種風水好,地氣足,所以村里老人長壽。
我沒太信,但那股子清涼勁兒確實讓人精神不少。
出洞往回走,天已經熱起來,路邊賣米粉的小攤前排起了隊。
河池米粉和安徽的不一樣,湯底清淡,酸筍和辣椒是靈魂,配點牛腩、豆皮,整碗下肚,汗出一身,整個人像被洗過一樣。
吃米粉的時候隔壁桌的小姑娘問我是不是外地人,聽我說第一次來河池,她說她們年輕人都想往外走,村里沒啥機會,城里工資低,年輕人都在外頭闖蕩。
我問是不是都去大城市了,她點頭,說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偶爾節假日才聚一塊。
吃完飯出發去環江,導航一看還得開一個多小時,路上全是山路,轉來轉去,暈車的朋友記得提前備好暈車藥。
環江景區人不多,停車方便,山體像刀切豆腐,田野間全是稻谷和玉米,風吹得稻浪起伏,空氣里都是泥土的香味。
有村民在田里插秧,孩子在河里抓魚,牛在田埂上打盹,整個畫面像小時候春耕時的安徽鄉下。
我在河邊拍照,腳下踩了泥,鞋底沾得厚厚一層,回來還得找水沖一沖。
遇見幾個攝影愛好者,大炮頭鏡頭咔咔響,他們說這里早上霧氣最美,山水像國畫。
我問怎么拍才好看,老哥說“別拍人,拍山就行”,我笑了笑,覺得有些風景確實適合靜靜看。
環江縣城不大,住宿便宜,經濟型旅館一晚八九十塊,老板娘熱情,推薦我吃香豬肉。
香豬肉比普通豬肉瘦,皮薄肉嫩,配酸筍、山椒,辣得我直吸氣,老板娘遞過一杯山泉水,說多喝點,解辣還潤腸。
吃飽后在縣城溜達,發現街上最多的就是米粉店和茶館,年輕人不多,大爺大媽在門口下棋、聊天,孩子們放學就在巷子里追逐。
晚上旅館安靜,能聽到外面蟲鳴,空調一開,一覺到天亮。
早上起床,老板娘又給我推薦去宜州,說那邊有劉三姐的故事,米粉種類更多。
我收拾行李,繼續開車,發現路邊有不少賣水果的小攤,荔枝、龍眼、芒果,價格比合肥便宜一半,水果新鮮,老板大方,買一斤送一把。
到了宜州,發現城里最熱鬧的還是早餐攤,米粉配料比巴馬的講究,肉松、花生、酸豆角、辣椒醬,一大碗下去,肚子暖和,整個人都精神。
吃飯時,旁邊幾個大爺聊著家長里短,誰家孩子在哪工作,誰家孫子考了哪個大學,話題離不開“外面的世界”。
我坐那兒聽了半天,覺得其實每個地方的老人都一樣,盼著孩子有出息,盼著家里熱鬧。
宜州的景點不多,最多的就是劉三姐的傳說,景區門口一排攤販賣歌碟和土特產,攤主唱著山歌招呼客人,游客買了紀念品,順便拍幾張照片發朋友圈。
進了景區,不算大,氣氛熱鬧,偶爾有歌手唱山歌,游客跟著合唱,氛圍比景色還重要。
午后準備去天峨龍灘大峽谷,導航顯示路遠,但一路山路風景好,偶爾有摩托車呼嘯而過,揚起一地塵土。
大峽谷水流湍急,山高石多,站在石頭上大喊一嗓子,回音在山谷里轉好幾圈。
我脫了鞋踩到溪水里,水涼得直打寒顫,但一下子整個人都清醒了。
山谷里沒什么游客,只有幾個當地人在賣蜂蜜和野果,蜂蜜裝在塑料瓶里,老板說“純天然,沒摻一滴水”。
我笑說,要是全摻水,河池的水都不夠你用。
老板樂了,非要讓我嘗他們自家釀的米酒,喝了一小杯差點找不到回旅館的路。
回縣城那晚,想著體驗下夜市。
夜市不大,攤位密密麻麻,烤肉串、烤魚、糯米飯、炸雞翅、甘蔗汁,還有各種水果和小吃。
我點了幾串烤肉,攤主是個年輕小伙,問我是不是外地人,我說是,他說最近游客多,大家都說河池便宜,吃得放心。
小伙子還說,這里東西新鮮,肉是早晨剛宰的,米粉是現做的,水果都是自家種的,吃著踏實。
吃烤肉喝甘蔗汁,發現夜色下的風都帶著甜味。
回旅館路上,見不少外地游客在找房,有的民宿滿了,有的只能去足療店湊合一晚。
我提醒自己,下次旺季來一定得提前訂房,尤其像巴馬、環江這種小城,房間緊張,晚了就只能將就。
這幾天在河池,白天看山,晚上吃粉,走街串巷,發現這里的生活節奏像河里的水,慢慢流,細細轉,沒什么喧鬧。
買東西不用講價,吃飯不怕宰客,老板見我是外地人還多給一勺米粉。
有次在集市買特產,老板娘塞了塊小肥皂,說“外地人來一趟不容易,帶點家鄉味”。
這種人情味,在合肥都快找不見了。
要說河池的物價,我真服氣。
住宿一晚八九十,吃飯三四十能吃得撐,隨便買點水果、特產都不貴。
我問當地人,為啥不漲價,老板們都說,掙多掙少都得活著,外地人來一趟不容易,不能讓人心里不舒服。
離開河池那天,天還沒亮,街上只有環衛工人在掃地,空氣里有股草木香。
我拉著行李箱,回頭看了一眼安靜的小城,心里盤算著下次再來。
這趟河池之旅,最大的收獲不是景點打卡,而是發現原來慢節奏的生活也能讓人踏實。
臨走時,心里還是有幾個問題沒解開。
一個是河池的年輕人去哪了,走一路見到的幾乎都是老人和小孩,年輕人都去外地打工,村里安靜得有點寂寞。
還有就是河池的旅游宣傳這么低調,明明有好山好水、長壽文化,網上卻很少有人說,可能這里的人就像山一樣沉穩,不愛張揚。
最后,河池的物價怎么就這么實在,吃住都便宜,老板們也不覺得虧,大家都說錢是身外物,日子好過才最重要。
河池像一碗米粉,簡單、實在,吃得順口。
有時候最美的地方,反而是那些沒被大隊人馬踩過的小地方。
下次再來,慢慢走,慢慢看,山和水還在,生活還在。
河池不大,但值得多待幾天。
走之前,老板娘塞給我一包糯米,說“路上餓了就吃點家里的味道”。
我一路感謝,其實心里暖暖的。
這趟河池之旅,花錢不多,收獲不少。
有時候換個地方生活,才知道什么叫心里踏實。
河池慢,河池實在。
有機會,你也試試,把腳步放慢,說不定會遇見不一樣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