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txs163)
01
前陣子在《萌探探探案》中,我和丹丹阿姨重現了《家有兒女》里的場景。能夠重新回到這個IP里,我很懷念,也很感動。
我們在生活中一直有聯系,也是很好的朋友,她算是看著我長大的,教我演戲,也教我做人的道理。
所以這一次能在《萌探探探案》中一起出現,我們都挺開心的。
《萌探探探案》是一個探案類綜藝,能夠重新解讀我們看過的許多有趣IP。
我們來這個綜藝就是想給一些人帶來歡樂,讓觀眾笑一笑就完了。
而且這個綜藝也不光是玩,有很多探案分析的思路在里面,其中還有一些戲中戲的表達。
如果在節目里大家都像塊木頭一樣,面無表情,把自己該說的話都像機器人一樣說出來,那這個節目就不需要請我們來了,誰都可以來錄。
所以我們來的目的,就是呈現出節目效果,把節目演出來。
我沒有參加過很多綜藝節目,第一是覺得挺累的,第二這也不是我自己的本職工作。
這一次來《萌探探探案》,客觀來說是因為丹丹老師,她問我愿不愿意來,剛好我也希望能陪她一起玩。
02
《家有兒女》讓我獲得了多年的朋友,比如丹丹阿姨,還有我們在節目中提到過的楊紫。
很多人問我怎么看待這份友情,我覺得它挺深厚,也挺真摯的。
加上我們一起工作了很長時間,所以大家建立起的感情很純潔。
至于有些人會問我這種關系隨著年齡增長有什么微妙變化,我覺得真沒有,什么變成情侶之類的,都是玩笑話,不會有這種可能。
我們之間的友情,只能是越變越好,畢竟我倆的友情很扎實,基礎很好。
除了交朋友,其實《家有兒女》那時也給我帶來一些困惑。
最主要是因為被大家認識之后,生活中屬于自己的部分變少了一些。
我覺得應該很多演員都有這樣的感受,是普遍現象,我也并不另類。
時間久了我開始明白,無論一個人做得再好,很多事都免不了會給自己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和情緒,所以也不必太糾結。
對于“出名要趁早”這種說法,我覺得運氣占很大一部分,跟我有多大能力好像沒什么太大關系,我確實就是命好。
不過我對于表演的喜愛,的確是從拍《家有兒女》那時候建立起來的。
剛開始沒有太大的感覺,后來在劇組時間比較長,組里氛圍又很溫暖,作為一個小孩,只要開心了,你就會覺得這件事很有意思。
所以在那個氛圍下,我突然覺得做演員這件事吧,應該快樂會比痛苦多一些。
慢慢地我也對表演有一些興趣,之后越來越喜歡。
可能有人聽說我有拉片的習慣,一部電影來回看,去鉆研。
說實話我并不是像很多那種酷愛電影的人那樣喜歡拉片,主要是因為我們上大學的時候,老師會要求我們觀看一些電影,來增加藝術修養。
但其實對于我來講,演技這東西不是看電影學來的,每個人有自己的表達方式。
以前我自己參演的作品,有的我會主動去看,有的也不會。
不過現在拍一部戲越來越難,播一部戲也越來越難,時間長了,還是挺期待自己的戲上映的,想看看自己的表現。
關于角色和劇本,我現在比較看重它是否積極向上,輕松健康。
因為現在大家工作壓力都比較大,回到家以后,難免想看一些讓自己開心的東西。
所以就我個人而言,我覺得演員最大的價值是能演一些東西,完成一些作品,讓觀眾在日常繁忙的工作當中找到一些輕松和快樂,僅此而已。
03
最開始演戲的時候,我有一個特別希望成為公認好演員的想法,在挑選劇本的時候也會考慮這一點。
后來我發現自己無法迎合所有人的口味,也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
我之前在采訪里說過一句話,讓大家別把我當特別好的演員,因為我也有演不好的時候。
其實那本身是一句玩笑話,但很多人會拿來做文章。
我的意思其實是,這世界上那么多觀眾,我拍的戲要給不同的觀眾看,而我的三觀、情感累積、人生經歷,必定不可能和這所有的觀眾一樣。
在我表達一個角色的時候,因為大家的處世狀態不同,觀眾的理解和我的理解也不同。
打個比方,有的觀眾喜歡看古裝,有的觀眾不喜歡。
但我演過的角色現在也是五花八門了,什么角色都會演,肯定不能每一部作品都迎合固定一批觀眾的口味。
另一方面,這件事本身就是不可能做到的,對于其他演員來講也是一個不公平、不現實的要求。
想通這一點后,我更愿意讓自己開心一些。
有人問我接下《余罪》和《柒個我》是不是因為想要挑戰和突破自己,其實也沒有,我就只是想演一些自己覺得有意義的角色,想給觀眾朋友們表現出好一點的作品,也只能做到這一點了。
有這樣的想法大概也是因為之前的經歷讓自己沉淀了下來。
還是那句話,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可能和世界上另外一個人完全吻合,小到表演方式,大到對人生的理解,都不一樣的。
一路走來,我也經歷過一些爭議和質疑,但對于選擇從事演員這個職業,我從來沒有后悔過——
主要是也沒有其他選擇了,如果能有別的一件事我可以干得不錯,我或許會對自己產生懷疑,有可能會轉行。
但現在看來,我好像太笨了,只會演戲,沒有本錢可以后悔。
可要是說重來一次,不做演員,我會想當一個運動員。
現在運動占據了我業余生活一半以上的時間,籃球、足球、羽毛球,還有乒乓球什么的,大家說得上的我都能玩一些,不過都不是特別精。
現在說這些也有點晚了,已經到了摔個跟頭都容易骨折的時候,來不及了。
業余生活之外,我并不是一個事業心很重的人。
當然也不是完全沒事業心,畢竟這一路走來我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所以也不想讓那些人失望,只是的確沒有那種很急功近利的心態吧。
今年我也30歲了,到了大家說的而立之年。
有人好奇我是否有給自己的未來做一個比較清晰的規劃,老實說我還沒有考慮過。
倒不是說我不是一個擅長規劃的人,只是我覺得規劃得再好,到了跟前也沒有用。
所以不如不規劃,每天都是驚喜,未來有無限可能,那多開心。
作者簡介
本文轉自公眾號 談心社(txs163),這是年輕人談心的地方,我們為你提供一個聚集地,為你呈現年輕人的有趣生活方式,我們倡導年輕人應該在追求物質基礎的同時也要重視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