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謂修身就是加強自身的修養,自身的修養是基礎性的,有了好的修養,才能建立美滿幸福的家庭,才能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加強自身的修養,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革命導師毛澤東同志一輩子愛學習,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學到老,他不管走到哪里必定帶著書,他的兩米多寬的大床一邊用來休息一邊用來堆書,一套幾千萬字的二十四史他讀了幾十遍,在他生命盡頭的前三個小時還在看書。他說:“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但是書不可以一日不讀。”作為國家領袖的主席,一天日理萬機,仍然爭分奪秒的學習,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更應該利用好零碎時間好好學習。讓自己的修養跟得上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的要求。
加上自身的修養,需要養成良好的社會公德心。何為社會公德,簡單來說就是社會共同的道德,也就是社會全體道德的最大公約數。但是,社會公德的體現又是靠每個個體
來體現的,可以說個體道德的洼地才更影響社會公德。當初李鴻章到國外訪問,一個無意隨處吐痰的動作,被國際放大后成為笑柄。所以,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十分重要,他不僅是我們自己對外形象的一面鏡子,同時也會也影響著社會的公德。
加強的個人修養,不僅關系自身也關系到社會和國家。所以,加強自身修養,人人有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