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其實并沒有延續以前的嫡長子繼承制,按照滿洲的習俗還是以立賢為主,而且從雍正帝開始就不再公開立儲,而是皇帝私下選定繼承人,將其名字放在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后,等皇帝駕崩再取出,只是乾隆帝這個人偏愛嫡子,他原本想著冊立孝賢純皇后所生的孩子作為儲君,但是,富察皇后的兩個皇子都年幼夭折,其本人在乾隆十三年崩逝。
孝賢純皇后兩個皇子都早夭
更碰巧的是,在富察皇后的喪儀上,乾隆帝長子永璜與三子永璋面露喜色,被乾隆帝嚴厲斥責訓誡,基本失去了被立儲的可能,后來的繼后那拉氏雖然也生下了皇子永璂,但其實在年幼而且資質也一般,乾隆帝也沒怎么考慮冊立永璂為儲君。
如此一來,永琪的優勢被放大了很多倍,雖然乾隆帝并沒有公開說什么,但是在清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為永琪指了一門親事,而永琪福晉的人選,引起了前朝的震動。
永琪是乾隆帝諸子中最早封王的
夫貴妻榮,妻貴夫榮,來歷非比尋常的五皇子福晉
當年雍正帝有意冊立弘歷為儲君之后,就為其安排了一門了不得的親事,讓弘歷迎娶了家世顯赫的富察氏作為福晉,這也成為了后來乾隆帝的極大助力,而乾隆帝為五皇子永琪所安排的福晉,家世與富察氏相比,也毫不遜色。
永琪的福晉西林覺羅氏,出身滿洲鑲藍旗,她的先祖是努爾哈赤的伯父,也是滿洲的覺羅后裔子孫,其祖父就是雍正朝的重臣鄂爾泰,乃雍正帝心腹,原本鄂爾泰按照雍正帝遺詔在去世后配享太廟,入賢良祠,但在乾隆二十年,因為胡中藻案牽連,被撤出賢良祠。
永琪福晉西林覺羅氏
話雖如此,西林覺羅氏家族在前朝仍舊強勢,鄂爾泰的長子鄂容安曾是兩江總督,次子鄂實為正二品的前鋒統領,四子鄂寧為云貴總督,而第三子鄂弼就是西林覺羅氏的父親,當時乃是正紅旗副都統,之后一路升遷做到了總督地位,入賢良祠。
整個西林覺羅氏家族,一抓一大把的封疆大吏與朝廷重臣,迎娶的也都是重臣與皇族家庭的女兒,朝野上下盤根錯節,顯赫得非同一般,即便是與當年乾隆帝元后孝賢純皇后富察氏的娘家比起來,也并不遜色。
《還珠格格》中的成婚
乾隆帝給永琪找這么個福晉,意思實在非常明顯,前朝的大臣們自然也很清楚這一點,也已默認未來的儲君,恐怕就是這位五皇子永琪,而乾隆帝找的兒媳婦西林覺羅氏,如果不出意外的話就是未來的皇后。
永琪與福晉
本來前途無量,沒想到丈夫英年早逝斷送一切
清乾隆三十年年底,乾隆帝正式冊封皇五子永琪為親王,封號“榮”,按照清朝規矩,每五年才冊封一次王爵,而乾隆帝諸子當中,被封親王爵的只有三個,除了永琪,成親王永瑆的王爵是去世后追封,而嘉親王永琰,就是后來的嘉慶帝。
一大群兄弟里,永琪是最早被冊封為親王的,而且榮親王這個爵位也不一般,順治帝偏愛董鄂皇貴妃所生的皇子,當初順治帝有意冊封其為太子,而其封號就是榮親王,乾隆帝的冊封意思也就不用多說了。
蘇有朋版永琪
如果一切順利,永琪毫無疑問就是未來儲君與皇帝,西林覺羅氏就是皇后,但命運偏偏開了個巨大的玩笑,董鄂皇貴妃的孩子受封之后沒多久就夭折了,而永琪被封王后僅僅半年不到的時間,就因病離開了人世,年僅二十五歲。
永琪去世之后,年輕的西林覺羅氏也成為了孀婦,她即便貴為榮親王福晉,卻也只能在王府當中孤單度日。
老佛爺考慮小燕子無法成為皇后
西林覺羅氏在永琪封王之前一個月曾生下一個男孩,只可惜尚未滿月就直接夭折了,而永琪其他五個兒子,也有四個早夭,僅存的血脈綿億,乃是側福晉索綽羅氏所生的孩子。
原本十拿九穩的皇后之位,卻猶如夢幻泡影,西林覺羅氏先是喪子,接連喪夫,既沒有親生孩子也沒有丈夫,作為皇室的兒媳婦,她也不能改嫁,只能在王府之中慢慢消磨歲月,直到乾隆五十九年十二月離開了人世。
永琪的孩子大多早夭
受到《還珠格格》的影響,很多人以為清代的公主都被稱作是格格,實際上并非如此,清朝被稱作格格的,絕對不是公主,因為清代的公主,仍舊還稱作是公主。
在滿洲話中,“格格”的意思是小姐,在后金時期,那些貴族家的女兒與汗王的女兒幾乎都可以稱作格格,但到了皇太極時期,就正式規定,皇帝的女兒稱作公主,不稱格格,入關之后制度愈發完善,但公主就是公主,沒有稱作格格的規矩。
還珠格格
清朝時期,親王、郡王與貝勒等人的女兒們,可以稱作是格格,就好像之前郡主、縣主這樣的等級區別,清代的格格也分成多羅格格、固山格格之類,而一般旗人貴族家里的女兒也都可以稱作是格格,但皇帝的女兒,皇后所生稱作固倫公主,妃嬪所生稱和碩公主。
《還珠格格》里,永琪的生母愉妃已去世,實際上愉妃非常長壽,劇中永琪住在景陽宮,然而清代的皇子都只能居住在南三所或者成婚出宮,不得居住在后宮,況且景陽宮在康熙時期就已改成了書庫,根本不住人,再者小燕子并非旗人出身,在清代即便嫁入皇室,也不能夠作為正室福晉,更何況是永琪這種乾隆帝屬意立儲的皇子。
永琪子嗣大多出自側室
上一篇:爾康和福康安,是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