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兒街參考 ·出品
作者 | 林默
這句話,我跟自己說過很多遍。
在剛上班那年,面對著那些不動聲色把臟活累活推給我的老員工時。
在年近30那幾年,聽著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催生念叨,我卻只能心里默默演練著爽快的臺詞時。
在被拉扯到一個有大人物的飯局上,喝得像個2B時。
在想起那個親自下廚為我改稿,把標題改成“XX公司第二次創業記”,把結尾續上“XX公司在踏上啥啥行業的風口后,會有怎樣的表現,讓我們拭目以待”,在文中打上無數個補丁,還打電話找我領導的采訪對象時。
我都在內心大義凜然、斬釘截鐵地告訴自己,我沒必要討好所有人。
可是,臣妾做不到啊!我的內心仿佛長著一條狗的尾巴,我根本停止不了它的搖擺。
我很少能遇到過,討好世界的意愿比我還高的人。當然,我的統計范圍不包括,那些站在馬路邊上,滿面笑容“游泳健身了解一下”的人。
我的朋友們為這種惡習起名為“高情商”,他們評價我“林黑犬真是高情商”。
按照現在心理學醫生百試百靈的“原生家庭理論”,我也可以追憶下這種高情商的源頭。
當我的肉身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住在一個大東北的國企大院里。我是一個學習成績特別不給力的小盆友,是那種特別努力、成績就是不給力的那款。在那種幾乎全家人都在一個單位上班的家屬大院里,當你學習不好,所有人都知道你學習不好。
這對于在90年代初就買了貂兒、要強了一輩子的我媽,簡直是人生的一記悶雷。
從那時起,我就學會了做一只察言觀色、小心翼翼的小盆友。倒不是為了個人安危,主要是怕我深夜的嚎哭聲,影響了其他鄰居休息。
我不僅揣摩我媽的心思,還包括活躍在她身邊的親朋好友、左鄰右舍。因為我發現,對于一個主要矛盾特別突出的小同志,其他細枝末節的負面評價,也都能引起一次暴擊。
和諧友好的群眾關系,肥腸重要!
當你的肉身還是一個孩子時,你有沒有過這樣的討好?如果你不是那種,別人家的孩子。
許多人的第一份工作,掏心掏肺地討好過單位的領導,費神費力地跟隔壁桌的老員工談笑風生。
大家有過的那些笨拙的、狗血的劇情,我都沒落下過。
更戲精的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是記者。
這份工作的特點是,采訪前好話說盡,成稿后要面臨女盆友對男盆友那種嫌惡指責,“你怎么把我拍的那么丑”。采訪對象有千萬個,他們的心情卻常常只有同一款,你把我寫的不夠好啊。
為了能在江湖上持久地混下去,為了不壞掉某一段采訪關系,我跟自己說,要撫慰他們脆弱的小心肝,最常用的臺詞是怯懦的,“這段不是我的意思啊,是編輯改的,我沒有辦法”。
或者是“對不起對不起,下次采訪的時候給您修正過來”。
好聽的話說多了,我漸漸開始回避在稿子里寫,那些會讓對方不高興的問題。后來,我甚至不在采訪提綱里埋下,那些可能引起采訪對象不快的問題。我始終不是一個好記者。
討好是取得認可的一張最便宜的入門證,討好也許讓你永遠無法進入最后那道門。
我的好朋友小晚,我一直覺得她是國內最好的商業記者,沒有之一的那款。我看過她寫的那些,能濺人一臉血的采訪提綱。但她一直是這個圈里最核心的記者,在那些大人物最重要的變幻時刻,坐在他們對面。
有新入行的記者問過我,小晚為什么可以從不討好呢?
我想了想說,重點不是從不討好,而是足夠勤奮吧。當你坐在采訪對象面前,手里已經掌握了足夠的料。當你對一個行業的理解,并不弱于身在其中的人,你就不會再害怕壞掉一段采訪關系,你就不必再刻意討好。
你們知道的,后來我離開供職的媒體,自己做了個微信公眾號。你們知道的,我常常寫點兒小廣告養家糊口,畢竟冬天到了,黨九要吃糖葫蘆。
我以為,做了微信公眾號,再也不用去討好我的上帝——采訪對象們了。
世界常常是這樣,一個上帝倒下去,千百個上帝站起來。
做公眾號,是要重視閱讀量和用戶增長的,怎樣能獲得用戶增長呢?要多聽用戶的意見。
我的前同事告訴我,要發揮你商業記者的特長,多寫專業的財經報道。
我的憤青好友告訴我,要多關注政治和大局,才能形成公信力。
我的閨蜜告訴我,時尚話題啊,時尚才是永遠的流量。
馬師傅告訴我,要文藝,重在逼格。
我姥爺告訴我,他覺得養生的話題有流量。
我得負責任地告訴你們,這些方向我都嘗試過。為了獲得盡可能多的流量和認可,為了成為一個有許多訂閱用戶的大號。
這樣用心的嘗試,當然,是不成功的。討好只有片刻的好感,沒有長久的恩愛。除非你能一直討好,但這又跟我曾經做過的事,有什么不同呢。
我是個還算好玩的人,許多人喜歡我的盆友圈,有一天一個媒體前輩跟我說,林黑犬,如果你按寫盆友圈的風格寫公眾號,我覺得應該有挺多人喜歡的。
這就是你們現在看到的,花兒街參考現在的狀態。有一些長得特別好看又特別可愛的人喜歡(我知道你們都是這樣的),錢還夠給黨九買糖葫蘆吃。
我覺得挺幸運的,畢竟,我不再住在那個大東北的國企家屬院里了,這是一個注意力、價值觀、喜好、流量都走向分散的時代分岔口,如果你能面面俱到固然好,如果你不能,你再也不用討好所有人。
就像剛剛舉辦的優酷秋集上,為整體劇集做了新的類別定義。
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總裁楊偉東說,電視劇和網劇這種按播出媒介來劃分類別已經過時,按照媒體融合的今天,劇集市場應該分為黃金檔劇集、超級劇集和網絡劇集三個類別。
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大優酷事業群總裁楊偉
其中,黃金檔劇集(Prime Time Drama),依然在電視臺黃金檔播出的劇集,臺網同步或者先臺后網,它的題材相對超級劇集和網絡劇集來說更大眾,以老少皆宜的合家歡為主,商業模式主要是廣告。
超級劇集(Super Drama),主要先網后臺或純網播出,未來也會出現劇院版。核心用戶是消費能力較高的中青年人群,超級劇集的商業化包括廣告、會員付費以及衍生品開發。
而網絡劇集(Online Drama),則會純網播出,是在符合審核標準的前提下,平臺和內容方集中創新的劇集類型,可以根據用戶的需求在類型、題材和制作上有所突破,它一定不是大劇,也不服務廣普人群,偏重年輕垂直用戶,人群黏度相對更強,會員付費是最合適的商業模式。
你不必討好所有人,因為懂得的人總會遇到。
貪財好色的花兒街致力于為大家帶來更有價值的閱讀。原創轉載請注明來源花兒街參考(zaraghost)、作者,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