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依據玄空風水學理論判斷座山和向方實地環境的好壞
122 2025-07-23
廣東人以“吃貨”文化冠絕全國,天上飛的,地上走的,海里游的,作為食物鏈最頂端的群體,就沒有不敢入嘴的。但因為這個就以為廣東人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在一些神秘的力量面前,廣東人簡直稱得上是膽小如鼠。
最常見的就是一些不吉利的諧音了,比如“舌頭”的“舌”,在粵語中跟“蝕”同音,這是虧損的意思,大大的忌諱啊,于是廣東人就改成了““脷”,買豬舌、牛舌叫“豬脷”“牛脷”。還有”豬肝“也是不能說的,水是財啊,怎么能干呢,所以就叫“豬潤”。同樣的道理,下雨天不能叫“打傘”,因為諧音“散”,錢財可聚不可散,落水就只能“擔遮”了。還有空房子不能叫“空”,這個和“兇”諧音,那是萬萬不能的,空房子統統改成吉屋。
至于數字相關的諧音就更多了,廣東樓棟的電梯里很少有“4”層的按鈕,一般都是用“3A”替代,另外也非常討厭“7”,因為諧音“差”。相反,廣東人喜歡“8”——發發發,喜歡“9”——長長久久,喜歡“6”——溜溜大順。
除了語言說話方面有這么多忌諱以外,廣東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自己的小規矩。請客吃飯最好是八菜一湯,如果不小心點了單數的菜,特別是七道菜,一定會被廣東人教育的,在廣東,只有解穢酒才會吃七個菜,也就是喪葬習俗中所謂的“食七”。吃飯過程中不能把筷子插在碗上,因為那就像上香一樣,是祭奠過世的人的。也不能拿著筷子敲碗,只有乞丐乞食的時候才會敲碗。擺放筷子的時候一定要長短對齊,沒對齊的話就寓意“三場兩短”。如果不小心打翻了飯碗的話一定要小聲念叨“碎碎平安”,筷子掉地上了要先說一句“筷落”。吃完飯絕不能說“飽死了”,這要被家里長輩教育“呻饑莫呻飽”的。
廣東人對這些“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神秘力量的客氣,不光體現在飲食上的戰戰兢兢,還有很多其他的日常行為。住酒店進門前一定要先輕叩三下房門,然后說“有冇人喺屋企,打攪曬”(有沒有人在家,打攪了),意為禮貌示好。如果是獨人路過古村祠堂或者無人陋巷,就會說“朋友,唔該借歪”(朋友,麻煩借過)。廣東人如果要搬家的話,也都會在新房子的窗戶門前插幾只香,以示敬意。有的還會門口燒個火盆,進房時跨過火盆,表示將一身晦氣留在屋外,從此日子過的紅紅火火。
可能廣東自古就是荒蠻之地,自然條件不好,導致農耕文明不發達,每年收成全看天意。也因為這個原因,更多的廣東人更愿意外出跑商,而商業這種風險性極大的行業,促使人們更加篤信風水和神靈。再加上跑商的話都是在異國他鄉,會更加有宗祠族譜的概念,也造就了風水迷信的根深蒂固。
最為大家熟悉的風水事件莫過于香港圍繞匯豐大廈的風水大戰了。“風水第一”的匯豐銀行隨著香港的興盛而興盛,可是在八十年代后期卻遇到了中銀大廈。中環地標中銀大廈,外觀是一柄三棱尖刀,每條棱都是一個寒光四射的刀刃,向外輻射著殺氣。據說中銀大廈剛動土時,香港第26任總督尤德爵士就因突發心臟病意外去世,匯豐銀行也一度股票大跌。后經高人指點,匯豐銀行在樓頂擺出兩門大炮,炮身長十米有余,炮口赫然直指中銀大廈,以反擊中銀大廈的煞氣。
就在中銀大廈與匯豐銀行“刀來炮往”的博弈中,香港政府又把兩家銀行中間的空地賣給了李嘉誠。一面是三棱尖刀的中銀大廈,另一面則是坦克大炮嚴陣以待的匯豐銀行,這可讓李嘉誠為難了。最后在風水大師煞費苦心的設計下,長江實業集團中心大樓被設計成為毫無美感的四面盾牌形,高度上也巧妙地避開了“刀炮”相對的位置。
由此可見,廣東人的風水玄學,不單單是日常人家的風俗習慣,還演變成了一種文化輸出。魯迅曾在文章《如此廣州》中寫道“廣州人的迷信,是不足為法的,但那認真,是可以取法,值得佩服的。”
廣東人迷信起來確實有一些得體的可愛,他們非常認真的在意這些其他人眼中的“小事”,執拗的將這些已經融入血脈的風俗習慣變成了一種生活哲學。也正是這份認真和執拗,才造就了廣東人一個個的商業和經濟上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