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薦書|讀《周易》啟迪智慧,心底無思天地寬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壹點號特舉行“薦一本好書”活動。壹點號大咖每人給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讀者推薦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
推薦一本值得讀的好書
書名:《周易》;推薦理由:眾經之首,大道之源,啟迪智慧
精彩內容及收獲
啟迪人生智慧的“好書”——《周易》
年過半百且喜好讀書的我,記不清讀了多少本書,但對我影響最大,受益最深的莫過于《周易》了。《周易》分經、傳兩部分,有“群經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稱,是我國傳統文化之根,是中華文明之本。“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周易》的主旨,就在于指導我們在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關系上,保持陰陽的動態平衡。幾千年來,大到治國安邦,小到家務瑣事,人們都習慣于到《周易》中去尋找答案。例如《易傳》上講:“亂之所生也,則言語以為階。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幾事不密,則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慢藏誨盜,冶容誨淫,負且乘,致寇至”。“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亂。是以身安而國家可保也”。“履霜,堅冰至”。“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這些話語無不閃爍著永久的哲理。再如,《乾》卦的六個爻辭不僅包含有“君子終日乾乾”、“飛龍在天”的奮發進取之義,還包含有忍耐、憂患、自悔三義。初九爻辭“潛龍勿用”,九三爻辭說:“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九四爻象征人的地位已靠近“九五”之尊,所以,爻辭的憂患意識更濃重:“或躍在淵,無咎。”《乾》卦的第五、六兩爻為天爻,其中第五爻名稱“九五”,象征君王之位。第六爻名稱“上九”,位居“九五”之上,實屬至尊。該爻的爻辭是:“亢龍有悔。”“亢龍有悔”啟示我們,要始終保持頭腦清醒。
《周易》蘊含著“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厚德載物”的寬容精神;“同心協力”的團結精神;“信及豚魚”的誠信精神;卑以自牧”的謙虛精神;崇尚氣節、民族尊嚴至上的愛國主義精神;是非曲直分明、勇于遏惡揚善的大無畏精神以及隨時應變、與時俱進,堅持不斷創新的改革精神,等等等等。“易之為書也,廣大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周易》教給了我們趨吉避兇、趨利避害的道理,使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夠少走彎路,實現利的最大化,弊的最小化。
通過學習《周易》,心境不再那么浮躁,能夠沉得住氣、穩得住神、靜得下心,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的學習和工作。山有峰谷,人有順逆,自然界的花期有早有遲,春天百花盛開,但荷花則是開在炎熱的夏天,菊花開在蕭瑟的秋天,梅花開在冰天雪地的嚴冬。梅花不必羨慕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和春天的桃李杏花等百花,明白了這些人生道理就能做到得志不忘形,失意不失志,寵辱不驚、心靜如水、不卑不亢,得之坦然,失之淡然。能夠耐得住寂寞和孤獨、守得住委屈和底線,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能有效地避免大悲大喜。待人處事越來越來理性、平和、不再那么偏執、鉆牛角尖,不再“一條胡同走到黑”,一切皆變得“心底無思天地寬”。
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各色人等,千姿百態,正像布衣大師劉子衡先生的《自誄》所說:吾聞人之生也,各有所秉。其聰明睿智也,得氣為清。得氣之濁者,或頑或冥。其氣之醇也,斯為忠孝。其氣之壯也,斯為杰雄。古圣先賢兮,得氣之中也。若彼暴虐殘佞,其秉邪惡之氣而賦形也。
“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影響人的命運的因素有很多,但人的因素永遠是第一位的,“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周易》倡導的是自強不息,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積善之家,必有馀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馀殃”。我們應該樹立一種樂天知命的態度,只問耕耘,不問收獲;但行好事,莫問前程。時刻保持一顆向上向善的心。多做善事好事,不做壞事。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不要期望有什么捷徑可走,不要付出了馬上就要求得到回報,厚積薄發,量變到一定程度才會發生質變,只要心無旁騖的專心做事,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不知命無以為君子”。通過學習《周易》明白了“我是誰”、“我該做什么”、“我該怎么做”。
《周易》,真乃好書也!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