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條風水禁忌, 你家沖突了嗎?
188 2025-07-21
綠道(蘇州河-北翟路)現狀
綠道(蘇州河-北翟路)現狀
枯樹林華麗變身“水杉鏡林”
在外環林帶生態綠道(天山西路-仙霞西路),工人正在為新栽植的樹木整修。平靜的水面倒映著藍天白云,三兩只水鳥在此駐足嬉戲。微風拂來,樹葉沙沙作響,不遠處的一排排居民樓顯得靜謐安好,頭頂不時有飛機掠過天空,留下一道道云彩。難以想象,這里在不久前曾是一片水杉枯樹林。
此處早年是整片的水杉林,始建于1999年。2012年外環西河河道及駁岸修建完成。隨著城市的發展與變遷,水杉林東側現為外環線快速路,兩側地勢高、中間地勢低,形成了地勢洼地。由于早年水杉林沒有設置市政雨水井,排水能力有限,近幾年每逢臺風梅雨季節,大量豐沛的降雨在洼地形成積水,持續數月的積水導致大片水杉根部腐爛死亡。
“堆島”栽樹
“水杉鏡林”景觀初呈現
此次外環林帶綠化改造,對已經死去的水杉進行了清理,同時結合現狀地形,挖土堆島——打造人工水體和島嶼。在新堆筑的島嶼上重新移栽了林帶內抽稀調整過來的水杉,它們再也不怕因積水導致爛根死亡。
而新堆筑的三個“島嶼”上,分別栽種了以水杉、池杉、北美海棠為主的主題植物。春天,北美海棠盛開,春花爛漫,綴滿枝頭的花朵如云似霞;秋天,北美紅楓、水杉、池杉等色葉植物層林盡染,繽紛落葉猶如彩色地毯,踩著沙沙作響的落葉行走林中,恍如仙境。仔細看,岸邊挺拔高大的水杉倒映在清澈的湖面,連成一線,形成了“水杉鏡林”的獨特景觀。湖中新修建的木棧道蜿蜒貫穿著整個水系,游客可以漫步木棧道,前往三座“島嶼”,徜徉于樹林花海之間,一覽兩旁春景秋色,湖中波光倒影。
在建的木棧道
可別小看了這片人工水體,它不僅增添了“水杉鏡林”的景觀效果,還兼有“雨水花園”的功能。人工水體內的主要水源來自天然降水。由于緊鄰外環西河,這片區域地下水位較高,依靠地表徑流自然滲透到地下的速度非常緩慢。
設計時,在距離池底60cm高的地方設置了雨水排水口,一旦蓄集的雨水高度到達60cm,多余的雨水就會通過溢水口排入預先埋好的蓄水池內,經過凈化設備過濾后,再通過自動灌溉系統成為“水杉鏡林”區域內植物的灌溉水源。這套雨水收集循環利用系統,實現了滲、滯、蓄、凈、用、排等多種功能,是“海綿城市”示范工程的具體實踐。此外,駁岸邊新種植的優生水生植物,也起到了凈化水質的目的。
銀杏林升級改造景觀大道
銀杏大道現狀
在綠道靠近滬青平西部機場苗圃段,原本是一片銀杏林。銀杏是優質的秋季觀賞品種,每當秋深冬至,總帶給人一份溫馨與閑逸。
此片銀杏林原本林間距小,經過長年的密集生長,樹型成長為“狹長”型。此次改造中對銀杏林進行了適當抽稀、修剪,對沿途銀杏缺失處進行拾遺補缺,并在林中開辟了一條蜿蜒的綠道,塑造“道在林中,林在道中”的意境。
新打造的銀杏大道,兩側銀杏樹更加規整、延續,行走在高大挺拔的銀杏林之間,被兩側樹木包圍,更突出了綠道的幽靜閑適之感。而到了秋冬季節,成片的樹片染成金黃,成就了名副其實的“黃金大道”,從高空俯瞰,這里也成為整個綠道中一處耀眼的明星。銀杏林下栽植了新優品種韭蘭,觀賞季節可以從春季一直延續到秋季,豐富了綠道內的綠化景觀體系,讓林帶美出“新高度”。
補栽的銀杏
將“加減乘除”法滲透到每個細節
加:對片林進行拾遺補缺,補種各類樹種植物,形成連續性,營造新的景觀亮點;增加驛站、六合一技防設施(監控、照明、廣播、報警、電子屏、WIFI)等相關服務配套設施等工程;新建造8座橋梁、一座涵洞,橋梁的設計融入了長寧歷史人文因子,建成后將實現長寧段外環林帶內綠道慢性系統的全線貫通。
減:勇于“斷舍離”,對長勢差的苗木和死苗進行清理,對影響整體設計的苗木進行抽稀調整和移栽,對綠量、規格、品相等合理規整提升。
乘:將生態綠道和慢性步道相結合,疊加路跑、自行車、體育賽事等健康休閑功能,實現生態效益、景觀效益、社會效益的疊加。
除:運用除法思維,基于現狀林帶找到建設管理的最大公約數。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不搞大拆大建,在設計中對現有地形地勢、植物基底、河流水體等充分考慮,巧妙設計、充分利用、大膽創新,既改造提升了林帶原貌,又留下了昔日的生態印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