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死3盆才明白!龍血樹最怕的5件事,現在知道還不晚
87 2025-08-04
一、天人感應
“天人感應(天人合一)” 的思想融入風水學說后,形成了 “受蔭說”,正如《青囊奧語》中所言 “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意思是活人的居所(陽宅)與死人的居所(陰宅)會受到天地之氣的感應,這種感應要么造福于人,要么帶來災禍。在風水觀念里,這種思維體現為周圍環境會影響人的命運:比如住宅某一方位有青山秀水,家中就可能出富貴高官;若是面對禿山荒嶺,家族則可能走向衰敗。
二、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 即 “適宜”,指根據環境的實際情況,采取與自然相契合的生活方式。《周易?大壯》提出 “適形而止”,便是這一思想的體現。西北干旱少雨,人們便居住在穴居式窯洞中,窯洞多朝南,施工簡單、不占土地、節省材料,且防火防寒、冬暖夏涼,利于人長壽、家禽繁衍;西南潮濕多雨、蟲獸較多,人們則搭建欄式竹樓,樓下空置或養家畜,樓上住人,竹樓空氣流通、涼爽防潮,多建在依山傍水之處。此外,草原牧民的蒙古包便于隨水草遷徙,貴州山區和大理人民用山石砌房,華中平原人民以土建房,這些建筑形式都是根據當地具體條件創造的。
三、陰陽平衡
“陰陽平衡” 首先有 “適中” 之意,即恰到好處,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力求優化、接近至善至美。《管氏地理指蒙》論及陰宅時說:“欲其高而不危,欲其低而不沒,欲其顯而不彰揚暴露,欲其靜而不幽囚啞噎,欲其奇而不怪,欲其巧而不劣。” 其次,“陰陽平衡” 有 “居中” 之意。中國歷代都城很少選在廣州、上海、昆明、哈爾濱等地,因其地理位置過偏。《太平御覽》記載:“王者受命創始建國,立都必居中土,所以控天下之和,據陰陽之正,均統四方,以制萬國者。” 洛陽能成為九朝故都,正因其位居天下之中。經濟學中的級差地租價格也依居中程度而定,銀行和商場在鬧市中心往往能獲得更大效益。
四、和合為美
風水中有 “沖” 的禁忌,“沖” 指建筑物正前方忌諱有刺激性、傷害性的形象,比如忌面對屋脊、山墻、電線桿等。“犯沖” 是風水中的大禁忌,因為它破壞了 “和合為美” 的原則。應對 “犯沖” 需 “鎮煞”,要用到風水法器。自《陽宅十書》問世后,古人認為 “一棟房屋宜整齊完好,屋頂為一整體為吉,如有高低變化為不吉”“平面布置不規整或呈怪異形狀均兇”“房屋立面不完整、破損、傾倒等均兇” 等,這些都體現了 “和合為美” 的原則。
五、依山傍水
“依山傍水” 是風水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山體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萬物生機的源泉,沒有水,人就無法生存。“依山” 的形勢有兩類:一類是 “土包屋”,即三面群山環繞,南面敞開,房屋隱于萬樹叢中,湖南岳陽縣渭鄉張谷英村便屬此類,五百里幕阜山余脈綿延至此,東北西三方突起三座大峰,如三大花瓣擁成一朵蓮花;另一類是 “屋包山”,即成片房屋覆蓋山坡,從山腳延伸至山腰。有近百年歷史的武漢大學建在青翠的珞珈山麓,設計師充分考慮風水環境,依山建房,學生宿舍貼著山坡,如環曲的城墻,有城門形出入口;山頂平臺以中孔城門洞為軸線,圖書館居中,教學樓分立兩側,主從有序、嚴謹對稱,學校得天然之勢,有城堡之壯,彰顯高等學府的弘大氣派。
六、坐北朝南
陽宅風水極重陽光與空氣,因此選房不僅要空氣清爽,還要陽光充足。房屋陽光不足往往陰氣過重,會導致家宅不寧,不宜居住。坐北朝南不僅為了采光,還為了避北風。中國地勢決定了氣候為季風型,冬天有西伯利亞寒流,夏天有太平洋涼風,四季風向不定。風有陰風與陽風之別,清末何光廷在《地學指正》中說:“平陽原不畏風,然有陰陽之別,向東向南所受者溫風、暖風,謂之陽風,則無妨。向西向北所受者涼風、寒風,謂之陰風,宜有近案遮攔,否則風吹骨寒,主家道敗衰丁稀。” 這意味著要避免西風、北風。“坐北朝南” 原則是對自然現象的認識,順應天道,得山川靈氣、受日月光華,可頤養身體、陶冶情操,地靈方能出人杰。
七、觀形察勢
《陽宅十書》記載:“人之居處宜以大地山河為主,其來脈氣勢最大,關系人禍福最為切要。” 風水學重視山形地勢,將小環境置于大環境中考察,把綿延的山脈稱為龍脈。龍脈源于西北的昆侖山,向東南延伸出三條龍脈,每條大龍脈都有干龍、支龍、真龍、假龍、飛龍、潛龍、閃龍。勘測風水首先要弄清來龍去脈,順應龍脈走向。龍脈的形與勢有別,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勢是遠景,形是近觀;勢是形之崇,形是勢之積。有勢然后有形,有形然后知勢;勢住于外,形住于內。勢如城郭墻垣,形似樓臺門第;勢是起伏的群峰,形是單座的山頭。認勢較難,觀形則易。勢為來龍,如馬之馳、若水之波,宜大而強、異而專、行而順;形要厚實、積聚、藏氣。龍脈集結處有朝案之山為佳,朝山案山如朝拱伏案之形,似臣僚簇擁君主,可擋風且有屈曲之情。從大環境觀察小環境,能知曉小環境受外界的制約與影響,如水源、氣候、物產、地質等。任何一塊宅地的吉兇都由大環境決定,猶如中醫切脈,從脈象可知身體狀況,因脈象由心血管機能狀態決定。只有形勢完美,宅地才完美。建造城市、樓房、工廠,都應先考察山川大環境,大處著眼、小處著手,方能無后顧之憂,而后福深厚。
八、藏風聚氣
“風水” 這一概念由東晉郭璞最先定義:“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風水中對吉祥地的要求是 “藏風聚氣”。在陰宅風水中,找到能藏風聚氣的穴場最為可貴。風性飄搖,氣若乘風則會游散;水性收斂,氣若遇水則能凝結聚止。因此,為人點葬需細察風和水,講究堪天輿地、尋龍點穴。
九、左青龍右白虎
古人認為最理想的風水寶地是 “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即屋宅東面有蜿蜒流水為青龍,西面有綿延大道為白虎,南面有清澈池塘為朱雀,北面有丘陵俯伏為玄武,四種條件齊備的地形才是風水寶地。風水中,青龍位與白虎位的布局很有講究:青龍宜動,白虎宜靜。房屋右方動土犯白虎煞,輕則家人多病或破財,重則傷亡;住宅西邊路沖家里或西面有池塘,叫白虎開口,主家庭不安寧、有災禍;屋右邊有另一棟比自家高的住宅,叫白虎抬頭,家人易有血光災或金錢損失;自家房屋右邊有高樓而左邊無樓,叫有虎無龍,住宅中女性掌權,不旺男性事業;左邊有高樓而右邊無樓,叫有龍無虎,家中女人會陷入苦惱;房屋大門和兩旁圍墻不一樣高,叫龍虎失衡,左邊墻高,男主人會有外遇;右邊墻高,女主人則兇暴。
十、山主人丁水主財
風水理論中有 “山主人丁水主財” 的說法。香港中銀大廈設計者貝聿銘曾說,他最初的設計中有一股泉水從后門進、前門出。有時環境中沒有真山真水,于是有了 “高一寸為山,低一寸為水” 的說法,比如在城市里,高大的建筑物可視為 “山”,彎曲環繞的路可視為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