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宅寶劍三懸掛法則,刃朝此地反招災,九成人家掛錯
50 2025-08-06
孚中村隸屬于潮安縣古巷鎮,因地處古巷寨后羊鐵嶺后壁山腳象埔的東部,當地人又稱其為埔東村。
當地土壤優質,氣侯溫潤,村民就根據時節在這里種植甘蔗和多種名優水果,孚中村的制糖技術歷史悠久,聞名四鄉。
孚中村中有一孚中寨,寨門坐西向東,按風水上說是坐庚向甲兼酉卯走巽口,前向潮州筆架山,后依托羊鐵嶺,經緯分明,呈長方形,東西進深107米,南北兩端長113米,占地總面積方12091平方米。古寨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間(1522-1566年),是一座由孚中黃氏八世祖璧山公在晚年發家后帶領鄉親建造的寨堡。
寨門頂那寫滿滄桑的石匾上刻著“孚中寨”三個正楷金字。
黃氏大宗祠位于孚中寨中軸線上,宗祠周圍現在住著當地居民,在中軸線上,兩邊排著瓦房民居,道路算是寬闊的,很遠就能望見盡頭那一座與眾不同的建筑—黃氏大宗祠。
走進去看,更加體會到黃氏家廟的精雕細琢。屋檐上的木雕精細至極,色彩自然。站在屋檐下仰望梁上的木雕,仿佛可以看木雕的白鶴撲翅欲飛,閉上眼,仿佛可以聽到梁上雕刻的小人在竊竊私語,朵朵木刻雕花綻放開來的聲音。
如今村里居住的人家都屬黃姓,然而聽村里老人講起建村的先祖,會讓人大吃一驚。原來早在南宋一直到民國初,竟然先后有10多個姓氏在這方圓約3公里的土地上居住過,各姓氏在這方小小的土地上各謀生路,和睦相處,各有千秋。
直到明朝景泰元年(1450年),精通文史地理的黃姓秀才—五世祖若人公攜妻帶子遷居大鄉自然村,占據龍首,廟宇之興,始有其基。在接下來的三百年間,艱辛創業的黃姓氏族不斷擴大發展,創建了孚中寨和各個宗祠、公廳和大宅,漸漸在村中占據了重要地位。至清嘉慶元年(1796年),村民黃仁勇考取武狀元,另有黃姓舉人10人。全村科甲旗桿24副,除袁姓分得兩副外,其余均屬黃姓氏族所有。每逢初一、十五鄉里便要升旗拜旗,黃姓科甲錦旗迎風飄揚,甚是威風,其他姓氏望而生畏,紛紛移居他地,另謀發展。到了民國元年( 1912年),黃姓最終一統孚中。
歷史上廣東曾出過五位武壯元,黃仁勇就是其中一位。
村中有很多公廳,這些公廳幾乎都有幾百年的歷史,堪稱孚中村的元老級民居。
全村共有四座塗庫,塗庫是用來防賊防盜以保衛村民生命和財產安全的。
看著這些雖然古老卻依然有生氣的古廟,內心多了一份敬重,即便本不是信佛之人,卻總能從這些肅穆古廟中感受到一份寧靜與敬畏。
99%的人在看的旅游攻略,關注螞蜂窩微信:mafengwo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