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五月怕廿九”,明日廿九,究竟怕啥?老祖宗傳統禁忌咋說
83 2025-08-07
小美去看望即將生寶寶的閨蜜小貝。
“你馬上就要卸貨啦,等寶寶出生,可得好好慶祝一番!” 小美難掩興奮,眉飛色舞地對小貝說道。
小貝輕輕撫摸著高高隆起的肚子,臉上洋溢著母性的光輝,卻略帶遺憾地說:“我老公單位有規定,不讓擺酒慶祝,所以我們就不打算請客啦。”
“啊?結婚生子這么大的人生喜事,都不能擺酒請客熱鬧熱鬧嗎?” 小美驚訝得瞪大了眼睛,下巴都快驚掉了。
“是啊,他們單位對公職人員管得可嚴了,同一個單位的三個人都不能隨便湊在一起吃飯,不然就算違規呢。” 小貝神色平靜,似乎早已接受了這個事實。
“唉,你辛辛苦苦熬到現在,卻沒法好好慶祝,太可惜了。反正我這禮金先給你,你請不請客都隨意哈。” 小美無奈地嘆了口氣,語氣里滿是惋惜。
小貝拿起手機,對小美說:“你瞅瞅,這是他們單位發的通知。” 小美趕忙湊過去,兩人一起看了起來。
原來,作為公職人員,必須嚴格遵守相關規定,有 8 類場所絕對不能踏入,否則,一不小心,不是被批評、處分,嚴重的可能直接撤職開除!
這可是紅線中的紅線!但凡涉及毒品、色情的場所,公職人員連靠近都不行。一旦被查到,可不只是丟了官職那么簡單,很可能還會觸犯刑法。再光鮮的職業,栽在這上面,就全毀了,一輩子都翻不了身。
別以為打打麻將能放松身心,小賭怡情?錯!只要涉及賭資,哪怕只是小打小鬧,也觸犯了紀律。特別是組織賭博、參與賭局的,一查一個準,輕的給處分,重的直接撤職,職業生涯就此斷送。
別小瞧這些看似溫情脈脈的聚會,一不留神,就可能變成 “請托辦事” 的交易平臺。大家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套近乎,要是再涉及人事任免、項目審批、工程招標等敏感事項,那后果簡直不堪設想。身為公職人員,圈子越大,潛在的危險也就越多。
燒香、算命、看風水,這些都屬于迷信活動。公職人員肩負著服務群眾的使命,要有科學思維,要是一邊喊著為人民服務,一邊卻跑去拜 “大師”,把工作和生活搞得烏煙瘴氣,還怎么取信于民?迷信不僅誤事,還會嚴重損害在群眾心中的形象。
這類地方消費極高,玩一晚上可能就得花幾千上萬。要是公職人員跑去消費,還接受別人的請客,那可就危險了。這種燈紅酒綠的高端場所,往往是腐敗的溫床。紀律明確規定,公職人員不能參加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娛樂活動。說不定在這燈紅酒綠的背后,就藏著別人精心設下的陷阱。
那種門口沒招牌,進門還得刷指紋的地方,最好敬而遠之。一旦踏入,就等于把自己置身于風險之中。有些私人會所,背后是 “飯局” 里的權力勾兌、利益輸送。在某些人眼里,參加這種飯局,重點不在 “飯”,而在 “局”。表面上是吃吃喝喝,實則是在搞小圈子、山頭主義,借各種 “飯局” 拉幫結派、謀取私利。還有些黨員領導干部,把吃喝飯局當成 “面子”,錯誤地認為天天有飯局是能力強、人脈廣的表現。在一些酒桌文化盛行的地區,“酒桌上好辦事” 的觀念根深蒂固,覺得 “喝酒越到位,工作就越能順利推進”。在這種相互攀比、講究排場的風氣下,很容易滋生奢侈的吃喝之風。
單位有人結婚,或者親戚家有紅白事,很多人覺得去捧個場是人之常情。但公職人員得帶頭節儉辦事,如果大擺幾十桌甚至上百桌,又是送禮又是收禮,鋪張浪費,很可能就隱藏著權錢交易,屬于違規操辦,一查一個準。捧場本身沒錯,但作為公職人員,得以身作則,可不能助長歪風邪氣。
那些所謂 “朋友公司” 安排的晚宴,看似只是單純吃飯,實則很可能是變相請客。吃了這頓飯,說不定就把自己的清白給 “吃” 沒了。接受一次老板或者管理服務對象的宴請,雖然不一定馬上就會讓某種利益訴求實現,但廉潔風險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滋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在推杯換盞之間,模糊的是親清政商關系的界限,搭建起來的卻是潛在的利益輸送鏈條。現在規定很明確:公務接待必須走單位正規流程,絕對不許 “吃老板” 的飯。之前就有個局長,去企業勘察項目時接受了企業負責人的宴請,還喝了酒,結果呢?直接被給予黨內嚴重警告處分!就因為一頓飯,大好前途就這么搭進去了,實在是得不償失。得提醒一句,企業請你吃飯,可不是真的請你這個人,而是沖著你手中的權力和公職身份。
國家也再三強調,要堅決整治違規吃喝的頑疾!違規吃喝問題根深蒂固、復雜多變,必須從制度完善、觀念轉變等深層次問題入手,持續發力,一抓到底。
小美看完,倒吸了一口涼氣,憂心忡忡地問:“面對各種各樣的飯局邀請,這可咋拒絕才好啊?”
“其實也不難,掌握正確的拒絕方式就行啦,” 小貝看了看小美,耐心地說道,“你可以這么說,‘真不好意思,單位有明確規定,我得嚴格遵守’;或者說‘改天我請你,今天實在不方便’;再不然就說‘謝謝你的好意,不過我現在實在不能參加這類聚餐’。用這些話術,既不會把關系鬧僵,又能堅守住自己的底線,大家也都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