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10年前養了一株龍骨花,如今變成“森林”:即將沖破天花板
95 2025-08-08
作為漢民族諸多民系當中的一支,潮汕民系一直以來備受世人的關注。在漫長的歲月當中,潮汕人以其刻苦奮斗、勤勞與智慧名揚世界。伴隨著上個世紀六十年代,潮汕商幫的崛起,以工夫茶、潮劇、潮汕民居等為代表的潮汕文化逐漸被世人所關注。而潮汕民居作為潮汕文化的代表之一,有著獨特的建筑風格,以及精美的藝術裝飾。
潮汕民居平面類型很多,主要以下山虎,四點金為主,四點金向橫發展為五間過,七間過!向縱發展有三座落,三廳串!如向縱橫同時發展則形成了四廳相向,八廳相向,三壁連,四馬拖車等,還有少量大型潮汕民居和土樓方寨。古時潮州的民居多為涂(草)寮,是夯土或以木、草織成墻體的茅屋。后來潮汕地區建筑材料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量采用貝灰和石材。至遲在北宋已開始燒制貝殼灰,以貝灰為主體原料的三合土版筑大為盛行,而版筑這一形式本身就來自于中原漢文化。
相傳明朝嘉靖年間潮人陳北科進京,看好了京城的四合院,在拜見皇帝時,忽聞雷雨而大驚失色,即裝欲鉆入桌下之狀。帝驚問其故,陳答道潮州民居是草和泥所造,天下雨須躲于桌下避雨,方免淋濕衣衫。于是皇帝恩準陳繪圖回潮,按北京城的四合院形式建民居,從此潮州才有類似四合院模式的民居式樣。傳說畢競是傳說,潮州的傳統民居并不是嘉靖年間才得到發展的,它是從唐至清歷代潮州先民在生產活動和區域交往中受到中原建筑文化的滲透,同時較多地受到八閩、江西建筑文化的浸潤和江南、廣府建筑文化的影響,加上自身地域的自然、經濟、人文和工藝特征,使之成為既是中華建筑文化之一脈相承;又既有別于中原和北方民居建筑的凝重、鮮艷;又區別于江南民居的俊逸、清純,逐漸形成自身的民居風格。
在漫漫潮汕歷史長河中,潮汕民居受到經濟條件、政治因素、地理環境、文化習俗乃至其他因素的影響而形成形態各異、各具特色的建筑風格和文化內涵,而在歷史上潮汕民居的變異大致可以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首先,由于潮汕漢人大多是從中原經福建南遷而來的。 潮汕明清時期的建筑,多受蘇杭園林的影響,常以庭院式建筑為主,如澄海樟林的西塘等。這與明清時期海運業的發達而潮汕對外貿易渠道主要是蘇杭一帶有關。 其次,到了清末民初,隨著海運的開禁,華僑華人的增多,以及汕頭的開埠,一些開風氣之先的富商巨賈,也逐漸把西洋的建筑技法和材料帶到潮汕地區,形成了一些中西合璧的建筑,最典型的莫如澄海的陳慈黌故居了。 最后是民國時期,即上世紀30年代,汕頭埠的商業中心是以小公園為中心的四永一升平。小公園是汕頭開埠后的商業發祥地,聚集了多數那個時代的潮汕特色建筑。
在整個潮汕民居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潮汕民居形成汲取了各方面的營養,既有中國古代優秀的藝術結晶,也有西方現代建筑的精華。這一點也正體現了潮汕文化開放的一面,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潮汕民居發展至今所形成的固定模式對潮汕民居的進一步發展產生阻礙。大片建筑規模和風格都一樣的“四點金”讓追求個性的現代人感到厭倦。
而與此同時,改革開放以后大量建設的水泥磚洋房,也由于缺乏藝術氣息和文化底蘊,凸顯了許多的不足。所以,聰明的潮汕人將潮汕民居的傳統裝飾風格與現代的洋房有機會結合起來,形成了獨特風格的現代化樓房。這也更好地促進了新時期的潮汕民居的發展。雖然這種中外結合的方式從誕生至今都具有極大的爭議,但是無論如何這也是潮汕人民對傳統民居眷戀所表達的一種方式。
我們可以看到客家民居作為中國五大民居之一,客家土樓和圍龍屋已經被新一代的客家人徹底拋棄。隨著時間的推移,客家民居如果不加強保護力度,有可能會成為歷史永遠停留在人們的記憶中。而潮汕民居的傳承與發展,為保護潮汕藝術精品尋找到更好的天地。隨著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斷應用,潮汕民居本身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現代的磁磚和大理石等在潮汕民居中的應用,極大地豐富了潮汕民居的藝術風格,使得原來守舊落俗的潮汕民居又煥發了新的風采。當然,這種以生活功能為主潮汕民居的發展并不能從整體上說明潮汕民居的發展與創新。
而事實上。在現代潮汕民居中也不乏藝術精品。潮陽區銅盂鎮洋美村“明安里”,是新近興建的潮式民居群落,它既遵循潮汕民居的傳統文化內涵和樣式進行建造,保留原汁原味的“潮味”,又賦予新世紀的時代文化風情,再現新千年潮汕民居文化的輝煌。
明安里中的嵌瓷、泥塑、彩繪、金漆木雕、石雕等裝飾工藝,都是聘請潮汕民間傳統工藝高手進行制作。
其中的牌匾和壁聯,都是當代數十位當代“重量級”的書畫名家的墨寶互相輝映,這在潮汕民居是前所未有的。此外,在潮汕民居內圍墻建造碑林,也是十分罕見的。此一創舉,在潮汕民居中也可謂是空前的,大大地提高了潮汕民居的文化品位和藝術檔次。明安里的建設在潮汕民居的發展中是極具代表意義的,它從文化上和藝術上體現了潮汕民居的特色,也代表了21世紀潮汕民居的發展依舊燦爛輝煌。
上圖:by鐘意
作為潮汕文化中的代表之一,潮汕民居的傳承體現的是一個地域文化的特征。在這一個傳承中,我們看到了中原漢文化的身影,同時我們也看到來自各個方面的精華。而潮汕民居在吸收這些精華的時候,無疑會對潮汕民居的發展與創新產生影響。潮汕民居的兼容并蓄不僅僅體現了中華民族文化的深厚和廣博,也體現了潮汕文化的海納百川。我們有理由相信,潮汕民居以及整個潮汕文化在未來的發展中會朝著這條路繼續延伸。而這條路所代表不就是我們中華民族走向世界的道路嗎?
微信關注潮汕味道,微信號:csfscm
小編:hongxian-333
簡介:膠己人官方認證潮汕文化自媒體,關注潮汕民生。弘揚潮汕文化,民居民俗,美食文化,讓更多人了解潮汕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