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作柴禾的金雀,最適宜提根觀花,了解這4點,能養成老樁盆景
169 2025-08-14
豐澤中孚卦
《序卦》云:“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節卦,節制控制之意,控制以不至于過分,若想別人接受節制并且甘之如飴,那就應該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礎上;上位者信守承諾,下位者信任而跟從,因此,節卦后面就是中孚卦,中孚卦,講的是信守之道。
孚字在《易經》中是個高頻字,在卦辭中出現了8次,在爻辭中出現了31次。那么孚是何意呢?《說文·爪部》云:“孚,卵孚也,從爪,從子。一曰信也。”即鳥之卵期都有一定的時間,如期而至,引申為守時、守信。而“有孚”在心往往被視為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而且是吉祥的象征。因此,中孚卦講的是“仁義禮智信”中的信。
孚字演變
中孚卦,河豚依時令出現,吉祥,適宜渡過大河,適宜正固。
"豚(tún)魚"解析有分歧,有解析成小豬跟小魚的,但這樣解析比較牽強;我們按河豚理解,為什么理解為河豚呢?
蘇軾曾留下描寫河豚的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寫的就是陽春三月,正是河豚上市、人們爭相吃河豚的季節。每年清明節前后河豚從大海游至長江中下游,所以中孚卦是借用河豚依時令回游,說明大自然中的孚,也就是信。
河豚是道美食,古人祭祀常用到,河豚按時回游回來,可以用于祭祀,所以古人認為這是很吉祥的事情,是為“豚魚吉”。河豚在大海與長江中下游之間回游不就是“利涉大川”嗎?這樣子的回游也不是三天兩頭的事,而是年年如是,是為“利貞”。
河豚按天地時令回游,跨越千山萬水,可見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但只要做到了,就能繁衍生息下去,這是天地大道給萬物生靈的孚。所以守信之道在乎堅正,故利于貞。
萎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彖傳》說:中孚卦,柔順者在內而剛強者取得中位;喜悅而隨順,誠信才能感化邦國;豬與魚吉祥,是說誠信感化了豬與魚;適宜渡過大河,是說乘坐的木船中間是空的;內心誠信而適宜正固,則是順應天之道。
“中孚,柔在內而剛得中”,從卦爻去看,兩個陰爻在中間,這是柔在內,誠之象;上巽卦與下兌卦,中間的爻都是陽爻,這是剛得中,所以為中孚。我們常常講誠信,不要輕易被PUA,一定要思考這個事情是否得中,信守承諾,是要守住中的立場的前提下。
宋易理家程頤在解說中孚卦時說到:“忠信可以蹈水火,況涉川乎?”對于我們普通人這就很危險了,中孚是相互之間信任而建立起來的生存之道,當講道德、講禮儀行不通了,才講信,這不應該被利用來讓人赴險以達個人目的。
“說而巽,孚乃化邦也”,卦體上巽下兌,信則內心愉悅而外表和順服從。
“豚魚吉,信及豚魚也”,信能普及到河豚,信道的極致了,所以吉祥。彖辭是孔子寫的,這里要好好推敲,我也不敢說他不對。我們前面說了“豚魚吉”是向河豚學習守時的精神,而不是用誠信感化河豚。
河豚憋氣的時候,外實內虛不就是中孚卦嗎
“利涉大川,乘木舟虛也”,要渡過大江大河,就要有船,而中孚卦整體看上去就是個大離卦,離中虛,就是船的象,上巽卦為風,下巽卦為澤為江河,做大事的條件都具備了。
“中孚以利貞,乃應乎天也”,河豚順應天道,雖千山萬水,堅持回游。天之道,孚而已,為什么男女結合就能生孩子,為什么付出就有回報,為什么果實掉落是往地上砸而不是往天上飛?這些都是天道的孚,這種孚是恒久的,不會輕易甚至根本不會變的,假如哪天陰陽結合卻無法孕育下一代,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象傳》說:沼澤上有風在吹,這就是中孚卦;君子由此領悟,要認真討論訟案,緩慢判決死刑。
“議獄”,斷案之意,斷案只是一份工作而已,盡忠職守,做該做的事情;“緩死”,在決定罪犯生死的時候,該死還是得死,否則就是對受害者的不公平,當死而不死談什么信?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緩死者,惻隱之心。
唐太宗勤政愛民、治國有方,在他的治理下,唐朝政治清明,朝臣百姓各司其職、安居樂業。當時犯罪的人少之又少,直到貞觀六年,全國死刑犯的數量只有近300人。為得民心,李世民決定釋放這300名死刑犯,讓他們回去和家人好好團聚一下,并且和他們約定,來年秋天問斬之際,要全部回來接受刑罰。李世民的這個決定可以說是十分大膽,當時朝臣們都十分反對,認為風險太大,若是這些死刑犯不遵守約定,事情會變得很難處理。但李世民心意已決,于是他下令放這300名囚犯回家。等到了來年秋刑之際,這300人竟然全部如期而至,沒有一個人偷偷逃走。
鳴鶴在陰
明辨,吉祥,有其他狀況則不安。《象傳》說:初九明辨而吉祥,是因為心意并未改變。
前面說了,中孚,一定要守中。虞,明辨,仔細思考;虞的是什么,辨的又是什么,辨的就是一個中字,符合中道的孚的就吉祥,不符合中道的孚不一定吉祥。一旦確立這個信任關系,是一個長久的事情,甚至這個事情還要克服艱難困苦。所以明辨是前提,否則就是愚忠。
不輕諾,諾必果:一方面我們不輕易對他人許下諾言,另一方面也不能輕易相信他人諾言。
《人物志·八觀》云:"不輕諾,故我不負人,不信諾,故人不負我,多易似能而無效。"不輕易許諾別人才不會辜負別人的心愿;別人的承諾也不輕易相信,才不會被人所辜負大失所望。輕易的給別人承諾,看似豪爽,其實是少有信用。
學習易經,最基本的就是保護自己啊。
初九陽居剛位,當位,與六四正應,從卦理上如何明辨呢?以中辨,雖初九與六四正應,但不能前往六四,而要比和九二,因為九二得中。為什么不能前往六四,留到六四爻再說。
鳴鶴在陰
大鶴在樹蔭下鳴叫,它的小鶴也啼叫應和;我有美酒,我要與你共享。《象傳》說:它的小鶴啼叫應和,是發自內心的愿望。
仙鶴在淺灘呼朋喚友:“這里有好吃的,過來一起吃吧。”他的親友紛紛附和。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其子和之”,孚是在一個范圍之內的,這個范圍就是同類,這就是為什么說,非我族其心必異,這不是歧視,本身不在一個類別里面,認知都不一樣。非我族類者,你認為的孚,他不一定認同,他認為的孚,你也可能存在懷疑,這是認知差。
“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分享,互利,共贏,孚的目的。
九二剛居柔位得中,剛居柔所以“鳴”,得中而不自私所以“靡”。也體現了九二中孚并且具備實力。
九二與九五敵而不應,如果九五是大道,那么九二就是小圈子的小道,九二爻辭,大家有沒有一種畫大餅的感覺。
仙鶴求偶
遇到對手,或擊鼓或休兵,或哭泣或歌唱。《象傳》說:或擊鼓或休兵,是因為位置不恰當。
真小人不算可怕,偽君子才是可怕,此處須防小人。
六三的立場有問題。在中孚的環境下,得中方正,六三不得中還不當位,還上應上九,上九也不得中。
從卦象看,下面是一個兌卦,上面一個倒過來的兌卦,兌為虎有爭象,“得敵”是為敵對之意,觀念、立場上的沖突。但在中孚的卦時之下,可以簡單理解為失信。
兩分去看,一方面是失信,另一方面歸根到底是不自信。
沼澤中的水,深則靜,淺則動,越在上面越動的厲害,而六三爻正處在兌卦的最上面。現在水遇風,風一吹而波濤起伏,是為立場不堅定。人一定是自信,然后別人再相信他。六三自己都懷疑自己,又怎樣有孚于他人呢?
我們說“得敵”,其實也是立場問題。人有選擇權,不做這個事情,可以選擇做其他事情,這就是死生之外無大事。然而,當存亡之機,各為其主,孚之道又何以自處?商末周初,天道興周而滅商,難道商的立場就坐以待斃嗎?孚自心而已。所以六三爻,卦辭沒下吉兇的斷言。
鳴鶴在陰
月亮接近滿盈,馬匹丟失,沒有災難。《象傳》說:馬匹丟失,是因為離開同類往上走。
六四與初九正應,又比承九五,孚者在于誠,誠而貴在一,既一又怎能正應初九的同時比承九五呢,豈不首鼠兩端?
月為陰,望為月圓,六四陰居柔位,“月幾望”就是形容六四陰氣厚,又處巽卦主爻,為隨順之德,六四又是近君之臣。馬匹亡,匹者匹配,與自己匹配的馬消亡,這里指的是初九。
六四以一陰承九五,剪除自己的黨羽,孑然一身。所以為什么初九不能追從六四,因為六四隨時可能棄卒保車。
有信任而系念在一起,沒有災難。《象傳》說:有誠信而系念著,是因為位置正確而恰當。
五位為君位。我們配合九二去看,我們說九二是孚之小道,九五是孚之大道,九二豈敢與九五日月同輝?身當亂世,九二不得已而自成孚道,如今九五中正得位,以君臨天下之姿,秉承一諾千金、一言九鼎的中孚之道,天下人自然效法,這樣信任的信念,將所有人連接在一起,“有孚攣如”,這不就是公信力最光大的時候嗎?
鳴鶴在陰
雞啼的聲音傳到天上,正固會有兇禍。《象傳》說:雞啼的聲音傳到天上,怎么可能長久。
勸人以謙虛態度實實在在做人處世,最后誠信自然會感動大家。
上九正應六三,居中孚退位之爻,并非信守之人,卻狹信守之音,迷惑私妄之人,私妄之人就是六三,所以對于六三而言,是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對于上九而言,則是惡人自有惡人磨。
翰音,雞叫的聲音,聲音雖然飛的很高,但雞還是停留在地上。處信任的終點,信任終究衰竭,追隨的人遲早棄他而去,雖華美外揚,實則忠篤內喪。
缺失信守之道,那不就是樊籠里的雞嗎,想一飛而沖天,可以嗎?一飛沖天者,鴻鵠;翔飛萬仞者,鳳凰;扶搖九萬里者,鯤鵬。這些都是依靠他們自身的德才做到的。那有雞能登天的嗎?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狐假虎威、掛羊頭賣狗肉之輩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