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七月二十九是“忌日”,記得:1不說、2不嫁、3不安、4不去
164 2025-08-20
"賓主" 之說是判斷穴場優劣的核心要素,更是尋龍點穴的關鍵法門。其指的是受穴之山與朝迎之山的相對關系 —— 受穴山作為生氣匯聚之處,為主;朝迎之山作為拱衛呼應的山巒,為賓。理想的風水格局,需主賓山勢相稱、情意交融,切忌出現賓山凌越主山、山水背離的敗局。
子微曾言:"主要欺客客迎主",點明主山需具備威嚴氣勢,賓山當以恭敬之態朝揖;蔡牧堂更以人情喻山水:"地理與人事不遠",山之向背恰似人心向背,相向者如君臣相佐、夫婦相惜、兄弟相親,背向者則如仇敵相視、路人相棄。觀山形易辨其表象,察山情方知其本質,唯有領悟賓主相協之道,方能洞悉風水禍福之機。《葬書》亦警示 "參形雜勢,主客同情不葬",強調賓主需界限分明,若陰陽無別、主客混淆,便會形成 "爭龍爭主" 的兇險格局,不可取用。
群山匯聚之處,主山必顯尊貴之態,與尋常山巒迥然不同。其左右護砂如臣仆拱衛,雖山勢起伏、星峰錯落,卻難掩卑順之姿,貴賤之態一目了然。而朝山自遠方而來,亦有星峰羅列、枝腳護衛,若不細加分辨,極易與主山混淆。《經》云:"凡有星峰去作朝,此龍骨里福全消",道出朝拜之山雖具形骸,實則真氣已泄,不可妄作穴場。
楊公 "窗外月明窗內白,水邊花發水中紅" 之喻,陸象山 "月自西升東岸白,云從上起下方陰" 之解,皆闡明穴與朝應雖隔山水相望,卻不可誤將朝應之山作穴場。吳公《地理捷徑》指出,辨賓主之法,首重水勢:主山所在,水城必環抱有情;賓山之處,水流多反背無情。若遇兩山對峙、疑似皆可立穴之境,需詳審水城環抱方向 —— 南山為主則水抱南,北山為主則水抱北。若無環抱水流,亦可觀護從山巒,賓山必缺從龍擁護,或星峰孤露、枝腳短蹙,難顯龍脈靈動之勢。
堪輿尋穴之法眾多,賓主之法在山龍體系中尤為關鍵。其并非虛無縹緲的玄奧之術,而是有著清晰邏輯與實用價值的堪輿準則。無需盲目跋涉、踏破鐵鞋,山水間的主賓關系與水流形態,便是判斷穴位所在的重要線索。賓山朝拱、主山尊貴,再結合水城環抱之勢,三者相互印證,便能撥開迷霧,精準定位生氣凝聚的吉穴,盡顯傳統堪輿學將自然規律與人文智慧相融的精妙之處 。堪輿尋穴,當循 "未看山,先看水"" 知水之所在,則知穴之所在 " 的古訓。凡至村落、山谷之間,先察水勢歸向,于水城環抱、明堂聚氣之處覓穴;水流反背、明堂傾跌之所,則無需費心。若兩岸皆有龍穴跡象,唯有水城先抱一處,復轉一局環抱另一處,方可分別立穴,此乃賓主分明、山水有情的理想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