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間千萬別裝這9樣東西,入住就后悔,錢白花了!
52 2025-08-20
△福州白塔(池志海供圖)
民國福州
生活日常
沈軼劉,上海人,抗日戰爭期間,上海淪陷后來到福建。在福州當國文老師,在當時的格致、高商、陶淑都任過教。
在教書之外,他是個興致勃勃的旅行家。在福州的幾年時間里,他走遍了福州的每個角落。尤其在抗日戰爭結束后,他跑的很勤,看看吃吃,最終寫出了一本現代人都未必做得到的《八閩風土志》。其中有一篇《榕起居注》,非常生動的描述了當時福州人的日常生活。
△閩江中洲島(池志海供圖)
???
這是一篇上海人寫福州的文章
感受活在上世紀40年代的福州是怎樣一種體驗
△法國駐福州領事館(池志海供圖)
一手資料,童叟無欺。看完內心是受傷的,又過了這幾十年,我們怎么活的更累了呢。原文如下:
物質誅求,市勝于野,都勝于邑,海口勝于內陸,言享受者爭趨焉。福州之在八閩,據東海之沖,得水陸之會,北衍三吳之風,超鄞、溫之繁麗;南接五羊之化,薈汕、廈之文明,氣候之和美,舍碧雞金馬(碧雞、金馬,都是山名,在云南昆明)外,當首屆一指。由是,自公退食之達官,腰纏萬貫之豪賈,以為菟裘(地名,在今天的山東泗水縣),而土之居者,尤不肯跬步離,天時地利使然,無足怪也!
這一段說福州是風水寶地。在達官貴人、富商土豪的圈子里,口碑都贊贊的,他們都愛跑福州來享受生活。本地人更不用說了,半步都不愿離開。
△外國人在福州的住宅樓(池志海供圖)
先言氣溫,盛暑不逾華氏百度,居恒在八九十度間,且僅中午一晌而已。三時以后,便有涼飆一線,自馬尾來,淫汗煩熱悉消。夜間尤利酣睡,初無悶損妨眠。晨起朝涼可掬,利朗吟。故朝暾未上,夕日欲頹之候,足爽人抱;迨夫白月流天,繁星墮水.豆棚瓜架間,且覺清露滿襟,葛衣嫌薄也。嚴冬除漆夜黎明峭寒伐肌外,柔陽既作,便合融溫,蓋不必御重裘于白晝,擁錦衾于昏旦也。至于春秋佳日,得氣較和,并不覺初春暮秋之冱寒不耐。麥菘麗于仲冬,梅菊喧于陽至,視江南且早一季。
這段又狠狠夸了福州的天氣,夏天不太熱,冬天不太冷。夏天可以在戶外睡覺,看星星看到睡著,在一點涼爽中醒來,那叫一個神仙。
△鼓山上拍攝的福州郊區(池志海供圖)
次言物產,水之蝤、蚌、蠣、蛤,陸之雞、豚、鵝、鴨,味勝他邦,而蔬之白菘,探種燕齊,別成雋品。番鳧之肥碩,江蚌之鮮脆,要皆特產。果則荔漿桃露,冠絕一時,造次之需,不煩苦索,盤餐之奉,宜有同甘。
福州物產豐美,是吃貨的天堂,不管是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樹上長的,產的都是上等貨。
市樓珍饌,各具匠心,要難兼美,家園清供,乃極煉珍之奇。福州城就是個大美食城,不管酒樓還是家宴,都有好東西。
△閩江上的洪山橋(池志海供圖)
榕俗蒸豚之妙.不以水醯而尚醹醁(甘酒)。取豕之肥嫩者,洗伐一過,割而實諸瓦缶,澆以上酒,隔水蒸之,既糜,調以精鹽如量而不醯。出鍋登盤,酒盡變為肉鹵,清洌見底,入口但聞鮮馨一縷,縈繞舌本,酒香在有意無意間,久久弗替,肉亦酥馨沁喉,真絕品也!
以上詳細描述了福州的蒸肉,用酒入味,美味至極。
搗肉糜至極爛成糊,熨平之,如煉竹紙,爆干以裹雜餡,為丸為餛飩,曰燕皮饌,奇制也。
以上講福州小吃一絕——燕皮的做法。
梅塢、快活林之西餐,觀音井興隆之西點,朋聚、福聚樓之便飯,清蒸鯧魚,龍蝦炮蛋為尤美。廣裕樓之清魚膠,浣花莊之炒面,聚春園之湯蚌,嘉賓之竹蟶,觀我頤之糖果,鼎日有之肉絨,皆一時上選。下至鼓樓前之牛肉醬鴨,東街兩江之揚點小籠包,宮巷口之鴨面,味和之閩點,南街之糖栗,則小道可觀,亦有殊味。
猜沈軼劉先生肯定在福州呆了不短的時間,對于福州的美食如數家珍啊。盤點了福州當時出名的西餐廳、酒樓以及招牌特色美食小店,梅塢、快活林、福聚樓、廣裕樓……還有聚春園。
城居則屋制尚古,雕楹藻梲(音拙,梁上短柱),華奐無倫,尤極崇宏,連棟五六進,園亭花木,備極大觀。巨室無論已,尋常小筑,但留一隙,亦無不羅花聚木,為豆棚茶夢之需。故入榕居者,雖風檐一角,亦有蕭疏致,登高一望,花木參天,全城如畫,浸綠天中,真綠楊城郭矣。
說當時福州人住的屋子也氣派,整個城市綠化做的好,應該早就是全國的綠化先進城市了。
△煙臺山上看福州城區(池志海供圖)
榕居者日三竿徐起,盥漱畢,進蒸點若湯餅,過南臺訪友。午飯于廣裕樓,歸晝寢。出門至南門兜,東折浴于百合。榕之溫泉,悉匯東門,市人就地范伏流為湯池,浴者喜其熱則趨福龍泉,樂其精則就百合。浴罷小坐,茗點果餌,一一從好。出徐步西湖,還就劇館聽閩戲,中宵而歸。其或春秋佳日,逸興遄飛,驅車三山雙塔間,發思古之幽情,尋豹屏(豹屏山,福州名勝,在今市西環城路)紅葉,坐西禪荔風,則雅人深致,載殊于通氓;甚則敲閩缽之詩鐘,獵水鄉之疍戶(水上人家),則咕畢之舊事,紈禱之余波矣!
最讓人看起來無比羨慕的就是這段了,講福州人是怎么優哉游哉的浪費一天好時光的。
△從南臺島看福州城區(池志海供圖)
起來的晚,自然醒。懶洋洋的,洗臉刷牙,然后吃精致的早點,就去南臺找朋友耍。中午就在廣裕樓吃個午飯,然后睡個午覺。下午再去南門兜,然后折回東門,在百合泡個溫泉,澡堂里還有好茶好點心隨意吃點。泡舒服了,慢慢溜達到西湖,或者去戲館聽閩劇,半夜才回家。
天氣好的時候,還有另外的玩法。就是在三山兩塔之間,到處溜達想七想八,或者去烏山看看紅葉,或者去西禪寺的荔枝樹下納涼,回憶個往事啥的……這樣的日子,在外鄉人看來簡直不要太舒坦。
△煙臺山頂的瞭望臺(池志海供圖)
福州有句老話「七溜八溜、不離福州」,福州人喜歡安逸是自來有之的。上世紀40年代可不是什么太平年代,當時一名語文老師眼中的福州城竟然是這樣的。相比之下,現在的我們是不是活得累了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