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飛來斑鳩定居 ,是吉兆還是巧合 ?
133 2025-08-25
1.春秋時范蠡幫勾踐復國后,隱居做了商人,你知道這位商業界奇人范蠡如何預測市場嗎?傳說他是根據“五行”的變化來推算。年末時,他就開始推算第二年的天時,農業的收成是好還是壞,于是開始動手準備貨物。
2.被中國人稱為商業之祖的戰國人白圭,做生意的秘訣是:糧食豐收時他買進谷物,賣出絲漆;待蠶絲上市時就大量收購蠶絲,售出糧食,翻轉騰挪,成為巨富。
3.秦國滅趙后,實行移民政策,當時許多人賄賂官吏,不愿搬遷,要求留在原地。只有富商卓氏要求遷往較遠的四川,他看中那里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民風淳厚,居民熱衷于買賣,商業易于發展,市場潛力巨大。幾年后,卓氏成了遠近聞名的巨富。
4.秦漢之際有個姓任的商人有遠見卓識。秦朝滅亡時,攻破咸陽的豪杰都爭著搶金銀財寶。但是這位任閣下卻四處搜集糧食。等到楚漢相爭,人民不得耕種,糧食的價格飛漲,任閣下就以他的糧食起富,其他豪杰搶到的金銀財寶也都盡歸了任閣下。
5.傳說張良早年從師黃石公時,白天賣剪刀,晚上回來讀書,后來他覺得讀書時間不夠用,就把剪刀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的價錢不變,中等的在原價的基礎上少一文錢,下等的少兩文錢。結果,只用半天賣出剪刀的數量比平日多兩倍,賺錢比往日多一倍,讀書的時間也比往日多,所以民間有句諺語:張良賣剪刀——貴賤一樣貨。
6.唐朝的政府大員劉晏最善理財。他接任鹽鐵使的時候,江淮鹽稅,一年才上繳40萬緡,后來在他的經營之下,達600多萬。劉晏常說自己“如見錢流地上”。
7.唐朝人竇義15歲時從親戚那里得到了一雙絲鞋,他把鞋子賣掉,得到了半斤銅錢,又把銅錢送到鐵匠店,鍛打兩把小鍬,然后又用小鐵鍬掃集了許多榆樹莢,向親戚借了一處土地,把榆樹莢種下去,秋天時,榆樹長到了一尺多高,共有上萬棵。第二年,竇義砍去并生太密的樹苗,讓每棵相距三寸,選出其中枝密的留下來,砍下來的小樹賣了錢。第三年和第四年,竇義一直在靠砍樹賣錢,但沒有砍掉的樹一直在生長,第五年,大樹長成,竇義把他們賣掉,賺了一大筆。
8.唐朝宰相竇璟,祖上不會做生意,靠苦哈哈干活來謀生,所以沒給子孫留下什么財產,要房子沒房子,要存款沒存款,到竇宰相這一代時,家里日子過得已經很艱苦了。但竇璟很有經營頭腦,話說竇家在京城有塊空地,那時房地產不發達,所以一塊地不值幾個錢;正好有個很有權勢的太監想買,竇璟干脆就把這塊地白送給人,但提了個要求:“我有事想去江淮一帶,您給我幾個路條吧。”太監很高興,給了他路條,靠著這些路條,竇璟賺了不少錢。
有了本錢,竇璟就開始做上生意了。京城東邊有塊空地,地勢低,臭水一灘。竇璟低價買進,然后在邊上豎一紙招牌,讓家里的老女仆拿著煎餅哄附近的小孩們玩一個游戲:投石頭擲紙招牌,擲中了,就發一個煎餅。很多小孩被吸引來玩游戲,石頭越扔越多,不久,一塊臭水地就被填了個七七八八。竇璟再在這塊地上開了酒店,接待來往的波斯商人,一來二去,就實現了中產夢想。除此之外,竇璟還做過些其他生意,經常玩些類似的空手套白狼的招數,賺錢不少。這樣,慢慢發起家來。
9.宋時,有一次臨安城失火,一位姓裴的商人的店鋪也隨之起火,但他沒忙著救火,而是帶上銀兩,網羅人力出城采購竹木磚瓦、蘆葦椽桷等建筑材料。火災過后,市場上建房材料熱銷缺貨,裴商人可算是發了。
10.南宋大將韓世忠有次在后花園漫步,遇到一個護園的老頭百無聊賴,望著天空出神。一經交談,韓世忠發現這人有經商的才能,于是就拿出一筆錢來讓老頭幫自己做生意,結果不久這筆天使投資有了回報,這老頭賺了10倍的錢回來,讓韓世忠大吃一驚。
11.清康熙年間,安徽人王致和先后四次參加科考,全部不中,沒臉見江東父老的王致和不敢回家,在京城逗留,一邊做豆腐一邊學習。沒想到他的臭豆腐卻做出了名堂,干脆不考了,賺錢去。所以咱們現在能吃上王致和豆腐乳,其實是把開心建立在王致和不開心的基礎上的。
12.同治時有位房地產開發商繆老板,看中了北京城區一套四合院,狠心以150兩銀子買了下來,一不翻修,二不裝修,只是在墻壁及街道電桿處貼了無數小廣告,說這個房子風水怎么怎么好,后來這房子被他以600兩的高價賣了出去,凈賺4倍。這種水平,繆應該算是那個時代最牛的房地產開發商了吧。
13.秦朝巴地有個寡婦清,繼承家族丹砂礦(朱砂與水銀原料)。她壟斷開采,建武裝護衛運輸,巴結上秦始皇,專門供應秦始皇陵墓所需水銀,富甲天下。秦始皇譽其為“貞婦”,筑“懷清臺”表彰,坐實了是《史記》唯一載名的皇家女商人。
14.漢朝有個卜式以牧羊為生。別人驅趕羊群疲于奔命,他卻悠閑自在。秘訣是:清晨讓羊喝飽露水草料,適時分群避免爭斗,病弱羊只及早處理。他說:“治民如牧羊,勿擾其作息即可。”羊群繁盛,輕松致富。
15.古時有個江陵醋坊,生意冷清。店主靈機一動,請窮秀才每日店前捧書踱步,皺眉長嘆:“酸哉!酸哉!”路人好奇,以為醋極酸,爭相購買品嘗。酸醋名聲大噪,銷路大開。
同樣的原理,明代一小販賣治虱藥,肩扛一巨大虱子模型招搖過市,見者無不側目大笑,印象深刻。他喊:“身上有‘大將軍’的快來降服!”滑稽方式引得顧客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