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前的水塘古人為何說是片錢半月塘,財谷百千倉?
167 2025-09-03
3月22日,是玉林日報“玉林文化地圖”大型新聞采訪活動玉州站的第二天,今天以“書香社會”為主題,發現玉州百姓崇學好讀,以耕讀傳家的良好風氣。盡管下著小雨,我們的記者還是滿腔熱情地出發啦!今天會有什么意外的收獲?請往下看。
Day2足跡
★探訪有鬰林的鎮城之寶美譽,如今卻已不復存在的玉林城區萬花樓原址
★走訪玉林市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市的一個創建成果——玉州區圖書館
★走訪被評為“廣西科普示范社區”、“全國科普示范社區”的 ——玉州區西就社區
1
時間:10:17
地點:高山村
航拍高山村,文末有更多高山村精美航拍照片
今天的第一站,是走訪有“進士村”美譽的明清古建筑群——玉林城北高山村。高山村是彰顯玉林“書香社會”的一個重要縮影。10點17分,采訪組冒雨抵達高山村!站在高處俯瞰,雨中的高山村,古老的建筑群落依然充滿生機活力。
記者走進高山村古民居,古民居一般三進、四進或五進,外墻青磚包皮,內墻石灰批白,大量工藝精美、栩栩如生的壁畫、木雕、泥塑、石刻點綴其中。兩廣特有的“推籠”以及融風水、美學、禮教為一體的屏風在高山村古民居建筑隨處可見。
在高山村,有古青磚巷道9條,還有一大批古墳、古井、古戲臺、古劇場、古石碑、古石礅、石柱。這些富含歷史文化內涵且保全完好的古跡,正像一部不可多得的立體史書,吸引人們去欣賞。
據介紹,高山村始建于明朝天順年間,到2008年已有近600年的歷史。高山村民居建筑群是以兩廣地區宗祠文化為主要載體的民居文化。無論是建筑物內部結構,還是紋飾、詩書畫的選擇,都體現出其追崇祖宗、崇尚禮教、推崇科舉、祈求人丁興旺、福祿壽全的特點。
2
時間:12:02
地點:萬花樓原址
中午時分,采訪組來到州珮社區大市場附近,探訪萬花樓遺址。
萬花樓曾經是鬰林的鎮城之寶。始建于南宋時代(公元1127-1279年),毀于1968年。1935年出版的《廣西一覽》載:“古萬花樓……為本省最精美建筑物之一。”
在這里,記者發現,萬花樓早已變成一個玉林民族藝術學校,在等待住在附近的蔣老師前來開門的間歇,州珮社區居民黃能向記者展示他存在手機里的萬花樓舊照。
蔣國聚老師是州珮的老居民,從小在萬花樓玩耍。23歲的時候,蔣國聚還在萬花樓暫住過一段時間,“里面的空間不是很大,只能放下一張床。”蔣邊說邊比劃著。
看,學校的升旗臺隱藏著一個鮮為人知的秘密!蔣國聚老師指著升旗臺說:“萬花樓的地基就在旗臺的下面”!原來如此啊!記者表示非常驚訝!尋尋覓覓,這里就是萬花樓!
門口的兩個石鼓,位置未變,歷經滄海桑田,見證了萬花樓的繁華和沒落。盡管石柱破舊,但精致的雕刻足以“古萬花樓……為本省最精美建筑物之一。”一說。
3
時間:15:20
地點:玉州區圖書館
15點20分,報道組來到位于城西開發區玉博公路玉豸村段的玉州區圖書館,在玉州區圖書館的書畫展廳,一幅幅精美的字畫映入記者眼簾。最重要的是,這都是玉林本地書畫家的精品哦!
據了解,玉州區圖書館在2015年9月中旬全面向市民免費開放。不僅僅只有圖書閱覽功能,還進駐了書畫展廳,玉州詩詞學會,玉林女子詩社,玉州畫院等機構,以及文體活動設施,可以說是玉州區公共文化服務的標志性設施。玉州區圖書館是玉林市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市的一個創建成果。是玉林人讀書學習、健身娛樂于一體的文化陣地。
電子閱覽室是圖書館里必不可少的。但是這個電子閱覽室比較特殊,配備了殘障人士專用電腦。
玉州區圖書館里還成立了女子詩社。
這里是玉州區圖書館的圖書外借室,幾個人正在安靜地讀書。書架上擺滿了書籍,書桌上白色碎花的桌布,讓圖書室格外溫馨。
4
時間:16:15
地點:西就社區
下午4點15分,記者來到玉州區的西就社區。西就社區歷史悠久,同時也是玉林城區人流、物流密集的商業重地,文化底蘊豐富。
在社區的宣傳欄上,記者看到了《西就社區志》的宣傳。據了解,西就社區率先在玉林市乃至全廣西撰寫社區地方志《西就社區志》,增強了社區的號召力和居民的歸屬感。
看記者手中的“寶典”——《西就詩詞》、《西就之聲》。玉州區西就社區,是玉林市第一個編寫發行社區簡報《西就之聲》的社區,是第一個編寫詩刊的社區,也是第一個編寫社區志書的社區!
采訪結束,玉州詩詞學會寫下“繁榮玉州文化,振興詩詞之鄉”的字句,為玉州文化建設加油,為“玉林文化地圖”活動點贊。
記者手記
記者@王彥臻
在高山村采訪時,村主任陳代勤說,孩童時,物質匱乏,村里的古戲臺是最熱鬧的地方,看戲、看電影……戲臺邊幾無立錐之地。現在,雖然明清時留下來的古戲臺已成壘土,雖然群眾生活條件日益提高,娛樂活動日益豐富,但是村里新建的百姓大舞臺仍是村里最熱鬧的地方。多的時候,有兩三百村民聚集在那里聊天、乘涼,打球健身。
新舊戲臺的“交班”,不由令人感悟,無論世事變遷,文化,尤其是健康的文化始終在鄉村生活中起著聚人氣、凝人心的社會功能。
記者@陳東
“腹有詩書氣自華”,從底蘊深厚的“進士村”—高山村,到玉州區圖書館、玉州詩詞學會,從人到物都感覺到有那么一陣書香味。有人說,文化的東西看起來“很虛”,看不到、摸不著,但它就像是今天的毛毛雨一般,于潤物細無聲中,沁人心脾。
實習生@楊天寶
今天和記者老師們去了4個地方,有些地方我還沒去過,我發現玉林的文化底蘊很深厚,讓我發現不一樣的玉林,以后我會多去走走,了解更多玉林文化,然后呈現給讀者。
最后,附上幾張今天記者航拍高山村的照片
這位就是航拍的記者@陳東,技術型小鮮肉一枚。
掃描以下二維碼,即可獲得本次精彩直播。
明天是“玉林文化地圖”玉州站的第三站“民間文藝”,請繼續關注。
更多:尋找合作伙伴
我們在找愛文化愛玉林的企業家。愿玉林首張手繪文化地圖帶著我們的足跡和您的印記。這不僅是善舉,更是商機,是見證您的實力,提升企業形象的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手繪地圖流傳久遠,毋庸置疑!↓↓↓
本次合作方式:
A類:活動總冠名
B類:活動贊助商
C類:品牌推薦榜
聯系電話:0775—2817439
聯系人:劉先生 18007759312
采集:玉林日報“玉林文化地圖”采訪組 王彥臻\禤繁\陳津遠\陳東\實習生楊天寶
你還想知道的這些事
★
整理:馮 榆丨責編:晏海珊丨主編:宋建州
玉林新聞網 玉林日報社新媒體中心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