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隨心轉—名字里藏著一生的風水!這3類“坑娃名”家長千萬別踩
165 2025-09-05
古代社會的發展中,農業無疑是生存的根本,而對農業影響最大的莫過于氣候環境。所以古人關于天文歷法的知識幾乎占據了古人智慧的半壁江山,其中以節氣最為緊要。為了能夠更加準確地推演氣候環境中風霜雨雪的到來,除了二十四節氣以外,古人還用二十四分位加以關聯,并在民間衍生出了許多耳熟能詳的的俗語口訣,比如這句“一卦管三山,三針又三盤”,于常人而言一頭霧水,但這正是其魅力所在。許多古墓小說之所以能夠深入人心,與這些俗語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民間傳說最是讓人將信將疑回味無窮。那么古人是如何將這些“奇怪”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呢?
一,一卦管三山
《淮南子·天文訓》中首次記載了二十四分位與二十四節氣的關系:
古人通過觀察太陽的起落與植物的生長周期而將365天定為一年,又發現每15天便會產生較為明顯的氣候變化,便以此制定了二十四節氣。而在古代地理堪輿的羅盤中,通常將時間和空間合二為一,于是就發明了代表空間的二十四分位來對于代表時間的二十四節氣。這些分位在羅盤術語中便被稱之為“山”,它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大山,其代表的是指向。而二十四山之間的間隔均為15度,配之八卦后便是每卦對應三山,也就俗語中所說的“一卦管三山”。它是古代地理學中的一個術語,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含義,只是門外漢的我們聽起來莫名地有些玄妙。
二,三針又三盤
羅盤在傳統文化中可謂是家喻戶曉,而“三針三盤”說的就是其中的地盤正針、天盤縫針、人盤中針。它們的含義與作用各不相同,但依舊是建立在上古天文知識的基礎上。所謂地盤正針,其所指的正是上文說的二十四山向,在羅盤中起到辨別與定位立向的作用。所謂的二十四山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十二地支加上八干四維,八干四維相對陌生,分別指的是甲、乙、丙、丁、庚、辛、壬.、癸八干和乾、坤、艮、巽四維。在與后天八卦相對時正好一卦管三山,每格十五度。天盤縫針刻度與地盤正針有七度半的差距,正好半格,但同樣是二十四山向。人盤中針也是二十四山向,但與地盤正針差了一個格子,也就是十五度。三針三盤由此而來,雖然同為二十四山向,其作用卻大不一樣。
地盤正針的使用依據是地磁,用以確定地磁方位。地理堪輿中的正位、立向和格龍大多是地盤正針為依據來確定建筑的坐向。古代堪輿認為正針具有納地之氣的作用,所以將其用于南北定位。雖然它的具體起源已經無從考據,但有研究發現它早在唐朝以前便已被普遍使用。
天盤縫針在地理堪輿中的作用是納水,也就是建筑周圍的水流情況便是通過這根針來進行判斷。古人認為縫針“依杲影子午,測日影以定南北”,是納天之光為己用,所以稱之為天盤縫針。而他的起源在清末劉公中的《堪輿避謬傳真》中有記載說是唐人楊筠松為測天十二宮所創,古人又稱之為楊公縫針。人盤中針在古代堪輿中主要是消砂之用,據說是家喻戶曉的賴布衣所創,以對應天、地、人的三才之義。
簡單的兩句俗語卻包含了天文地理的知識,這為古人找尋合適的農耕土地提供了方法。再配合二十四節氣對氣候的指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少氣候與環境對農作物收成的影響。雖然如今科技發展,無論是天氣預報還是人工大棚,都明顯優于古人樸實的經驗,但不可否認它們對古代農業及人們的生活有著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