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喜鵲窩不怕雨雪?外部看似粗糙簡陋,內部卻暗藏“乾坤”!
67 2025-09-09
很久很久以前
惠州這個地方有著這樣一個傳說:
相傳有一天子欲尋風水寶地,叫了許多風水大師四處尋找,仍不如意。天子不悅,便微服出巡游民間。偶然中他發現這樣一個地方,東有如九龍騰飛的九龍山,南面原野遼闊,西面東江水蜿蜒綿亙,北有象頭山巍然屹立,山前有九龍潭如銀龍擺尾,飛瀉而下。
環顧一周后,天子感嘆,這真是風水寶地!
那時百姓都將天子之言譽為“金口”,因當地人謙遜,故在“金口”前加一“小”字。這個地方就是如今的惠州小金口,下轄7個村民委員會、3個社區,轄區總面積66.7平方公里!
當然這只是“小金口”名稱來源的傳說,但這個地方的玄幻色彩并沒有隨歲月而湮沒。據記載,小金口麒麟文化起源于清代,距今有近300年歷史。
相傳一個名為沙仙的和尚,用“青”誘惑并馴服了人稱吉祥神寵的麒麟,為人間帶去了祥瑞太平。在清朝乾隆年間,小金口組建麒麟隊,此后每逢節日、店鋪開張、喬遷新屋等,舞隊都會入村挨家逐戶恭賀,以求吉利如意。
時至今日,小金口成為“廣東省麒麟之鄉”,葉屋及九一村也被命名為“麒麟村”,此外,小金口還是龍形拳的發祥地。
“動如神龍游太空,靜似玉女守深閨。龍形氣勢勤苦練,有形有勢法萬千。”這是19世紀末期的龍形拳口訣,如今小金口英頭村小組有一百多人研習龍形拳,幾乎村民們都能講出一些與龍形拳有關的人物名字和龍形拳的套路。
如今,這兩項融音樂、力學、傳統美學的民俗活動在小金口街道辦的大力推廣支持下,愈發蓬勃發展。
提及民俗,在小金口大部分村落都有著這樣一個約定俗成的活動——每逢三、六、九日為圩日,即集市開市的日子。
舊時交通沒現在發達,交通工具只能坐船、靠肩挑步行,人來人往做買賣約定好時間,這樣買賣雙方都能有更多交易機會,圩日的概念由此應運而生。
那時小金口大部分村民圩日都會去博羅,20世紀60年代初圩渡皆為人力木船,1980年以前,從小金口乘搭圩渡往返博羅或惠州市區每人單程船費2角,成為許多小金口人的不二之選。
小金口1949年那時的學校還叫私塾,僅有15間,不分年級,沒有學制年期。那時學生還需要另外湊食油、柴薪給老師,臺椅書籍乃至茶水都要自備。
如今小金口街道中小學校有18所,其中公辦九年制學校3所。在醫療保健設施上,公辦醫院1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間,7個村衛生站,2個社區衛生站。
歲月帶來了教學設備與資源的升級,在輸送體育人才上,小金口更是走在前沿。早在1988年,小金口曾美蘭便代表中國在意大利米蘭世界青年賽艇錦標賽奪冠,成為首次在國際賽艇大賽上奪魁的中國運動員;
出生于小金口白石的羅玉通,在2002年西班牙獲第十三屆世界杯跳水賽雙人十米臺冠軍,此后一并斬獲2007年第十二屆世界游泳錦標賽跳水男子1米板金牌,更于2012年倫敦奧運會男子雙人3米板決賽奪冠,成為惠州史上第一個奧運冠軍。
小金口1962年建制,那時人稱小金口公社,村鎮規劃開展慢。如今轄區坐擁四大交通樞紐站,坐船往來、書舍茅茨土階的光景一去不復返。
現在小金口,毗鄰江北,境內被京九鐵路、惠河高速公路縱穿南北,廣汕公路、廣惠高速公路橫貫其東西,水路連接西枝江,上航可達河源,下航可抵廣州,有惠城“北大門”之稱。
身處贛深高鐵惠州北站的小金口,憑借“高鐵效應”,未來將成為具有強輻射影響力的發展載體,引領周邊區域更快走向城市群、都市圈。北站新城小金口,未來可期!
憑借區位交通優勢,成為國內外商家投資置業的理想之地。1988年被廣東省列為重點工業衛星鎮,1995年成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形成了涉及電子、機械、燈飾、建材、玩具、制傘等較完善的外向型工業體系。
小金口街道物流優勢明顯,有各類物流單位600多個,大型商品農業基地和物流中心13個,形成了成熟的物流產業鏈。轄區內現有企業1200多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2家。2018年,街道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62億元,增長3.1%。
除了日升月恒的實業經濟,1983年,惠州市城建局對小金口編寫了《小金口規劃說明書》,當時規劃7年內,建設成為旅游、交通運輸服務和糧、油全面發展的墟鎮,在當時就確定了小金口宜居、旅游發展方向。
轄區內有適合游人療養的碳酸鈉型高溫泉,也有九個大小不等水潭串疊一起的九龍潭,是許多人戲水的天然泳池。得益于大自然的饋贈,這片地區名聲在外,成為小金口內最受歡迎的地方之一。
近年來,小金口在實現經濟轉型同時,愈發注重區內自然環境的保護,這其中的努力都是在一步步地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真諦。
流年大軍如潮水紛涌而至,這片風水寶地在送走一個個過客,庇佑著每一個小金口人的同時,在惠州遠離紛擾獨得一隅,憑借厚積薄發,悄悄地留下愈發細長的背影。
今天的小金口,豐富多彩的歷史文化與高速發展的經濟建設緊密融合,交相輝映!今后的日子里,小金口必將插上騰飛的翅膀,奔向更美好的明天!
來源:西子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