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孫有本事,祖先會顯靈”,家里有這些征兆,后代必定飛黃騰達
51 2025-07-25
玲聽心語
你有沒有試過,剛說句話就被親戚瞪回來:“這話可不能亂講!”四十歲以后,你才真切感受到,忌諱在中國人的骨子里扎得有多深。
那些一不小心踩到的“雷”,有時比一句傷心的話還讓人難堪。飯桌上,筷子別插碗里。大人一句“像給誰上香!”冷不丁扣住你的童年陰影。有些話,就算不是詛咒,也足以讓年紀(jì)漸長的我們后怕。
送鐘,永遠送不出的禮物。在外地工作,朋友結(jié)婚喬遷,只想著實用二字,卻不知一個“鐘”,已斷送幾重情誼。終”與“鐘”同音,就像某種解不開的枷鎖,把祝福和告別混雜在一起。
穿衣有講究,孝服或者紅衣肆意不得節(jié),逢年過節(jié)扮“白事”犯了大忌,換來親友一臉嚴(yán)肅。搬家第一天,鍋碗瓢盆都要新。雞蛋、米袋、掃帚一應(yīng)俱全。否則,老人會在你背后叨念:你這日子怕是不踏實,做什么都難順心。哪怕自信弄懂了。
風(fēng)水,內(nèi)心依然抗拒那不吉之物靠近夜里敲門,還是會讓中年人打個激靈。被教導(dǎo)不要夜深回頭,不許亂指路牌,不許隨便帶土回家。歲月流轉(zhuǎn),科學(xué)怎樣進步,有些忌諱就是難以磨滅的陰影。
真正的忌諱,有時不只是禁忌,更是家族的守則。孝順父母、對長輩敬重,遇見節(jié)氣日子要避諱沖撞,這些打小植根于血液,成了我們無法忽略的生活信條。
婚姻里,談分手忌直接,談錢又怕傷感情。生病時,大病小痛都不能四處張揚,啟口即是“晦氣”。小孩起名字,更是處處講究。不能和祖上重名,五行八字還要調(diào)和成全,
新年忌借錢,開門忌摔碗。習(xí)慣把玻璃心藏起來,用一系列看不懂的小動作保護自己和家人。早晨遇見正在哭的人,都會繞著走,生怕沾黏晦氣一整天。
每一條忌諱不過是過來的經(jīng)驗:吃一塹長一智,免得再栽跟頭。有些忌諱束縛了我們,有些卻保護著我們。我們一邊嫌棄它的不理性,一邊又離不開這些熟悉而古老的規(guī)則。這些不能說、不能做的事,說到底,是中國人對幸福安寧最樸素,又最固執(zhí)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