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于1934年的《神女》,是中國默片時代的巔峰之作,更是中國現實主義電影的不朽經典。在默片盛行的時期,電影無法依靠聲音來輔助敘事,演員的肢體語言、表情以及鏡頭語言就成為了傳遞情感和故事的關鍵。《神女》在這方面堪稱典范,它以獨特的藝術價值在中國電影史上占據著不可撼動的地位。
時隔90多年,這部電影即將以全新的“打開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作為紀念中國電影誕生120周年與著名女演員阮玲玉逝世90周年的特別紀念。
5月18日至23日,在上海影城SHO舉辦的“芬芳姿影:看見銀幕內外的她們”,將呈現一系列不同歷史時期以女性為主角或由女性導演創作的經典影片。其中,4K修復版《神女》作為開幕影片,開幕當日將攜手上海交響樂團現場配樂,通過民樂與西方交響樂交融的創新形式,重現默片時代的藝術魅力。
最高放映規格呈現全新修復默片巔峰之作
《神女》的故事聚焦于舊上海底層的一位女性。她為了撫養孩子、維持生計,在黑暗的社會中苦苦掙扎,被迫從事著不被世俗所容的職業。而在這個看似墮落的外表下,她卻有著一顆無比純潔和堅韌的內心。盡管生活中遭遇了各種磨難,流氓的騷擾、房東的欺壓,但她從未放棄對生活的希望和對孩子的愛。她努力保護著自己的孩子,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對抗著社會的不公和黑暗。
《神女》劇照
導演吳永剛,以其敏銳的社會洞察力和卓越的藝術表現力,用具有表現主義色彩的鏡頭語言,展現了舊上海的社會百態,孤兒寡母的形象,又呼應了當時中國飽受列強摧殘,處于集體創傷的境地。
一代傳奇阮玲玉更是通過細膩入微的表演,將這位母親與“神女”的形象演繹得淋漓盡致,讓觀眾深刻感受到了那個時代底層女性的悲慘命運和不屈精神。
此次4K修復版《神女》的上海首映,在視聽呈現上進行了精心打造。中國電影資料館依托先進的AI技術與專業修復團隊,對當年的35毫米硝酸底片進行4K超高清掃描與修復,遵循“修舊如舊”原則,不僅還原了影片的原始質感,更賦予了其纖毫畢現的視覺效果。杜比劇場最高規格的放映條件,將呈現纖毫畢現的世紀芳華,電影+交響的形式,讓唯美的“面”與悅耳的“聲”在上海影城杜比劇場千人大廳交織。
除了《神女》,影展片單還精心挑選了5部上影出品的經典影片,分別是《女籃5號》、《李雙雙》、《舞臺姐妹》(4K)、《泉水叮咚》、《人·鬼·情》。這些影片均由女性導演或以女性為主角,從不同角度關注女性個體的成長和命運,展現了社會各階層、各行業的女性形象。
《女籃5號》作為新中國第一部體育題材電影,講述了女子籃球隊員的拼搏故事,展現了新時代女性在體育事業上的追求與奮斗;
《李雙雙》聚焦農村婦女形象,通過李雙雙直率、敢作敢為的性格,反映了當時農村的社會變革;
《舞臺姐妹》(4K)以越劇姐妹的人生經歷為線索,展現了舊上海戲曲界的風云變幻以及女性在其中的堅守與掙扎;
《泉水叮咚》則以幼兒園教師為主角,刻畫了一位充滿愛心與責任感的女性形象;
《人·鬼·情》更是突破傳統,從獨特的視角探討女性在藝術追求與現實生活中的困境與抉擇。
不同時代女性在大銀幕上與今天的觀眾隔空對話,共同勾勒出中國電影史上女性形象的多彩畫卷。
“芬芳姿影:看見銀幕內外的她們”影展片單
百年上交帶領觀眾夢回電影音樂風靡年代
這場首映有多特別呢?多倫多國際電影節放映時采用的是鋼琴配樂,葡萄牙放映時采用的是弦樂四重奏,法國資料館放映時邀請到了法國佩利亞斯室內樂團負責現場配樂……而當《神女》回到上海,上海交響樂團將為它奏響獨屬于這座城市的新樂章。
據了解。本次上海首映,將采用作曲家鄒野為《神女》專門創作的配樂。鄒野將民樂元素與西方交響樂融合,二胡的哀婉與恢弘的弦樂交織,既呼應了1930年代上海的城市氣質,又強化了《神女》作為一部血淚史的厚重感。
指揮張潔敏將執棒三管編制的上海交響樂團,牽手女高音歌唱家烏列熱,帶領觀眾回到1934年《神女》的初映現場。
現場效果圖
“電影和交響樂都發源于西方,都經由上海傳到中國,兩門藝術都在當年的上海灘響當當。”上海交響樂團團長周平介紹,電影音樂在上世紀初期的上海風行一時,而有著146年歷史的上交,和電影音樂早有淵源,“當時,上海只有工部局樂隊(上交前身),很多電影音樂都是由工部局樂隊現場演出,上交至今還保留著很多指揮梅百器演出的照片和海報。”
新世紀以來,上交也有很多和電影“觸電”的成功經驗,比如李安電影《臥虎藏龍》。這部2000年問世的電影,讓東方武俠為全球矚目,譚盾創作的電影音樂將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收入囊中,而電影配樂正是由上交錄制的。
如今,電影音樂會也是上交每年的夏季音樂節最受歡迎的演出類型。一路走來,夏季音樂節舉辦過很多電影音樂會,比如中國動畫電影《大鬧天宮》《天書奇譚》,以及西方經典電影《泰坦尼克號》《莫扎特傳》《太空漫游》《黑客帝國》,甚至還有卓別林的黑白默片《摩登時代》。
有些電影音樂會在上海交響音樂廳演出,有些則是在黃浦區戶外的綠色草坪上演,比如《泰坦尼克號》,“上千觀眾頭頂月亮、打著蒲扇、吹著小風,有一種小時候乘涼的感覺。”
周平說,電影音樂會和平時的交響音樂會不一樣,“交響音樂會的演繹相對自由,指揮可以根據現場的氛圍和情緒來調整。而在電影音樂會上,指揮的耳朵里要塞節拍器,音樂必須精準對上電影畫面,嚴絲合縫。”對《神女》來說,演出難度也不在演奏本身,而是音樂和電影畫面的配合。
《神女》放映時,上交的演奏家們還將身著海派傳統服飾,與銀幕上的阮玲玉旗袍遙相呼應。
“目前還在試裝階段,師傅要為每一位演奏家量尺寸,一個個試,很花時間。”周平笑說,一開始導演提出來,讓演奏家們穿旗袍,“但旗袍對有些人是有困難的,比如大提琴家,后來改成海派風格。所以,衣服最后是什么樣,我們也要開盲盒。”
此次影展由上海市電影局指導,上海電影集團主辦,上海電影博物館和上海電影資料館承辦,上海交響樂團的加入進一步豐富了上海影展的樣態,呈現出“電影之城”更深厚的底蘊和更多元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