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巴關系因發生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針對游客的襲擊事件再度緊張。
據新華社報道,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帕哈爾格姆鎮發生一起襲擊事件,造成26人死亡、至少17人受傷。23日,印度政府宣布一系列“降級”印巴關系的措施,包括暫停執行雙方1960年簽訂的《印度河用水條約》、關閉邊境口岸、驅逐巴方人員等。而巴基斯坦否認與此次襲擊事件有關,作為反制,巴方采取了包括對印關閉領空、廢除向印公民發放的部分簽證、暫停對印貿易等措施。
印度媒體還援引軍方消息稱,26日夜間至27日凌晨,兩國士兵在克什米爾控制線附近以輕型武器多次交火。
還是克什米爾
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針對游客的槍擊事件,當地加強警戒。(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印巴兩國恩怨頗多,克什米爾地區歸屬問題是其中的主要矛盾。雙方曾多次爆發沖突甚至戰爭,爭奪焦點就是克什米爾。
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助理教授魏涵介紹,從歷史上看,印巴克什米爾問題最初源自1947年印巴分治期間。當時在英國協調下,印巴分治形成了穆斯林占多數的巴基斯坦和印度教徒占多數的印度,而當時穆斯林占絕大多數的查謨-克什米爾土邦(一般簡稱為“克什米爾”)歸屬問題未獲解決。
針對克什米爾主權問題,印巴兩國1947年至1949年爆發了第一次戰爭。在聯合國調停下,印巴簽訂停火協議并劃定停火線,但此后仍因克什米爾問題爆發武裝沖突,如1965年的第二次印巴戰爭、1999年卡吉爾戰爭以及其他小規模軍事摩擦。
水資源之爭
24日,巴基斯坦國家安全委員會召開緊急會議。(圖片來源:央視新聞)印巴關系緊張的另一根源是水資源沖突。
據央視新聞報道,針對上述襲擊事件,印度內閣安全委員會決定立即暫停執行《印度河用水條約》,停止河水共享合作。
對此,巴總理夏巴茲回應說,水資源是巴至關重要的國家利益,任何外部勢力的干涉都會遭到巴方堅決抵制。
那么,《印度河用水條約》是什么條約?為什么對巴基斯坦如此重要?
魏涵介紹,巴基斯坦約65%的就業依賴于農業和畜牧業,而農業和畜牧業則由印度河支撐。印度河水系主要分布在印度(39%)和巴基斯坦(47%),在印巴分治時期,印度獲得了對上游攔河壩的控制權,這些攔河壩可以調節流入巴基斯坦的水量,這使得印巴之間形成了一種“上游—下游”的水資源結構。
為平衡印巴之間緊張的水資源關系,兩國于1960年簽訂了《印度河用水條約》,將西部河流劃歸巴基斯坦,東部河流劃歸印度,并規定了兩國在河流使用方面的合作和信息交流機制。如今,如果印度停止河水共享合作,那就意味著印方可以在不通知巴基斯坦的情況下改造現有基礎設施,以攔截或轉移更多的水,從而加劇巴方的水資源緊張問題。
大規模沖突概率幾何?
23日,安全部隊在帕哈爾格姆鎮附近巡邏。(圖片來源:央視新聞)一些分析人士認為,印度對巴基斯坦采取強硬措施,既有歷史恩怨因素,也有顧及國內情緒的考量。雖然此次事件使雙方緊張關系升級,但就現階段而言,印巴局勢全面升級的可能性仍較低。
魏涵介紹,近幾年印巴暴力事件均未上升到大規模的武裝沖突,兩國國內的政治和經濟環境也難以提供大規模對外沖突的條件。
而據新華社報道,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26日在開伯爾-普什圖省參加巴基斯坦軍事學院活動時強調,巴基斯坦為全球反恐事業作出了巨大努力,巴方譴責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
巴基斯坦三軍新聞局當天也發表聲明,巴軍方在該省開展的反恐行動中打死了15名恐怖分子。聲明說,巴軍方將繼續致力于消除巴境內的恐怖主義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