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發言
5月30日至6月2日,作為“娘家人”的主辦方之一閩南師范大學,在2018閩南詩歌節辟出一個重要環節:安琪詩歌研討會。海峽兩岸專家、學者就安琪的詩歌進行了精辟、高質的專場研討,現將研討摘要刊登如下,以饗讀者。
部分發言摘要:
吳思敬(首都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
安琪是中國當代優秀詩人,創作階段以2002年12月北漂為界,可分為漳州-北京兩個階段。漳州時期以長詩在詩壇刮起語言風暴,一種無拘無束的精神突圍加上發達的想象力,讓安琪在先鋒詩人群體中產生影響。到北京后她的詩歌進入新的階段,以2012年為界,安琪的北京時期詩寫又分為兩個階段,前一階段沉痛而真實。后一階段體現出了運用意象十分準確和智性寫作加大兩個特點。安琪迄今的寫作,是她的自我形象塑造。
(羅培新 任毅 整理)
蕭蕭(臺灣明道大學中文系教授):
安琪在簡介中寫出了她的幾本出版物,《奔跑的柵欄》,柵欄本來是束縛身心的,但安琪卻要帶著它奔跑,看得出她對自我的探索。她參與主編的《中間代詩全集》,中間代,時間的節點,這是安琪的歷史意識。《極地之境》,遠方的象征,空間的轉移,遠方到底在哪里,安琪擴大詩歌版圖的意圖在這個書名中顯現?!陡改竾罚瑥拇说氐奖说兀購谋说胤祷?,詩人最終還是要從遠方返回故鄉。安琪的詩都有一個自我,她把自我,放到了萬事萬物中。
(羅培新 康城 整理)
燎原(著名詩歌批評家):
安琪是為當代前沿性詩歌寫作氛圍所激勵,始終以加速度的狀態以及抱負與雄心,縱身于前沿的寫作。近30年時間,她的寫作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從觀念性的宏大文化寫作到述說自我再到明心見性的現階段,每個階段都寫出了自己的代表作。安琪的詩歌語言具有一種靈光突至、人力難為的奇幻,她善于在當下生存場景的模糊混亂中整合出包羅萬象的精神文化信息。
(羅培新 任毅 整理)
陳仲義(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研究員):
就詩歌語言天資看,安琪在全國女詩人行列里,是最具潛力與挑戰的人選之一。從安琪開始,以語詞為中心變頻的碎片式寫作樣態,意味著暢達十幾年之久的黑夜寫作意識的淡出,意味著新一輪的性別寫作慣性的進一步排除,在地平線上另一端,露出異樣的“綜合”寫作平臺。近30年的寫作中,安琪留下了相當富足的詩歌軌跡。發散的意識流、龐雜的跨體集結、招之即來的語言資質,伴隨著飽脹的、臨“?!绷炎兊男睦砟芰?,時時抖落出驚人的爆發力。
(羅培新 康城 整理)
譚五昌(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當代新詩研究中心主任):
安琪更新了福建詩歌的美學生態,承繼了福建女性詩歌的譜系:冰心-林徽因-鄭敏-舒婷—安琪,線索分明。她對靈魂、對信仰的執著的探尋,對沉重事物持續的探索與堅守,她的出身與她詩歌的精神面貌,構成了一種對稱的關系。安琪的先鋒向度十分明顯,主要體現在其詩歌的理念以及藝術技巧上,可以從她的一首詩題找到她的寫作秘密:“任性”。安琪的寫作變化大,難以貼標簽,語言詩學、生命詩學、智性詩學,都有涉及。
(羅培新 康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