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11日消息(記者 鄧曦光)連日來,印度和巴基斯坦交火再升級。7月8號,印巴軍隊在克什米爾地區激烈交火,雙方均指責對方朝己方開火并造成人員傷亡。當地時間9日傍晚,巴基斯坦和印度在克什米爾地區再度發生交火。巴基斯坦媒體報道,巴方摧毀了2處印軍哨所,并打死4名印度士兵,而印度方面也進行了回擊。
那么,巴基斯坦與印度這次交火的原因到底是什么?雙方的軍事沖突是否會進一步升級?就相關話題,記者采訪了軍事專家杜文龍。
克什米爾地區巡邏的印軍 。(資料圖)
印巴交火,印方負主責
根據巴基斯坦媒體的報道,巴方行動是對8號印軍無故跨過雙方實際控制線對巴境內炮擊的強硬回應。巴軍方在聲明中稱,對印軍此類挑釁行為,都將采取一切措施保護平民。
杜文龍分析,印度和巴基斯坦這次交火沖突,主要責任在印方,巴方的回擊是維護國家主權和尊嚴的正當行為。
如果越過有爭議的實際控制線,而且對平民目標發動攻擊,這是對巴基斯坦主權尊嚴的嚴重踐踏。在這個時刻,巴基斯坦軍方必須采取嚴厲的行動,包括對它進行各種炮擊,摧毀對平民開炮的這些哨所或者據點,這非常正常。
因為在這個爭議地區,印度咄咄逼人的攻勢行動非常頻繁,所以現在看來,巴基斯坦用自己強力的手段,包括戰爭行動來回擊印度的各種挑釁,應該是維護國家主權和尊嚴的一種正確選擇。
今后如果有類似的情況,巴軍方估計還會采取同樣的行動,對于印度的各種越界和挑釁行為進行嚴厲的反擊。
印巴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激烈交火。(資料圖)
戰略要地,印巴必爭
克什米爾問題由來已久,它的本質根源在于英國殖民者在1947年“印巴分治”時種下的地緣政治隱患,此后,兩國為爭奪克什米爾地區發生過兩次戰爭。
杜文龍指出,克什米爾地區是戰略要地,印巴雙方都把實際控制這一地區看作是,維護核心利益的必爭之地。
克什米爾是一個爭議地區。印度、巴基斯坦在自己所占據的克什米爾地區都在進行各種戰場建設,包括各種作戰攻勢,還有武器裝備的部署,有可能另外一方的行動,會引發另外一方的不滿,如果一旦出現了這種不滿很有可能會引發戰爭行動。
如果在這個地區向前深入,能夠對對方起到“抄后路”的作用。比如從印控克什米爾,向巴控克什米爾一路向北推進,很有可能一旦有作戰行動,對于現在的巴基斯坦是兩線作戰。一個是正面的大規模攻擊型作戰,另外從背后的迂回作戰行動,也能夠對巴方的重要核心設施,甚至作戰部隊起到包抄的作用。
同樣,如果從巴控克什米爾向印控克什米爾進行這種攻擊行動,也能夠起到同樣的作用。
所以,誰占據了主動,誰占據了更大縱深,也就意味著誰的作戰方向比對方多了一個。從戰略意圖和戰略意義上來看,克什米爾已經成了必爭之地。
印巴交火繼續升級 克什米爾交戰地帶或成"無人區"。(資料圖)
克什米爾交戰地帶或成“無人區”
印度和巴基斯坦在2003年達成現行停火協議后,在停火線形成長期重兵對峙局面。根據巴方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今年以來,發生在巴印邊境的交火沖突已造成巴基斯坦境內18名平民死亡,105人受傷。
杜文龍認為,印巴軍事沖突可能進一步升級,雙方邊境的安全局勢將受到嚴重威脅。因為印度這次攻擊的目標并不是巴方的軍用目標,而且現在平民目標。印度的基本態度就是,如果我打擊你的平民目標,那今后巴基斯坦從縱深向邊境地區移民的步伐有可能會放慢。
如果他的民眾不在這個地區進行各種生產經營活動,對于邊境建設乃至作戰能力的提高,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今后印度大概還會采取這類行動,對于平民目標在巴控克什米爾的各種存在進行威懾,如果威懾達到極致,形成“無人區效應”,對于削弱巴軍的作戰能力有重要的影響。
現在克什米爾的沖突有可能不是終結,而是剛剛開始。因為現在印度方面的攻擊性作戰行動,已經把對巴基斯坦的進攻當成了首選,今后一旦有了更加頻繁的沖突,對于邊境地區,乃至整個區域的安全環境,會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