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港股三大指數午后持續走低,總體呈現高開低走行情。
截止收盤,恒指、國指分別下跌1.02%及1.22%,恒生科技指數跌1.19%,早盤曾大漲3.3%,三者均刷新階段調整新低。
盤面上,大型科技股普遍表現弱勢,網易、快手跌超2%,美團跌1.7%,百度、騰訊、阿里巴巴、京東均有跌幅.
內房股今日跌勢較大,融創中國跌超27%表現最弱,該股昨天曾暴漲40%,龍光集團、旭輝控股等多股跌超10%以上,鋼鐵股、建材水泥股等產業鏈集體跟跌。
昨日反彈的中資券商股尾盤跌勢擴大,大基建股、餐飲股等消費股齊挫。
另一方面,生物醫藥股逆勢走強,小摩稱施政報告支援中小企舉措額外利好港銀,香港本地銀行股集體上漲。
具體來看:
內房股領跌,昨日大漲40%的融創中國跌超27%,富力地產跌超22%,世茂集團跌超20%,萬科企業跌超17%,新城發展、旭輝控股跌超15%,龍湖集團跌超13%。
消息面上,中央五部門重磅發聲,組合拳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住房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介紹了近期的樓市政策組合拳,他總結為“四個取消、四個降低、兩個增加”。中輝期貨分析師吳明近認為,市場對上午的發布會抱有較高預期,但結果反而證實了昨日市場的傳聞,暫無新增重大政策落地。
物業股回調,恒大物業、佳兆業美好、雅生活服務、融創服務跌超8%,世茂服務跌超7%,碧桂園服務跌超5%。
鋼鐵板塊大跌,重慶鋼鐵跌超21%,馬鞍山鋼鐵股份跌超6%,鞍鋼股份跌超5%。
消息面上,國內商品期貨大面積收跌,玻璃、焦煤、螺紋鋼跌停,純堿跌超8%,焦炭跌超7%,鐵礦石、碳酸鋰跌超5%,PVC跌超4%,集運歐線、滬鎳跌超3%。
互聯網醫療板塊連續收綠,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跌超4%,眾安在線、京東健康跌超2%。
醫藥外包概念下挫,泰格醫藥跌超5%,康龍化成跌超4%,藥明康德、藥明生物、凱萊英跌超3%,昭衍新藥跌超2%。
餐飲股下跌,達勢股份、呷哺呷哺跌超、九毛九、海倫司跌超7%,奈雪的茶跌超4%,海底撈跌超3%,百勝中國跌超2%。
航運及港口板塊下跌,太平洋航運、中遠海發跌超3%,中遠海能、中國外運、中遠海控跌超2%。
體育用品股走弱,361度跌超3%,安踏體育、李寧、特步國際跌超2%,滔搏跌超1%。
核電股沖高回落,中廣核礦業漲超5%,中廣核電力微跌0.34%,中廣核新能源跌超1%。
消息面上,為發展數據中心,滿足日益增長的人工智能與云計算需求,美國科技巨頭們已紛紛盯上了清潔能源核能來發電,也在過去一個月間推動美股核電概念股不斷走高。
南下資金凈買入83.59億港元,其中港股通(滬)凈買入45.22億港元,港股通(深)凈買入38.36億港元。
展望未來,平安證券認為,市場在回歸理性之后,港股更多呈現震蕩上行的態勢,同時高波動、高行業分化或成為近期港股主要特征。配置上,關注三大主線:1)如后續財政規模符合預期,則消費、大金融(保險、銀行、券商)、地產等板塊將直接受益于政策;2)高彈性的互聯網板塊,內外資持續流入下,該板塊通常是資金流入最直接受益的,且板塊中報表現優異,重點關注互聯網龍頭;3)成長性較好且對利率敏感的生物醫藥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