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極限逃生》
電影本身是想影射當下韓國的青年危機,希望激起社會重壓下,頹靡不振的韓國年輕人的斗志。主體部分的攀巖跑酷算扎實,兩次舍身忘死也挺觸動人,將人形牌組成箭頭是妙筆,但是作為一部災難片,核心設定問題很大,為了呈現攀巖奇觀,將災難源設定為毒氣,而且,毒氣太抽象了,向上擴散速度不知,危害程度也沒清晰展示,整個驚恐氛圍就沒搭建好。
2.《釜山行》
我覺得這部片里邊最吸引我的就是災難爆發前的那種寧靜塑造,就和美末劇版里邊感染前的那晚寂靜一樣是非常戳我的。雖然有零星槽點,但依舊拍得很棒,結尾的歌聲設計得剛剛好,如果真的射殺了或是直接救援,都比不上這個結局。最喜歡老奶奶開門放喪尸的劇情,可是如若人類無法用非黑即白式詞語下定義,能夠相信的同時保持警惕,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啊。
3.《雪國列車》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有些選擇并不理解,是因為沒到那個層次,不落窠臼,要在安全的基礎上不斷突破,整個列車就是世界的縮影,掌權者享受最好的,蛋糕擴大不了,只能不斷壓榨下一層。經典反烏托邦電影,設定真的很有新意,但車廂的設置缺少一些過渡,反而有種為了諷刺而諷刺的感覺以及你看到的就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罷了,如何跳脫設定的命運,反抗或許是一條路吧。
4.《潘多拉》
片子著重放在了危害發生以后非官方渠道散步的消息引起的恐慌和群體反饋,這一塊用了很多大場面大群像,讓我一下子想起了零八年雪災的廣州站,這片子出現的人物都非常真實,有著自己的私心有著自己的局限性。電影很感人,感人在一些人舍己為人的精神,此外,電影也有諷刺,諷刺了在災難面前資本家只注重利益的得失,從而忽視人命,也諷刺了韓國政府在災難面前的不作為。
5.《摩天樓》
作為災難片來講中規中矩,但也遠超一些好萊塢流水線產品,很工整,水準線之上,成本效益比極好的城市災難片,眾生相刻畫得很到位,各個階層的角色都演出了鮮明的代表。故事很簡單,就是新建的摩天大樓突發了火災,種種機緣巧合下導致人們被困住,特效場面考慮到成本還算是不錯,這種片子能做到不刻意煽情就已經很好了,本片在這個方面上做的很好,當然孫藝珍還是很美。
6.《流感》
韓國這部片拍于一三年,算是七年前就預言了,然而歷史還是上演了,其中的重量不言而喻,無視,掩飾,通行證,人性,民憤,都有展現到,二十年的現實真的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真的是遠比電影還要復雜具體。一次人類災難,自然界的傷害遠不及內傷,歷史的回顧與反思終究要回到個人身上,回到電影上,拍出自己會有災難的國家沒有發生,禁拍的國家卻發生了,諷刺至極,發人深省。
凸顯人性的6部韓影,部部真實,每部看完都讓人唏噓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