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雪萍貝倩妮方菲,3位女主持轉型做教育,徹底與娛樂主播告別
“這瓜保熟嗎?”當三位曾紅遍上海灘的娛樂女主持集體“跳槽”教育賽道時,不少吃瓜群眾第一反應是質疑。可現實比劇本更魔幻——吉雪萍、貝倩妮、方菲,三位被電視臺蓋章“年紀大了”的女主持,硬生生用直播間八段錦教學、百萬轉發育兒金句、自曝黑歷史的硬核干貨,把中年轉型寫成了一部逆襲爽劇。“有料!”這波操作背后,藏著娛樂圈轉型最狠的生存法則。
從“雪萍姐”到“吉老師”:被電視臺勸退后的絕地反擊
“您這歲數,主持生涯到頭了。”46歲的吉雪萍在化妝間刷論文時,耳邊還回響著人事部門的“勸退宣言。如今她的直播間里,沒有明星八卦,只有家長排著隊問“怎么夸孩子不敷衍”。新書《世間的因》簽售會上,2000多名家長舉著20年前《娛樂星天地》照片喊“雪萍姐”,她笑著糾正:“叫吉老師,現在搞教育的。”
錘實錘的轉型背后是玩命——考心理學博士期間,她把電視臺化妝間當自習室,候場間隙都在刷論文。有次直播網友追問某頂流離婚八卦,她直接黑臉:“我們只聊讓你家孩子受益的內容。”
憋了20年的文案天才:貝倩妮的育兒金句煉成記
貝倩妮在電視臺念了20年提詞器,直到轉型短視頻才被網友發現是個文案鬼才。“孩子考砸時,先檢查自己的情緒溫度計”——這條讓5000條評論秒變“焦慮媽媽樹洞”的金句,出自她凌晨三點剪視頻時的靈光乍現。
某知情人士透露:“教育機構開價30萬買她‘海外陪讀避坑指南’的文案模板,她直接拒了,說經驗只給真需要的家長。”更狠的是她電腦里的“爆款標題公式”:數字+沖突+解決方案。比如“7個毀孩子專注力的隱形殺手,第三條你天天在做”,配上她發明的“家長情緒急救包”(5個深呼吸口令+3句萬能安慰模板),瞬間在媽媽群殺瘋了。
養生專家變育兒教科書:方菲的“怕死式育兒”哲學
當年在《X診所》教人吃保健品的方菲,現在成了“孩子發燒千萬別做這三件事”的硬核育兒博主。最出圈的視頻是她自曝黑歷史:“曾經飆車差點出車禍,當媽后開車再沒超過60碼。”評論區秒變媽媽互助會:“原來專家也怕死,突然不焦慮了。”
她團隊爆料:“一條3分鐘視頻錄8遍,比當年錄節目還嚴格。”為演示“怎么讓孩子乖乖吃藥”,她真買了10種喂藥器實測。如今她接廣告只認兒童繪本和益智玩具:“推薦錯保健品害人,選錯繪本頂多浪費錢。”
電視臺不要的中年人,正在直播間創造新頂流
這三位前主持人的成功絕非偶然。《現代金報》轉型教育專刊年入3000萬的案例早就驗證:帶學生去污水處理廠算數學題、去農村插秧學古詩的研學項目,8個月吸引3萬學生報名。家長吐槽:“比游學機構便宜一半,知識點還更密。”
某少兒出版社編輯實錘:“吉雪萍推薦的書能多賣5萬冊,她選書比我們編輯還專業。”當年勸她退休的電視臺領導,現在私下問:“你們團隊招兼職嗎?我老婆想做育兒賬號。”
教育博主殺瘋了的秘密:把專業變成“馬上能用”
看看她們的爆款清單:
教育專家分析:“主持人轉型的核心優勢,是把蒙特梭利理論翻譯成‘讓孩子自己決定先玩積木還是先畫畫’。”這種“每300字必給實操工具”的套路,精準踩中家長“學了就能用”的剛需。
那些罵她們過氣的人,現在排隊求合作
戲劇性反轉來得太快——某育兒綜藝開價200萬請貝倩妮當嘉賓,條件是“必須穿20年前的主持套裝”。網友調侃:“吃瓜吃到自己家!當年看她們節目的觀眾,現在帶著娃繼續追直播。”
值得玩味的是,76%的家長更信任媒體背景的教育博主。吉雪萍直播間68%用戶是40-50歲女性,妥妥是當年追《娛樂星天地》的那批人。誰說中年女主持沒市場?人家早換了賽道當頂流。
“官宣來了”:娛樂圈轉型啟示錄
這波轉型給娛樂圈扔了個深水炸彈:當明星還在糾結“人設崩塌”或“洗白”時,過氣主持人已用專業度完成“二次翻紅”。比起“塌房”風險高的流量路線,她們選擇用硬核內容綁定真實需求。
橫向對比:某“糊咖”藝人直播帶貨翻車,被嘲“割韭菜”;而吉雪萍們堅持“不接保健品廣告”,反而贏得家長信任。說到底,觀眾早就不缺娛樂八卦,缺的是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真專家。
未來預測:教育賽道會成明星新戰場?
眼下已有經紀公司偷偷布局“專家型藝人”,要求藝人考心理咨詢師、營養師資格證。但某圈內人潑冷水:“主持人能轉型成功,靠的是20年專業沉淀。流量明星臨時抱佛腳?大概率翻車。”
最后拋個問題:如果娛樂圈中年危機的最佳解法是“換個賽道當專家”,你支持你家偶像轉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