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已經穿起了裙子,兩條赤裸而修長的腿從天藍色裙擺中伸出,像剛出水的藕。一根細細的黑色皮帶將雪白的襯衫束在群中。臉龐在六月的陽光下像鮮花般絢麗。”
田曉霞出生在家境優渥,社會地位高的干部家庭中。她聰明伶俐,美麗大方,博覽群書,思維開闊,浪漫專一。她與生活困苦的孫少平有了一段浪漫的精神之戀,同時幫助孫少平擺脫了當農民的道路,走向了城市。可惜的是,田曉霞在一次抗洪中為了救助一個孩子英勇犧牲。
當路遙寫到田曉霞被洪水沖走的時候,路遙不惜把遠在千里之外的弟弟王天樂叫到了榆林賓館,并且泣不成聲地對弟弟說田曉霞死了。究竟是什么讓陜北硬漢路遙對于田曉霞的死泣不成聲?這要從路遙的創作其心理情結探尋。
很多人說孫少平的原型應該是路遙。在厚夫寫的《路遙傳》以及路遙寫的《早晨從中午開始》等等可以看出孫少平的原型是路遙的弟弟王天樂,同時又融入了路遙自身的想法融合而成的。其實田曉霞的性格特征和言行舉止有著路遙的真實影子,她傾注了路遙的情感體驗和生活經歷,代表著路遙內心的理想之燈。
01田曉霞“男性化”一面形象與路遙自身男子漢氣概相契合
一,“男性化”田曉霞性格形象
在《平凡的世界》中,田曉霞跟其他女性形象很不一樣,田潤葉的安靜單純,賀秀蓮的溫柔體貼,郝紅梅的青澀害羞,孫蘭花的安分守己等等,田曉霞是做事情風風火火,天天披著衣服,憂國憂民,勇敢冒險,好強,不認輸。
田曉霞第一次跟孫少平見面時熱情好客,反而讓孫少平紅了臉“落荒而逃”。田曉霞的房間里沒有什么小玩藝,也沒塑料娃娃,陳設簡單。田曉霞的字也寫的像男孩子一樣剛健。
田曉霞見到孫少平的時候說自己“可和我一塊的男人都說我不像個女人。我知道這是因為我的性格。可是,他們并不知道,當他們自己像個女人的時候,我只能把自已變成他們的大哥!”田曉霞愛冒險,不怕吃苦,愛闖蕩,雄心勃勃,不安分,具有冒險精神,勇于追求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名優秀記者。面對災難,她沖到了最前面,指揮救援,她是生活的強者!
二,路遙自身硬漢性格
同樣路遙本身也是陜北的硬漢形象,在生活上,路遙出生在很貧困的家庭中,九歲那年過繼給大伯。但是他從未放棄過自己,好強,永不服輸。他在學校從未讓大伯大媽操過心,即使餓得頭暈,穿的破破爛爛,他也從未放棄求學,在文學的造詣上越來越高,取得優秀的成績。
路遙在寫《平凡的世界》時,長期的疲勞奔波,不怕苦不怕累,為了寫好孫少平下井的情況,他親自下了井。他身體狀況日益下降,但是他依舊咬緊牙關,堅持完成了這部作品。路遙認為只有牛馬般勞動才適合自己,才能讓自己更有價值。
路遙自身具有著陜北高原特有的男子漢氣概,跟田曉霞“男性化”的形象特征和對自己必須是生活強者的要求,有著一樣的突出表現。他們都是現實的“叛逆者”,自己的命運要自己作主,有文化有思想,生活和精神都獨立,敢于闖蕩,遠大的理想追求,我命由我不由天。
02田曉霞的政治天賦體現路遙對仕途的抱負和追求
一,路遙的仕途夢想
2007年,賈平凹發表了一篇題為《懷念路遙》的文章,里邊有這樣一句評價路遙的話:“他是一個優秀的作家,他是一個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個氣勢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
路遙曾有一段時間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但由于一些原因,他未能在仕途上走得很遠。
申沛昌回憶:“通過大學三年相處和以后的交往,我可以明確而肯定地說,路遙是一位酷愛文學又關注政治的人。”路遙平時的閱讀面很廣,他也像田曉霞一樣堅持讀報紙,并且有自己的看法和態度。路遙同樣把自己的政治熱情寄托在了田曉霞身上。
二,田曉霞的政治天賦
田曉霞的父親田福軍是干部,田曉霞可以接觸到一般人接觸不到的書籍之類的,她從小耳濡目染著國家的大事,形成自己的觀點和思考。
田曉霞每天看報紙,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評論。面對那些讓人民遭受苦難的人她毫不留情面地批評。孫少平讀書看報的習慣還是田曉霞慢慢培養出來的。
當田福軍搬家時,田曉霞堅決不跟他一輛車,讓父親清正廉潔的形象得到認可。
當田曉霞幫孫少平辦理去煤礦的證明時,一招一式都可以看出她的老練。
當面對洪水襲來,人民不愿意撤退,她堅決讓救援人員舉起了槍 ,連前去的高官們都對她另眼相看,請她指揮救援。這些都可以感受到田曉霞憂國憂民,大公無私,理性愛國的形象,她對于政治上的精通讓孫少平都不得不佩服。
路遙和田曉霞身上同時都有著對人民和國家的關注,他們都希望能夠為國家出一份自己的力量。面對正義,他們堅決維持,勇于反抗,堅持自己的立場。路遙在田曉霞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熱情,路遙雖然在現實中無法實現,但是我們看到田曉霞的言行舉止時可以感受到路遙的政治思想和對于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的思考和啟發暗示。
03田曉霞“杜梨樹下的約定”精神之戀蘊含著路遙理想的愛情觀
一,田曉霞浪漫率真的精神之戀
田曉霞和孫少平之間,一個是高級干部的女兒,一個是貧困農民的兒子;一個是省優秀記者,前途無量,一個是煤礦工人,前途渺茫;無論從經濟能力還是社會地位兩人都存在巨大的鴻溝。
郝紅梅和田曉霞都與孫少平有著聯系,一個是“初戀”,一個是女朋友。郝紅梅追求的是物質現實之愛,她明白孫少平不符合自己的擇偶標準,就去找家庭優渥,社會地位高的顧養民了。
田曉霞則堅定地認為世俗的因素不是愛情中最主要的,心靈精神上的默契才是最關鍵的,她追求的是超越世俗觀念的精神之愛。曉霞面對愛情時的勇敢果斷,浪漫表白,杜梨花下的約定,讓這段愛情更加浪漫動人。田曉霞拒絕富家子弟的追求,一心一意地等著她的“掏炭男人”,積極跟孫少平溝通交流,希望孫少平不會因為現實因素對這段感情不自信。
二,路遙的理想愛情觀
路遙雖然出身不高,但是他卻并不想找個農村姑娘在農村安安穩穩過一輩子,他向往的是那些從北京來的女知青們,她們的氣質,多才多藝深深打動了路遙。路遙認為只有來自大城市的女人才能吸引他。
一個能歌善舞的大城市女孩子走進了路遙的生活,她就是路遙的初戀林虹,他們一起在大雪中漫步,享受著愛情帶給他們的甜蜜,路遙不在乎現實中他們之間的差距,不相信什么門當戶對。路遙把招工的名額給了林虹,并說自己愿意為了林虹去死。即使初戀的失敗,還是沒能讓路遙信“門當戶對”的說法,又與北京知青林達熱戀。
路遙剛接觸愛情時跟田曉霞一樣,對待他們的初戀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他們都毫不猶豫把自己全部奉獻出去。即使別人再去反對,他們堅信自己會義無反顧。就像田曉霞愛情觀――“真正的愛情不應該是利已的,而應該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與愛人一起奮斗并不斷地自我更新的過程;是融合在一起――完全融合在 一起的共同斗爭! 你有沒有決心為他(她)而付出自己的最大犧牲,這是衡量是不是真正愛情的標準。”
路遙不在乎跟林達身份上的差距,田曉霞不在乎孫少平的貧困,他們都堅信著心靈上的契合才是最重要的,浪漫率真,向往愛情。
04田曉霞之死讓路遙無比殘酷地接受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落差。
一,路遙接受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當路遙愛戀著林虹時,他沒有想到等來的是分手信,這一下子就擊垮了路遙,路遙曾想到去死。路遙對于精神之戀產生了懷疑。路遙又與另外一名知青林達相愛,并且步入了婚姻。
令路遙沒有想到的是,婚后因為各種原因,他們的婚姻并不和睦,最后形同陌路,離婚的結局。當路遙寫《平凡的世界》的時候,他們夫妻二人已經決裂。林達提出了和路遙離婚。路遙的弟弟曾經說過:“我也十分理解林達,她不知提出過多少次要離婚了。作為一個女人,當一名作家的夫人是十分不容易的,天下女子就是找一個農民也不要找作家為丈夫。當作家可能獻出生命,作家的夫人同樣要經受普通女人無法容忍的各種心靈災難。在這一點上我不怨林達,也不恨路遙。”
二,田曉霞之死
田曉霞為了救助一個即將被洪水吞沒的小女孩義無反顧地跳了下去。田曉霞最后英勇犧牲。孫少平和田曉霞之間的愛情永存和永恒。如果這場愛情發展下去有兩種結果。一種是他們結婚,美滿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他們能面對生活中的柴米油鹽,雞毛蒜皮么?這種結局明顯虛假并且不切合實際。現實的殘酷性無法提供給他們這種可能性。
一種是孫少平迫于壓力主動放棄田曉霞,田曉霞同時也找跟她門當戶對的男朋友。如果這樣做的話,路遙對于愛情最后一點的美好也被打破。
路遙為了維持這段美好的戀情,選擇天災來結束它,讓這份愛情保持它最美好的模樣,不再經歷風雨和變動,定格在最美的時光。路遙讓田曉霞死去,也本身證明著路遙認同了現實,自己痛心的初戀和不幸的婚姻以及自身的經歷讓路遙不得不這樣寫田曉霞的結局,理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遵從現實和理想的答案。或許正是"縱使舉案齊眉, 到底意難平。"
總結
讓路遙崩潰大哭的不僅僅是田曉霞有著他的性格特征,行為舉止,政治理想,浪漫愛情,還有是對他那一去不復返的青春時光和對曾經的自己的追憶,大好年華。
田曉霞就像一道晚霞,絢爛而美好,但最終還是要消失在天際。路遙在書中寫道“偉大的生命,無論以何種形式,將會在宇宙間永存。”也暗示著田曉霞的生命將會以新的精神的形式將在宇宙間永存。我們所見到的曉霞永遠都是花季般的年齡,絢麗般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