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青激情视频在线最新-青青青国产在线手机免费观看-青青青国产在线视频-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免费网站-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免费-青青青国产在线观看

葛兆光:從風水說到陰陽五行

147小編 74 2025-07-22

引子:從風水說起

凡是有華人的地方,很少有不講究風水的,商人建樓要講依山傍水和四至朝向,平民葬親要請風水先生相陰宅,做官的選辦公室也要挑挑揀揀,看看是否犯煞,是否旺財,是不是需要用什么沖一沖。就連貴為皇帝也一樣,明清皇帝選皇陵,就是要挑選能夠使皇族興旺的龍脈,這種想法流傳很廣。

這就是風水。風水也叫做“堪輿”,兩千年前的《史記·日者列傳》、《漢書·藝文志》里面就有堪輿的名稱,據說有一次為了漢武帝問某天可不可以娶婦的問題,一大批占卜專家議論紛紛,五行家說可以,堪輿家說不可以,建除家說不吉利,叢辰家說大兇險,歷家大概是根據歷法說不太兇,天人家卻說小小吉利,而太乙家按照太乙之法說大吉大利。這里說的堪輿家,大概就是根據天地變化來預測禍福的人。許慎,就是作《說文解字》的大學問家解釋說,堪是天道,輿是地道,所以它是上觀天文、下知地理的大學問。為什么叫風水呢?《地理新書》卷一解釋說,“出處為水,入處為風”,觀察陰陽宅地,就得看水脈、風路,要使這個房子或者墓地能藏風、能得水,得水就能夠有活路,藏風就有生氣,活人也好,死人也好,沒有水、沒有氣怎么成呢?所以叫做“風水”。

這門學問,有時候還叫“青囊”,這是用的典故。傳說,晉朝的郭璞是這一行的開山祖宗,史書里說,他是從一位老人那里得到這門知識的,老人從青囊里拿出九卷“武林秘籍”給他,所以他就很神,后來,他的弟子還想偷這些秘籍,但是偷到手還沒有來得及讀,就被天火燒了,就是說這是神授天書,你不該看就不能看,偷了也是白偷。當然,這門學問還叫“相宅”或者“卜宅”,道理很簡單,因為這就是給活人和死人找可以保佑將來能夠發達的住處的,活人的是陽宅,死人的是陰宅。

一、風水之源

風水的理論和方法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說不清楚,但肯定很早,它可以分為兩個來源:一是“數”,和陰陽數術有關,可能是“堪輿”的一系,漢代有《堪輿金匱》書;一是“形”,和形勢地理有關,漢代也有《宮宅地形》等,可能可以叫“形法”。前一種的情況,大家參考北京大學教授李零的《中國方術考》;后一種,有人認為與南北朝時期的風景愛好有關,其實更早,打仗的人懂得“兵形勢”、“兵陰陽”,“形勢”就是所謂“形法”,東漢大學者班固解釋說,“形法者,大舉九州之勢,以立城郭、室舍形……以求其聲氣貴賤吉兇,猶律有長短,而各征其聲,非有鬼神,數自然也”,也是很早就有了的。不過,這里說的“形法”還是觀看整個大形勢,像一個地區、一座城市,而不是一個小山頭、一個小村莊,不過,隨著這門技術漸漸進入民間生活,看大形勢的城市設計師變成跑村串鄉的風水先生,就不能專看大模樣了,也得“深入生活”。到了漢魏以后,可能是中國北方的人口在東晉時代漸漸向南遷徙的緣故,南朝的時候,這類著作確實漸漸多起來了,據說這是因為在山多水多的南方開墾、卜居的需要。

把“形”和“數”合起來,就有了風水的基本內容。“形”是看房屋、墓地的朝向、位置、大小、形狀,以及它周邊的水脈山勢等外在的空間,“數”是根據一套精細的理論,看房屋、墓地與陰陽五行八卦九宮二十八宿等的配置關系。

那么,最早的風水書是什么樣的呢?很遺憾,我們說不清楚,因為長期以來漸漸丟失了。現存最早的相宅書,還是考古發掘出來的,也就是睡虎地第十一號秦墓《日書》中的一篇,杜正勝把它命名為《睡虎宅經》,因為其中討論到內即內室,井、廡即廊房、門、倉、廁,水瀆即出水口、池等。不過,從這個文獻看,好像理論還不那么復雜,各種配置關系也還沒有那么講究,后來漸漸發展,有了各種各樣的人加油添醋,增訂刪改,就面貌大變,到了敦煌本(p.3865)唐代的《宅經》(今本《黃帝宅經》上卷即本此)、宋代的《重校正地理新書》(有1192年張謙序)、明代萬歷年間王君榮編《陽宅十書》等,就越來越復雜和麻煩了。

二、想象大地:風水的思想背景

古代中國有所謂的三才說,三才就是天、地、人,這三者有一些很微妙的對應和呼應關系。天上有風,地下有水,人也有經絡氣脈血流,據說,地和人一樣,有“生氣流注”的脈絡,這種脈絡也叫龍脈。古代中國人認定從昆侖山延伸出五條龍脈,在中國這個空間,就有三條大龍脈(三大干)源自昆侖,分為北條、中條、南條,向東延伸。

每個地方也都有自己特別的龍脈。這個具體的龍脈怎樣尋找和確定呢?按照一般的說法,風水可以分為四大要素叫做“龍”、“穴”、“砂”、“水”。當然,陽宅或者陰宅所處的形勢,一般來說,要背山面水,這叫“負陰抱陽”,這是最基本的。大體上,北方屬玄武,背后的山要略高,要有豐茂的樹木,南方朱雀要開闊,如果是宅子,最好有月牙形的池塘,如果是村莊,最好有彎彎的河流,而且對面遠處最好還有“對山”,從背后的山到對面的山,中間穿過陽宅、陰宅或村莊,成為中軸線;而兩側東西的青龍白虎,最好也要成為對稱的屏障。具體說來,第一,背后的山勢走向要像龍身一樣,有起伏的曲線,構成一個連貫的脈絡,據說這不僅象征著祖先到子孫的脈絡延綿,而且就像人的血脈一樣運行無礙。而在背后屏蔽的那座主山,就叫“鎮山”,又叫“來龍”,以石頭為骨、土為肉、水為血、草木為皮毛,不能有缺陷,山的形狀還要比較闊大。這一要素就叫“龍”。第二是“砂”,就是說周邊環抱的山水形勢,要和主山相配,風水術中講究砂法,有種種象征性的說法,比如錦屏、三臺、寶頂、華蓋、筆架等。按照傳統的觀念,主山是君,環抱的群山是臣,因此得講究君臣配合,好像中醫里面抓藥講究“君臣佐使”一樣,一般群山要小于主山,所謂“近而小,案山也,遠而高,朝山也”,就是說近處的山仿佛是幾案,遠處的山仿佛是來朝見。第三,選擇陰宅也罷,陽宅也罷,都要注意水勢,“未看山時先看水”,水是一地的生氣血脈,除了要注意水脈的彎曲環繞之外,還要注意水和山的相配。第四,還要看一地的“穴”,所謂“穴”,當然是一種從人體出發的比喻,就像中醫里面的“穴位”一樣,是生氣血脈凝聚的一點,從這一點常常可以激活或者抓住全身。風水理論里面講,這是“山水相交,陰陽融凝”的地方,就是指龍、砂、水的聚合點,好像畫龍點睛一樣的地方,又好像平衡的焦點所在。比如你要觀察背后來龍山的走向、門前水流的弧度、兩側山的形狀,綜合起來找到一個結合點,如果后山山形略偏,則選擇建陰宅的穴位就要隨之而偏,使其中軸線調整,如果是城鎮或村落,則要把祠堂或明堂建在能夠調整四周山水形勢的中心處。

理想陰宅的龍、砂、水、穴

風水書《白猿經》中的風水示意圖

以上說的,當然多風水的理論而少風水的方法,而且這只是簡化了的理論和方法,真正看風水的方法復雜極了,不光看形勢、配五行、觀察龍脈水口,而且還要下合九宮、上配星辰,這里沒法一一細說。不過,任何理論和方法,常常就是從簡到繁的,而我們要了解它,就得倒著來,有一個詞語叫做“以簡馭繁”,就是“提綱挈領”,只要抓住綱領,就“綱舉目張”。看起來風水理論很復雜,但實際上大體上都是一個原則,即內形看房屋或墓地的形狀,外形看居宅或墓地與周圍山水形勢的配合,然后根據陰陽五行的原理,測定其對居住者的禍福。傳說由明代初期有名的劉基寫的《堪輿漫談》說得很簡明,他說,“堪輿要領不難知,后要崗來前要溪。穴不受風堂局正,諸般卦例不須疑”,“諸般卦例不須疑,穴正龍真便可處,水不須關有案拱,綿綿瓜瓞與人期”。其原則就是這樣簡單。當然,有時候,它還受到山水觀念和風景愛好的影響,有人指出,對于風水先生來說,他們看到的好風水,并不是一般人看到的山水之美,他們對于山勢的延展、遠近、大小、形狀,對于水的流動、離合、遠近都有不同的理論。風水觀念中理想的空間是什么呢?大體上說,就是后面有屏障,左右有依靠,前面有流水環抱,遠處有案山、朝山呼應。

三、儒者與風水

風水在中國民間很流行,可是它在上層社會一直很受鄙薄。中國古代理性的文人很多,他們總覺得這些東西是孔子所瞧不起的“怪、力、亂、神”,盡管這種風水術的背后有很多中國的道理,盡管這些道理也在為中國的家庭、家族組織所用,但是他們還是覺得,第一,現世的政治秩序更重要,第二,做人的倫理道德更重要,第三,內心的自覺更重要。所以他們希望憑著政治倫理道德的修養和知識,得到個人、家庭和家族的幸福,而不應當靠這些東西,這些東西會使人心存僥幸。所以,對于風水,他們有三種態度:一是懷疑和批判,像東漢的王充就對風水相宅很懷疑,比如相陽宅中,門的方向很重要,他就質疑說,門重要,為什么廳堂不重要?他的著作《論衡》中就有很多這類的批評。二是敬而遠之,像嵇康寫《難宅無吉兇攝生論》,就對吉兇宅相很懷疑,他說,藥可以治病,可以得到驗證,所以君子可以相信,但是“宅之吉兇,其報賒遠,故君子疑之”,很懷疑它的真實性。三是盡量改造,唐代的呂才看到有人用郭璞的《葬書》騙錢,就批評人“如使吉兇,拘而多忌”,所以他自己也搞了一些關于相陰宅的文書,用埋葬的日月選擇、安葬的吉兇、五姓不同的選墓,來糾正專門選擇山岡流水處這類弊病。

家族墓地的理想形態——陳埭丁氏墓地

這些態度很有意思,可是私下里也有人對風水暗暗好奇,甚至也有上層人士公開表示相信,因為對于陰宅、陽宅關系人的命運的說法,來源很久了。《南史》卷五十三記載這樣一件事:梁武帝的丁貴嬪,即昭明太子蕭統、后來的梁簡文帝的母親去世后,昭明太子讓人求得一塊很好的墓地,正準備去除草時,有一個人通過太監來賣另一塊地,太監就對梁武帝說,這塊地比太子的更好,梁武帝就同意了。可是據說下葬以后,有一個道士就說,這塊地并不好,特別是“不利太子”,如果用法術,也許還可以免除災禍,所以太子“乃為蠟鵝及諸物埋墓側長子位”,但是此事被一個叫鮑邈之的人告發,梁武帝很不高興,就把道士殺了,而太子也因此不得梁武帝喜歡。

這個故事說明,這種關于墓地和命運的說法,上層社會中,像編了《文選》的蕭統那樣有文化的人都相信,可見沒有多少人能夠抵擋預知未來命運的誘惑,在不可知的未來的壓力下,就是有理性傳統的文化人,也只好對這種知識和技術網開一面。像北宋仁宗就讓司天監的官員編修有關“地理”(不是現在的地理學)的官方著作《重校正地理新書》,而作序的就是當時赫赫有名的翰林學士王洙。后來的大理學家程頤、朱熹、陸九淵等,也對看風水、相陰宅的說法,既表示有限度的贊成,又試圖努力往“氣”(氣之厚薄與富之盛衰)和“道德”(孝敬之心的表現)方面引導,讓這種知識更加理性化一些。所以,宋代雖然有像司馬光《葬論》和《言山陵擇地札子》那樣,反駁朝野流行的選擇葬送時日和查看山水形勢并相信這些會對子孫福禍有影響的言論,但還是有很多士大夫對這種東西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甚至有的理學家對此還甚有興趣。如南宋紹熙五年(1194年),為宋孝宗選擇陵寢之地時,一個叫趙彥逾的官員覺得原來選的地方不好,因為土淺肉薄,下面五尺就有水石,對此,兩個當權的大官趙汝愚和留正意見不一,而六十五歲的朱熹就為這件事情上了《山陵議狀》,認為皇帝的陵墓應當好好地尋找“吉土”,所以不要著急,要“廣求術士,博訪名山”。雖然朱熹在和弟子的議論中,說不要固執“山是如何,水須從某方位盤轉,經過某方位,從某方位環抱”,但他還是覺得應當盡心盡力去找好地方。我想,正是在士大夫這種集體的曖昧和默認中,風水術才能夠在民眾生活里面存在,并且越發盛行了。

四、降而為風水先生

風水雖然形成很早,但到了唐宋以后,風水觀念好像越發流行,風水理論也漸漸完備,風水書也多起來了,這是為什么?

簡單說,到了宋代,天下比較安定了,城市商業越來越發達,書本印刷也越來越方便,政府也鼓勵和提升文化人,而且文武學、宗學、京學、縣學這些官方的學校之外,到處都有鄉校、家塾、舍館、書會,還有最興盛的書院,這使得讀書人越來越多。美國學者賈志揚(John Chaffee)曾經作過統計,說宋代成年男性中的百分之三點二會參加科舉考試。北宋大文人蘇轍《上皇帝書》里面就說,現在農工商賈的后代都不守舊業去當讀書人了,他擔心這種情況愈演愈烈,天下沒有人從事生產,而且他也指出,這些讀書人不管家庭、到處游蕩,真是麻煩。

古代的式——風水先生的工具羅盤的前身讀書人多了,就有了出路的麻煩,科舉考試比現代的大學考試要難得多,要想在千軍萬馬中沖過科舉考試的獨木橋,那是難上加難。很多本來從小讀書的人,到了成年,無法通過科舉這個充滿荊棘的大門,就只好另謀出路。南宋袁采(約1140—1195年)編的《袁氏世范》就說,士大夫的子弟,如果沒有世代相傳的產業,當然只好去讀書,可是讀書人里面大多數不能通過考試成為文人和官員的怎么辦呢?他說,可以“開門教授以受束修之奉”,就是當中學老師。可是還有更多的連中學老師都當不了的怎么辦呢?他說,一是可以“事筆札,代箋筒”,就是幫人寫信謀生,二是可以“習點讀,為童蒙之師”,就是當小學老師。再不行連這都混不上呢?他說,那就“醫卜星相,農圃商賈”,都可以做。這后面說的醫卜星相里面,就包括當風水先生。元明清幾代中,真的有很多讀書人就成了風水先生,大的替皇帝、貴族安排官邸府第、祠廟陵墓,甚至設計城鎮布局,小的幫民眾相家族和家庭的陽宅、陰宅。還有一些讀書人和學問家,寫了一些風水地理的著作,像明代項喬有《風水辨》,清初陳確有《葬書》、《地脈論》等。明代一位有名的文人金瑤,就說他的一位精通風水的同鄉朋友吳樂山很了不起。他說,地理之學(就是看風水)有三到,一是心到,二是目到,三是足到,好像我們今天說的要用心思考,要勤于觀察,要多跑多走,吳樂山就是在三方面都很有造詣,所以他看風水很出名,還寫了一本書叫《三到心法》,對龍、穴、砂、水四法有特別的心得,完全不是普通世俗的風水先生。

古代的式——風水先生的工具羅盤的前身

其實,就算是普通的風水先生,也并不丟人,畢竟還是“先生”,在古代能叫先生的,一定是有特別本領的人,在中國鄉村能看風水的,多是對鄉村影響很大的鄉秀才一類的下層知識分子。說起來,看風水也是一門很專門的技術,本來這門技術也是大學問,它背后有很深刻的知識背景,就像東漢大史學家班固在《漢書·藝文志》里面引西漢末年劉歆的話說,“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王官之一守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說,這些看病、抓藥、念咒,也包括這些風水堪輿的東西,本來也是人類生存的必要工具,原來也是官方需要派專人學習和傳授的知識。

五、陰陽五行,為什么是陰陽五行?

那么,前面說的這門技術背后的大知識背景是什么呢?就是陰陽五行。《紅樓夢》里面史湘云的丫頭翠縷說的一段話,可以說明中國人對于陰陽的知識真是深入人心。她的話大意是,天底下的什么事兒都有陰陽,樹葉正面是陽反面是陰,磚頭上面是陽底下是陰,連個蠓蟲兒也分公母,有陽有陰,而人里面呢,主子是陽,奴才是陰,也分得出陰陽。這大概是“普遍常識”,像現在的中國人,就能憑著感覺,把好多吃的食品分出上火的陽性食品和去火的陰性食品。

陰陽的觀念,起源很早,至于早到什么時候,現在說不太清楚,至少在周代就有了。傳說周幽王二年,發生大地震,一個叫伯陽父的人就說,周王朝將滅亡了。為什么呢?他說,天地陰陽之氣是不能亂的,一亂就要發生問題,地震就是因為“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烝”,現在三川地震,是陰陽失調。果然后來西周就滅亡了。這個陰陽貫穿整個自然,也同樣貫穿社會和人。人也有陰陽,這不僅僅是說男和女,就是一個人的身體內部,也有陰陽的問題,陰陽要平衡,不平衡人就會死亡。《左傳》里面就記載公元前541年,醫和討論晉侯之病時說陰陽是“陰、陽、風、雨、晦、明”六氣中的兩氣,它上和自然氣候變化相關,和四時(春夏秋冬)對應,下同人的生理相關,過了頭就會成災,“陰淫寒疾,陽淫熱疾”。特別是,古代中國的“陰陽”概念絕不會僅僅停留在寒熱晴雨等具體事物和現象之中,而是貫穿了其他感覺上相近的所有的現象和事物,把自然、社會、人的所有東西都按照陰陽分配,這就是所謂的“物生有兩”,兩兩相配,所以《左傳》說,一切都有“清濁、大小、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也就是《國語·越語》里面說的“因陰陽之恒,順天地之常”。

至于五行,也一樣起源很早。顧頡剛先生說“五行是中國人的思想律,是中國人對于宇宙系統的信仰”,在最早記載五行的《尚書·洪范》中,五行就是指金、木、水、火、土。這五行有五種性質,水是滋潤向下,火是炎熱向上,木有曲有直,金可以制皮革,土則適于種莊稼;而且它們也各有各的味道,水偏咸,火偏苦,木偏酸,金偏辣,土偏甘。漸漸地,五行就像陰陽一樣,開始貫穿各個領域了,比如,它和大地的五方(東南西北中)、色彩中的五色(青赤白黑黃)、天上的五星(金木水火土)、五聲(宮商角徵羽)等相聯系,甚至傳說里面,古代還有配合五行的五方神,這就成為了一種宇宙觀。大家有興趣,可以看《左傳》昭公二十五年引子產的話,他就說五行是來自自然的,是符合天地的,所以叫“則天之明,因地之性,生其六氣,用其五行。氣為五味,發為五色,章為五聲……”

這種陰陽和五行的思想,后來結合在一起,就成了古代中國人認識一切現象的宇宙觀。當然,后來的陰陽五行思想,比起我們說的要復雜多了,它不僅加上了更復雜的“數”,像八方(或者八卦、八風)、九宮、十二辰(或者十二月)、二十八宿等,而且深入到古代中國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醫療保健、政治軍事、天文地理。因為古人想象,宇宙既然是一個彼此相連又和諧的整體,而且把天地人鬼貫通起來的就是氣(一)、陰陽(二)、三才(三)、五行(五)、八方(八)等基本要素,宇宙間萬事萬物就有共同的存在方式,天地人鬼之間也有可能發生神秘的但又是必然的聯系和感應。方技、數術基本上就是根據這一思想而產生的。其中大家最熟悉的可能就是中醫了,當陰陽和人的“氣”、五行和人的“五臟”聯系起來的時候,它就進入這個宇宙觀念里面去了,大家如果看《黃帝內經》就會知道,里面觀察、分析、判斷和處理人的生命、健康的支配性觀念,不就是陰陽五行嗎?

六、“相其陰陽,觀其流泉”

風水之學,其基礎也就是陰陽五行的一套,起源也很早,《詩經·大雅·公劉》說,周族的祖先尋找棲息地,“相其陰陽,觀其流泉”。本來陰陽就是山南山北、水北水南的意思,陰陽兩個字都從“阜”這個偏旁,阜就是小山嘛。

風水就是這么漸漸發展起來的,也許最早的時候,它只是為活人尋找一個適于生存的空間,為死人安頓一個合適的地方,觀察的主要是自然環境,但是,漸漸地它就有了各種各樣的附加意義,其中兩點最重要:第一點是它有了關于吉兇的實用意義。也就是要考慮,活人的陽宅合不合陰陽五行的規矩,如果不合規矩,吉利不吉利;死人的陰宅是否能夠得到自然天地的配合,使死去的人安穩,使活著的子孫幸福。所以就衍生出來種種神秘的“形”和“數”,之所以神秘,一來是它確實和天地之大道理有關,不是一般人可以懂得的,二來是它也要成為由某些有專業知識的人掌握的“專利”,不能變成“家為巫醫、人能通神”的混亂局面。第二點是它有了審美的意義。你看,無論是人找陽宅還是陰宅,最好都是找風景秀麗、草木蔥蘢的地方,隨著風水擇地觀念的普遍化,墓地、村落、住宅都漸漸有了風景的配合,后來的風水書里面就說,如果“氣吉,則形必秀麗,端莊圓凈,氣兇,則形必粗頑,欹斜破碎”。所以有人就說,風水知識和中國的山水觀念、山水畫,有很大的關系。

順便介紹一下,最早的風水書之一,即有名的《葬書》(或名《葬經》),傳說是晉代大學問家郭璞寫的,郭璞注過《山海經》,是很博學的人,目前無法確認這部書是否真是他的作品,不過,大體上我們都相信它是六朝時候的著作,是風水這一行的古代經典,也是確定風水背后的哲理的書。后來這本書很流行也很權威,不過,也有很多人因此把風水流行的后果算在郭璞的身上。宋代人羅大經就說,很多人迷信郭璞的這本書,以至于為了追求吉利的墓地十幾年都無法把死人下葬;也有的人家,已經下葬了,后來覺得不吉利,于是又挖開另外下葬,有埋下挖開三四次的;甚至還有人為了買風水好的地而打官司,有人因為聽了不同風水師的話,骨肉成為仇人。他說,這都是郭璞造下的罪過。

七、在歷史中看才是公平的

一般來說,古代中國的讀書人,就是我們說的士大夫或者精英分子,多數不怎么相信這些風水的說法,像北宋的司馬光就批評說:“世俗信葬師之說,既擇年月日時,又擇山水形勢,以為子孫貧富貴賤。”他覺得,這樣的迷信,一是風水說法不一造成爭論不已,二是搞得已經去世的親人久久不能入土為安,三是讓很多愚昧的人把希望寄托在這上面,對于社會來說是很不好的事情。所以,盡管我們前面也說有很多知識人對風水有興趣,不過,這畢竟是少數,而且是私下里的,而司馬光這種看法卻代表了主流,中國傳統的知識分子里面,這種理性傾向還是很強烈的,何況中國古代知識系統總是把道德與政治放在首位,對這種東西不很重視,所以風水在古代中國,還是屬于邊緣性的、民眾生活世界的知識。這種舊傳統,在近代以來又加上新傳統,即西方的科學知識傳進中國,形成了一個科學主義的信仰傳統,更使風水技術,以及風水技術背后的陰陽五行觀念背景,失去了它的合理性。從晚清到民國初年,我們看到,對于風水的批評幾乎不斷,而且極其嚴厲,一般來說,就是指責它違背科學。

它確實不符合科學。可是,我們今天卻要從歷史角度來評價它:第一,它是來源于古代中國知識世界的一種知識和技術,它在古代中國的歷史中,在那個知識世界里面,是應當可以得到合理解釋的,也就是說,它是在那個基礎上正常地生長出來的;第二,古代中國的知識世界,也就是以陰陽五行為基礎的知識世界,可能是需要同情之理解的,因為它有可能是另一種觀察世界的角度,它構成了和西方現代科學不一樣的知識體系,有其歷史合理性;第三,在現代西方科學之外,有沒有一些可以得到認同的知識對于人類是有益、有效的?西方科學是否已經終結了認識的歷史?如果沒有,那么古代中國陰陽五行這類知識,是否還有其意義?比如中醫在陰陽五行基礎上的、至今有效的診斷、預防和治療技術,豈是一個“科學”或者“迷信”可以概括的?

也許我們可以從里面尋找一些資源,也許我們可以從中體會古人的思想。現在已經有人把風水與中國的建筑、空間觀念聯系起來討論,試圖從里面找到一些啟示了。而我們在這里,是希望各位懂得一個歷史學的道理,即把一切放在歷史里面看,人們便會更容易對古代有確切的理解,也更能夠體會古人曾經擁有的智慧,而不至于有現代人對古代人無端的和盲目的傲慢。

來源:葛兆光《古代中國文化講義》

上一篇: 道家五術(五術玄學)
下一篇: 再論玄易學中,五行學說對應之“象”
最新文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504神宫寺奈绪大战黑人 | 日韩成人免费 | 美妇在男人胯下哀求 | 狠狠综合视频精品播放 | 无码11久岁箩筣 | 青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久久这里 | 成人观看免费大片在线观看 | 草莓永久地域网名入2022 | 亚洲电影第1页 | 日韩毛片高清在线看 | 四虎影院在线 | 免费成人在线观看视频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网址 | 婷婷九月 | 亚洲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四区三区 | 国产无限 | 香蕉久久ac一区二区三区 | 三级午夜宅宅伦不卡在线 | 公共场合高h短篇 | 男男gaygays国内 | 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5566 | 国产日产国无高清码2020 | 放荡女小洁的性日记 | 亚洲精品二三区伊人久久 | 亚洲第一男人天堂 | 国产精品网页 | 高清国产精品久久 | 日本男男gaygays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小说 | 2020年国产精品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 禁忌高h| 狠狠燥| www.一区二区三区.com | 免费xxxxx大片在线观看影视 | 日本三不卡| 欧美聚众性派对hdsex | 午夜一级影院 | 四虎影视4hutv最新地址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