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學:住宅餐廳風水,餐廳布置好非常重要!
62 2025-07-22
易學中的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多數人認為,就是五種客觀存在的實物實體。在玄易學里面講,它不是五種具體的物質,而是五種符號,代表五種形態。五行學說認為:一切自然萬物,都是由這五種形態表現出來,即“五象”(萬物歸類成五種物象,用五行來抽象表達)。五象之間的運動變化,相生相克,相互關聯,進而生成萬物。同時在運動之中維持著協調與動態平衡。如果說,陰陽學說是一種對立統一的理論學說,五行學說則是一種科學系統的五種物象理論。
古代西周末,先賢圣人,就有“五材說和五行之論述”。《國語.鄭語》中“土與金、木、水、火雜,以成萬物”,《左傳》中“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廢一不可”。《尚書.洪范》中“五行:一水,二火,三木,四金,五土。水潤下,作咸;火炎上,作苦;木曲直,作酸;金從革,作辛;土稼穡,。作甘”。后來的圣人們把五行屬性抽象化,推演到其他事物,不斷豐富,形成了深奧的理論體系。
五行之屬性,對天象、地象、人象各有之對應。舉例如下(萬物類象,列舉部分):對天象,木火土金水,分別對應東.南.中.西.北;春.夏.長夏.秋.冬;風.熱.濕.燥.寒。還有很多。對地象,木火土金水,分別對應綠.紅.黃.白.黑;酸.苦.甘.辛.咸;臊.焦.香.腥.腐;等等。對人象,木火土金水,分別對應肝.心.脾.肺.腎;目.舌.口.鼻.耳;怒.喜.思.憂.恐;筋.脈.肉.皮毛.骨,等等。特別是《黃帝內經》,就是把五行學說廣泛應用于醫學,用五行闡明生理和病理現象,形成了中醫的特殊理論,也形成了中醫治病的特有方法。中醫治病講究“君臣佐使”(君藥是主藥,臣藥、佐藥是調理輔助之藥,使藥是人們常說的藥引子),利用五行相生相克之理論,給于調理,以達到治愈之目的,同時對人體傷害很輕(藥的副作用小且少)。人們常說:吃中藥能去病根。比如有病,不思飲食、腹脹飽食、氣郁食滯,吃中藥通常要舒肝健脾,因肝屬木、脾胃屬土,用木去克土,進行調理,病自然就好了。(不懂中醫治病之道,個人猜想)。
在易學文化中,五行學說被廣泛應用。如風水(相地術)中,命理(算八字)中,麻衣神相(面相、手相等)中,等等。用五行相生相克理論,來占卜吉兇,推算人之命運。
今天,我只講一下,五行學說在人倫道德方面之“象”,其他方面以后再講。人之倫理,有三綱五常,五常對應五行,意指五種不同的狀態。五常的仁、義、禮、智、信,分別對應,五行的木、金、火、水、土。
一:木主仁。木者“曲直”。曲者,曲也。直者,伸也。故木能曲能伸之性,納水土之氣,能生長發育,在四季之中屬春季。具有生發向上,柔和、仁慈之性,其性直和性和。論人之相,個子高、清秀,有儒雅之風。
二:金主義。金者“從革”。從者,順從。革者,變革。故金能柔能剛,有延展、肅殺之性。在四季之中屬秋季。其性剛和性烈。論人之相,端莊、肅殺,不怒自威之性。
三:火主禮。火者“炎上”。炎者,熱也。上者,向上也。故火發熱暖和,向上之性。有驅寒溫暖、熔煉金屬之能。在四季之中屬夏季。其性急和性恭。論人之相,光鮮亮麗,熱情多言有禮,精力充盈之性。
四:水主智。水者“潤下”。潤者,濕潤也。下者,向下也。故水有滋潤向下、智慧掩藏之性。在四季之中屬冬季。其性聰和性善。論人之相,長相一般(大眾相),微胖,機靈、深沉之性。
五:土主信。土者“稼穡”。稼者,播種也。穡者,收獲也。故土有承載、生化納藏之性。有萬物之母,厚重、容納之能。土載四方。其性重和情厚。論人之相,個子稍矮,結實;墩厚、包容之性。
五行學說是易學文化的最基本理論。其五行的相生相克理論,在傳統命理學(算命或算八字)中被廣泛應用。利用五行對應之“象”,不但能推測人之長相、性格,又被演義于天干地支(十天干、十二地支陰陽之屬性,生克之十神),來推算人之命運。成為一名造詣頗深的命理師,天干地支陰陽五行之“象”是必須爛熟于心的基本功。
有些人認為,高明的算命大師,有時也會算不準。其實五行之“象”,是智慧和經驗、歸納(以科學論是概率)和總結之“意象”,并非成真。算命師推算命運,是根據人的生辰八字,合理運用五行之“象”,來推算命運之“象”。有此“象”預測彼“象”,中間應加上,抓注機遇和努力奮斗。古人之理論是:天時、地理、人和,缺一不可,選擇“躺平”和“坐等”是癡人說夢。不要講古代圣人之理論不科學,而是現代人沒有先圣之智慧和科學的思維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