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楊公忌”,又是危日,提醒大家:無論多忙,都要避開5事
113 2025-07-30
拆遷,年輕人歡喜老人們愁?
老年人作為最不喜歡搬離拆遷的一個群體,是有原因的。
一是他們年老體衰,沒有力氣滿世界的折騰,對城市生活沒有年輕人那么向往,他們心中只要安穩;
二是住慣了鄉下寬敞明亮一個人幾十平方的大房子,很享受鄉村自由自在的生活,要一家人搬到狹窄的幾十平米的商品房,擠在一起確實不方便。
以上原因到是其次,不可抗拒致命點有以下3點:
(1)租房困難,年紀大,私人房屋的業主怕老人死在業主的住宅里,留有鬼魂,租房子業主會反復盤問,前提條件是年齡偏大的不租。
(2)能租給老人的是公家閑置房屋,閑置的養老院,廢棄的衛生院,和荒廢已久的房屋,水電收費不是民用。
(3)房子小,平方少,對行動不便的老人來說,就是個劫難。
現在的拆遷,,不是先給你安置房讓你挪個窩,而是政府給你先付租金,讓你先租房子住。
年輕人為了租金,算計自己錢的進出,滿世界的找房子。最落寞最悲慘就是做不了自己主,又必須和年輕人梱綁定的老人,他們只有被動的遷就,有些老人說著說著,眼里就瞝滿臉淚花,說著到了老年連住的地方都沒有了……
拆遷不相信眼淚,老人們只能隨著年輕人的一紙鑒約,作鳥獸散狀的搬遷散去,不能提出自己一絲一毫的反抗意愿,也沒有一點迴旋余地,他們必須服從家庭整體利益,必須做出自己的犧牲。
柳建琴82歲,兒子媳婦孫子都搬到孫子媳婦分到那套100平方的安置房里去了。多來多去就多老太太一個人。
柳建琴的女兒嫁在沒有拆遷的隔壁村,柳建琴想去女兒家租一間房子,這樣老人也有個照應。誰知,她剛到女兒家,平時十分要好的親家母滿臉不高興,還沒等把事提出來,就旁敲側擊地陽怪氣地說:“你也82歲啦,一把年紀如果死在女兒家,那是相當犯忌諱的”。柳建琴自知無趣怏怏不樂地回家了。最后,兒子想方設法在附近的一家工廠,租了一間房子。像柳老太這樣的人,村子里還有很多。
93歲的胡老漢本來是兒子分開過的,前幾年胡老漢生了一場病,想搬到兒子街上房屋里居住,想兒子服侍,兒子說:“沒有空屋,沒法搬”。
現在有補償款了,兒子天天催他搬家。老人氣憤地說:“你就是看中幾個鈔票,我不搬”。熬了幾天,胡老漢在一幫親朋好友的勸說下,也依依不舍地搬了。
剩下的,多余的,似乎都是八九十歲的老人。家里的年輕人都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的把老人們安排到荒廢的養老院敬老院安,或一些工廠里破敗的房子。
購有商品房家里狹窄的,有讓老人睡客廳的,五花八門。
林林總總的各種奇葩的安置,老人們始終處在家庭的最底層,心情憂悒,感懷傷心,行動起居受限不便……
2018年7月開始拆遷,人們陸陸續續開始搬家。從9月至2019年1月,一個僅有400人口的小的自然村,據不完全統計:一下走了10來個八九十歲的老人。
有這樣一種說法在村里人中流行,村莊拆除,整個村子風水破了,沒有祖宗為老人庇蔭保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