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挑樓層,數字迷信害死人,這些樓層數藏著省錢秘密
買房挑樓層真讓人頭疼。網上有人說幾樓吉利,有人說幾樓風水好,可到底該信誰?其實樓層數字不重要,重要的是住得舒不舒服、錢花得值不值。我問過不少鄰居,跑過好幾處樓盤,發現有幾層樓特別多人選,選對了住著踏實,選錯了天天鬧心。

4樓其實挺合適的,爬樓不累,也不容易進潮氣。老小區沒電梯的話,4樓是很多老人能接受的最高層。夏天蚊子少,灰塵也不像1樓那么大,下雨天地板也不會潮。我見過一對老夫妻住4樓十年,說比住2樓的親戚舒服多了。

6樓視野比低層好,窗外能看到樹和街道,不像低層全是鄰居陽臺。要是小區綠化做得好,6樓開窗就是滿眼綠,比住高層還安靜。有朋友在6樓住了五年,說采光通風都不錯,夏天熱的時候還能開窗透風,不用整天吹空調。

9樓往上能看遠,但太高了風大還吵。9樓剛好夠高,能看到遠處風景,又不用忍受高層的噪音。有位鄰居說他特意選9樓,因為比7樓高點,陽光更好,比12樓低點,晚上睡覺不灌風。
11樓是個中間價,比高層便宜幾萬,比低層安靜。中介跟我說過,11樓是很多剛需族的首選,價格和體驗都算中間值。有人想買高樓層,但預算不夠,11樓就成了折中選擇。

以前沒人敢碰13樓,現在反而成了“香餑餑”。有樓盤銷售說13樓單價比隔壁12樓低幾千,因為有人忌諱。但實際住進去發現,13樓和12樓、14樓沒啥區別,采光通風都一樣。有年輕人專門挑13樓,說省下的錢夠買家具了。
16樓晚上特別安靜,離馬路遠,樓下人吵鬧也傳不上來。有寶媽說她選16樓就是沖著這點,孩子睡得踏實。而且16樓電梯噪音小,不像低層電梯一開就響。

18樓以上開發商喜歡叫“精品層”,其實也就是裝修好點。有業主說18樓送車位,但價格比下面貴不少。不過18樓視野確實好,陽光充足,適合喜歡明亮房子的人。
選樓層別光聽別人說吉利不吉利,得自己實地看看。下雨天去低層聞聞有沒有潮味,夏天中午去高層聽聽風聲大不大。中介說的“黃金樓層”不一定適合你,你家老人爬樓吃力,再好的樓層也沒用。
買房前最好多跑幾趟樓盤,不同樓層站一會兒,感受下采光和噪音。別被數字嚇到,也別被“精品層”忽悠,關鍵看自己住得順不順心。要是覺得哪層合適,就果斷下手,別被那些沒用的講究耽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