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轄縣、市簡介---醴陵市

醴陵市地圖
郵編:412200 代碼:430281 區號:0731 拼音:Lǐlíng Shì 英譯:Liling City
醴陵市是湖南省轄縣級市,由株洲市代管。位于湖南省東部,東與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交界,東北連江西省萍鄉市上栗縣,北界湖南省瀏陽市,西接株洲市淥口區,南鄰攸縣。地理坐標為東經113°9′49″—113°45′43″,北緯27°22′15″—27°58′7″,南北最長66.75千米,東西最寬58.51千米,總面積2156.46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底,醴陵市轄5個街道、19個鎮:陽三石街道、仙岳山街道、國瓷街道、來龍門街道、白兔潭鎮、浦口鎮、王仙鎮、泗汾鎮、沈潭鎮、船灣鎮、均楚鎮、東富鎮、石亭鎮、孫家灣鎮、官莊鎮、嘉樹鎮、板杉鎮、溈山鎮、楓林鎮、李畋鎮、明月鎮、左權鎮、茶山鎮。有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 市政府駐左權路59號。
醴陵市地處羅霄山脈北段,屬丘陵地勢。主要河流有淥水、鐵水。屬中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7.6℃,年降水量1432毫米。礦藏有鉛、鋅、鎢、金、煤和高嶺土等。浙贛鐵路、醴瀏鐵路、醴茶鐵路、高速公路、106國道和320國道過境。紀念地和名勝有左權將軍紀念碑、李立三故居、烈士陵園、東富寺、會真山、起元塔、淥江書院等。
春秋戰國,屬楚國黔中郡。秦朝,屬長沙郡臨湘縣。西漢高后四年(前184)封長沙王劉越為醴陵侯,“醴陵”之名自此始。東漢初置醴陵縣,以故國名縣,屬長沙郡。據《湖南地理志》:以縣北醴泉得名。三國時,醴陵屬吳國荊州長沙郡。隋初,屬荊州長沙郡。大業三年(607年),改臨湘為長沙縣,撤醴陵并入長沙。唐武德四年(621年),復從長沙縣劃出置醴陵縣。宋朝,醴陵縣隸屬荊湖南路潭州長沙郡。元朝元貞元年升為醴陵州,屬天臨路。明洪武二年(1369)復降為縣,屬長沙府。清康熙三年(1664年),醴陵縣隸屬湖南省長寶道長沙府。民國初年屬湘江道,1937年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1949年屬長沙專區,1952年屬湘潭專區,1983年屬株洲市。1985年5月24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985]76號)撤銷醴陵縣,設立醴陵市(縣級),8月15日掛牌成立。
1996年,醴陵市面積2157平方千米,人口約99.4萬人。轄5個街道、14個鎮、23個鄉:西山街道、陽三石街道、城東街道、黃泥坳街道、解放路街道、馬戀鎮、大障鎮、王仙鎮、白兔潭鎮、仙霞鎮、均楚鎮、沈潭鎮、泗汾鎮、南橋鎮、賀家橋鎮、浦口鎮、船灣鎮、黃獺嘴鎮、富里鎮、八步橋鄉、大林鄉、王坊鄉、長嶺鄉、石亭鄉、東堡鄉、東富鄉、軍山鄉、孫家灣鄉、枧頭洲鄉、官莊鄉、神福港鄉、黃沙鄉、清水江鄉、嘉樹鄉、轉步鄉、高橋鄉、板杉鄉、新陽鄉、栗山壩鄉、茶山鄉、淥江鄉、楓林市鄉。市政府駐西山。
1997年6月石亭鄉撤鄉設鎮。1998年9月王坊鄉撤鄉設鎮。1999年東富鄉、栗山壩鄉、茶山鄉、神福港鄉撤鄉設鎮。至此,醴陵市轄5個街道、20個鎮、17個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醴陵市常住總人口934396人,其中,解放路街道27315人、陽三石街道18907人、西山街道14273人、黃泥坳街道23822人、城東街道16570人、南橋鎮39295人、富里鎮33079人、白兔潭鎮32360人、浦口鎮37450人、王坊鎮22291人、王仙鎮27757人、東富鎮22677人、泗汾鎮35766人、沈潭鎮24354人、船灣鎮24280人、大障鎮27131人、賀家橋鎮19695人、馬戀鎮22353人、栗山壩鎮14338人、茶山嶺鎮17021人、神福港鎮18291人、均楚鎮16184人、石亭鎮19941人、仙霞鎮18550人、黃獺嘴鎮21050人、大林鄉9568人、東堡鄉12239人、黃沙鄉20737人、枧頭洲鄉20971人、孫家灣鄉20265人、清水江鄉20326人、嘉樹鄉19421人、轉步鄉12691人、軍山鄉8140人、高橋鄉13724人、長嶺鄉15890人、板杉鄉24317人、八步橋鄉20J25人、新陽鄉21456人、官莊鄉17559人、楓林市鄉15260人、淥江鄉66957人。
2002年,撤銷解放路街道、城東街道,設立來龍門街道;撤銷淥江鄉。
2004年,醴陵市轄4個街道、20個鎮、16個鄉。
2005年1月,省民政廳(湘民行發[2005]3號)批復同意:大林鄉與東堡鄉合并設立新的東堡鄉;
撤銷黃沙鄉,將原黃沙鄉的山峰、鐘鼓2個村劃入新的東堡鄉;將原黃沙鄉的湯家灣、淥石、爛泥、楊林4個村劃入王坊鎮;將原黃沙鄉的橫嶺、清潭、欄江、烏尖、雙河口、莊埠6個村劃入王仙鎮;將原黃沙鄉的黃沙、黃沙洲2個村劃入陽三街道。
均楚鎮、軍山鄉、高橋鄉合并設立新的均楚鎮;
撤銷馬戀鎮,將原馬戀鎮的三湖村劃入新的均楚鎮;將原馬戀鎮的巷前、申明、象形、汪家垅、南屏、塘村、馬戀、西林沖、齋江、長茅港、彈子坑、汪家橋、羅塘、玉坎等14個村和建湘、瀟湘2個居委會劃入大障鎮;將原馬戀鎮的井沖、新大塘2個村劃入嘉樹鄉。
東富鎮與枧頭洲鄉合并設立新的東富鎮。
石亭鎮與長嶺鄉合并設立新的石亭鎮。
茶山鎮與栗山壩鎮合并設立新的栗山壩鎮。
神福港鎮與轉步鄉合并設立新的神福港鎮。
板杉鄉、八步橋鄉和原轉步鄉的古城村合并設立新的板杉鄉。
將原板杉鄉的橫塘基、高家店、石塘庵、吳家段4個村劃入黃泥坳街道。
將原轉步鄉的楓樹塘村劃入西山街道。
醴陵市撤銷1個鄉、1個鎮,將9個鄉、6個鎮合并設立2個鄉、5個鎮,調整2個鄉、4個鎮、3個街道的部分行政區域,共減少8個鄉、2個鎮。(1月17日株政辦發[2005]1號)
2005年末,醴陵市轄4個街道、18個鎮、8個鄉:陽三街道、西山街道、黃泥坳街道、來龍門街道;南橋鎮、富里鎮、白兔潭鎮、浦口鎮、王坊鎮、王仙鎮、東富鎮、泗汾鎮、沈潭鎮、船灣鎮、大障鎮、賀家橋鎮、栗山壩鎮、神福港鎮、均楚鎮、石亭鎮、仙霞鎮、黃獺嘴鎮、東堡鄉、孫家灣鄉、清水江鄉、嘉樹鄉、板杉鄉、新陽鄉、官莊鄉、楓林市鄉。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醴陵市常住總人口947387人,其中,陽三街道47368人,西山街道48128人,黃泥坳街道49332人,來龍門街道77866人,南橋鎮40556人,富里鎮34669人,白兔潭鎮35806人,浦口鎮39290人,王坊鎮28421人,王仙鎮36580人,泗汾鎮36607人,沈潭鎮20071人,船灣鎮23189人,大障鎮45828人,賀家橋鎮17971人,仙霞鎮18472人,黃獺嘴鎮16744人,均楚鎮35792人,東富鎮40437人,石亭鎮32459人,栗山壩鎮33201人,神福港鎮24603人,孫家灣鄉20222人,清水江鄉21668人,嘉樹鄉21376人,新陽鄉21179人,官莊鄉11807人,楓林市鄉13461人,東堡鄉19185人,板杉鄉35099人。
2015年11月26日,省民政廳(湘民行發[2015]85號)批復同意:清水江鄉與船灣鎮合并設立船灣鎮。
賀家橋鎮與大障鎮合并設立明月鎮。
神福港鎮與栗山壩鎮合并設立茶山鎮。
新陽鄉與仙霞鎮合并設立左權鎮。
楓林市鄉與黃獺嘴鎮合并設立楓林鎮。
撤銷富里、南橋2個鎮,設立李畋鎮;
調整白兔潭鎮的部分行政區域。同意撤銷王坊鎮。
板杉鄉改設為板杉鎮,東堡鄉改設為溈山鎮,黃泥坳街道改設為國瓷街道。
撤銷嘉樹鄉設立嘉樹鎮。撤銷孫家灣鄉設立孫家灣鎮。撤銷官莊鄉設立官莊鎮。西山街道更名為仙岳山街道。
調整后,全市轄4個街道、19個鎮:陽三石街道、仙岳山街道、國瓷街道、來龍門街道;白兔潭鎮、浦口鎮、王仙鎮、東富鎮、泗汾鎮、沈潭鎮、船灣鎮、均楚鎮、石亭鎮、明月鎮、茶山鎮、左權鎮、楓林鎮、李畋鎮、板杉鎮、溈山鎮、嘉樹鎮、孫家灣鎮、官莊鎮。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醴陵市常住人口為885987人。

2021年末,醴陵市人口總戶數為28.2萬戶,戶籍人口數為103.5萬人,其中男性53萬人,女性50.5萬人。2021年末,醴陵市常住人口為88.1萬人。
(xzqh.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