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關風水:招財擋煞,家業興旺,關鍵在這一物!
117 2025-08-18
李白是中國文學史上繼屈原之后,把浪漫主義詩歌創作推進到頂峰的杰出詩人,是中國文化走出國門、贏得世界聲譽的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中國自古就有在名人故鄉建廟立祠以示紀念的傳統,按照這個做法,“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雖然祖籍是隴西成紀,似乎并不出生在此,也并沒有生長在此,甚至沒有到過隴西,但在秦安還是建有太白祠。在隴上其他地方也零零星星建有太白廟或太白祠,但都不見規模。據我所知,李白祖籍并非通渭,古成紀秦安距離通渭還有相當遙遠的距離,可是令人驚嘆的是太白卻深深植根于通渭這片熱土,通渭人對太白有一層很深的情愫,在當地人心中太白是理所當然的神。也因此,太白廟在通渭,不但有,而且多,還充滿著詩意和傳奇色彩。
游通渭太白廟有感
有感之一
渭水滾滾追滄海,古柳郁郁憶桑田。
太白梁上魂歸天,箭桿嶺中情滿山。
月下將進一樽酒,腹內傾出七字言。
張口繪就盛唐篇,遺風撫遍故鄉園。
有感之二
大漢雄風自隴右,盛唐奇韻出塞外。
李家店里說李家,太白梁上話太白。
千山俯迎三謫仙,萬民仰奉一圣才。
夢回蓬萊身何處?舉杯邀月獨開懷。
通渭人供奉太白和別處不同,當地人將太白分為三身,建廟三殿,分別祭祀,各不相同。通渭縣城西北約10公里的平襄鎮中林山為一殿太白,俗稱太白大爺,塑像凈臉(白臉)藍袍;通渭縣城南約20公里的襄南鄉頂頭山為二殿太白,俗稱太白二爺,塑像凈臉紅袍;襄南鄉箭桿嶺鳳龍山為三殿太白,俗稱太白三爺,塑像青臉綠袍,是佩劍的武身。
先前我總認為,通渭人對太白的這種神話和演繹很富創意,卻不知其因,只想在全國恐怕也絕無僅有,因此多少次問過二殿、三殿的不同的廟官(主持廟宇事物的人),都不得其知,但我想總會有一定的來源。
在后讀到,通渭二中劉登甲老師在他的博客中撰文稱,對這種現象的合理解釋只能來自李白本人。文章借用《月下獨酌》詩曰“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說,只有李白能“卮酒動機化三清”(鄉先輩孔培廉作太白廟聯語),是通渭人懂得太白“無相親”的孤獨感,因此富于想象地造出三個身子來,好讓這位孤獨的酒仙不再寂寞。是說頗有新意,但我總覺得不能夠味。
上天有好德之意。多少年來苦思不得其解之時,一日讀書中偶得,太白爺有三身,趕緊從百度搜尋,才知其神職:太白太素小陽白皇上真帝君。民間稱頌:大太白乃伯夷,二太白乃叔齊,三太白乃周賁。這三人是殷商時的孤竹國王子伯夷、叔齊和元帥周賁,姜子牙贊其至仁至孝而封為太白山神,二文一武。后再考究,發現其他將太白神位分化為三的傳說不少,供奉三位太白爺的地方也有不少。據悉,東涼閣太白廟后殿就供奉三位太白神:大太白爺、二太白爺面目慈祥,儀態莊嚴,三太白爺則為武士,面黑如漆,環眼怒睜,令人驚駭,不敢久視。這和通渭太白廟供奉三位太白爺,大爺二爺為文身,三爺為武身特別吻合。
唐李陽冰在《草堂集序》中說李白的母親“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稱太白之精,得之矣”。故事是這樣的:當年從西域遷來一位名叫李客的商人,一天,李客的妻子在河邊浣紗時,一尾金色的大鯉魚跳入洗衣盆中,李夫人便把這條鯉魚帶回家,晚上烹食以后,從此有了身孕。夫人懷胎十月,一夜夢見天上金光閃亮,太白金星從天而降,正落在自己的懷中,隨即腹痛難忍,接著便生下一個白胖的男孩。李家夫妻倆高興萬分,認為孩子是太白金星入懷而生,于是就給兒子取名李白,取字太白。于是,李太白就是太白星下凡了,太白廟,自然就得供奉太白爺啦!故事歸故事,由于李白的才氣,人們認為李白乃太白金星轉世也無可厚非。
另據通渭人傳說,太白廟始建于中林山,這里最初只有一個并不起眼的“山神廟”,后來有一位自稱“太白金星”的術士在此修練,最終得道升天,當地人遂為其建廟并命其名曰“太白廟”,再后沿襲民間傳統,分別在三個風水寶地供奉三位太白神主。這當中自然也寄托了人們渴望神靈庇佑,期待世道太平寧靜的愿望。
如此說來,再從神像形態判斷,通渭人分三身供奉太白,并非獨創,當合古傳說,巧妙嫁接,按需所取,把唐代詩人李白神化,就當太白爺給供奉起來了吧。此太白,非彼太白;彼太白,也是此太白!
未完待續明日繼續 問道太白星 續寫詩仙緣 —通渭太白廟漫談(二) 不見不散哦!
了解更多通渭新聞、歷史、風俗 等資訊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twxz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