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注意:以下這些情況容易引起頭疼的家居風水(記得認真看哦)
161 2025-09-09
各位朋友:在這美好的日子,歡迎大家到黃龍洞游覽。黃龍洞在哪兒呢?請看,對面有座山,名叫尖耳山;山里有個洞,名叫黃龍洞。
黃龍洞因洞內曾有黃龍藏身而得名。黃龍乃東海龍王。相傳,黃龍有一位女兒因常年待在龍宮而心生厭倦。一天,龍女懇求龍王想到宮外散散心。龍王恩準,令她三日內務必回宮。龍女滿心歡喜,出了龍宮,化作娃娃魚沿地下陰河----響水河游出洞外,然后變成一位聰敏漂亮、心靈手巧的土家姑娘,起名西蘭。那天,正巧是土家人的情人節“女兒會”,土家阿妹們拿著自己編織的土家織錦和心儀的阿哥談情說愛,西蘭見了,羨慕不已。于是,西蘭學織錦,一學就會,不久就成了織錦高手。西蘭把山里的百花都繡完了,卻沒見著半夜開花半夜謝的白果花。為了繡出白果花,一天深夜,她獨自爬上高高的白果樹上與白果花兒對話,深深感動了白果王子卡普。西蘭與卡普一見鐘情,墜入愛河,在人間演繹了一個凄美的愛情故事......土家人為紀念這對青年男女,就將土家織錦稱作“西蘭卡普”。
張家界之黃龍洞
大家猜猜我是誰?我就是從那古老的神話中穿越而來的土家小龍女。按土家習俗,男的稱阿哥,女孩叫阿妹,大家叫我阿妹好了。今天游覽黃龍洞,有我這位活生生的土家小龍女做導游,大家感到幸運嗎?
有人說,黃龍洞是一軸美麗的藝術畫卷;我卻說,黃龍洞是一本厚重的文化寶典,那字里行間描述著黃龍洞的旖旎與壯美,那句句話語記錄著黃龍洞的前世與今生,那段段故事講述著黃龍洞的神秘與傳奇。現在揭開黃龍洞的一頁頁,請大家隨阿妹盡情地暢游,酣暢地誦讀吧!
一、黃龍洞田園牧歌生態廣場
現在映入眼簾的是一片如詩如畫的田園風光,這就是黃龍洞田園牧歌生態廣場。這里原是一片沙洲,名叫潭州坪,相傳是西蘭和卡普曾經生活過的地方。為了讓人們在游覽黃龍洞時能獲得寧靜、清幽、凈化與閑適的體驗,黃龍洞投資有限公司請北京大學建筑與景觀設計學院院長、中國首位留美旅游規劃博士俞孔堅先生擔綱設計,投資1.9億元,于2008年建成了如此經典的生態文化景觀。廣場占地面積137畝,其中綠化面積117畝,集生活休閑、辦公管理、旅游服務、民俗表演等功能于一體,其設計風格堅持了“生態和諧、以人為本、地方特色”的理念,充分反映了湘西土家族農耕文化和獨特的民俗風情。舉目四望,廣場美景盡收眼底。這里一年四季給游人變幻著不同的畫面。在風和日麗的春天,黃燦燦的油菜花開了,一雙雙蜂蝶載歌載舞;在天高云淡的夏日,青幽幽的禾苗吐綠了,一行行白鷺展翅翱翔;在金風颯颯的秋天,沉甸甸的稻穗熟了,一只只喜鵲歡歌笑語;在風號雪舞的寒冬,黑黝黝的土地凍僵了,一群群山雀唧喳不休。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為歡迎大家的光臨,阿妹代表黃龍洞全體員工宣布:黃龍洞生態廣場今天免費對各位嘉賓開放!
黃龍洞田園牧歌生態廣場
腳下這座石拱橋是土家族的一座文化橋,它將中國古代建筑風格與張家界少數民族文化融為一體。看!那浮雕上的圖案反映了湘西土家族風俗民情。橋下流淌的溪水源自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的金鞭溪,從水繞四門自西向東流經黃龍洞,像一條長長的繩索蜿蜒數十里,匯入婁江,融進澧水,注入洞庭湖,所以,人們給它起了個很形象的名字----索溪。瞧!那潺潺的流水依偎在一顆顆鵝卵石上,似乎在竊竊私語,又好像在盡情嬉戲。難怪一位女詩人見到此景詩興大發:“來生甘做石,嫁與索溪水。”請問各位女士,您此時此刻是否也有這種想法呢?
站在橋上,眺望尖耳山,別看它其貌不揚,它懷中卻抱著黃龍洞這個寶物呢!如果你游覽了天子山、袁家界、黃石寨,導游會告訴你那是世界罕見的石英砂巖峰林地貌,也叫“張家界地貌”,那么黃龍洞一帶又是什么地貌呢?對,“碦斯特地貌”,亦稱巖溶地貌。在中國,喀斯特地貌分布很廣,大大小小的溶洞不計其數,而黃龍洞則是中國溶洞之中的佼佼者。1997年來自世界五大洲的70多名溶洞專家考察黃龍洞后,一致認為黃龍洞“規模最大、內容最全、景色最美”,包含了洞穴學的全部內容,是世界溶洞的“全能冠軍”。早在1992年,黃龍洞作為武陵源風景名勝區重要組成部分就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了世界自然遺產。黃龍洞是中國最早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的溶洞,也是世界上目前僅有的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的六大溶洞之一。
走過石拱橋,先看左邊,那依山傍水、綠色斜坡屋頂的建筑,大家看一看,想一想,那是什么呢?這是我給大家布置的思考題。現在,給大家2分鐘時間觀看,2小時思考。正確答案將在我們游覽黃龍洞后再回到那兒時揭曉。如果哪位答對了,阿妹將有重獎頒給你們喲!請大家動動腦筋,好好思考吧!
黃龍洞生態廣場入口立著一尊關于猿猴的雕塑。先瞧那猿猴,竟然坐在達爾文《物種起源》的書上,手里握著人類的頭蓋骨,好像在思考什么呢。再看雕塑基座,分別用中、英、日、韓四種語言雕刻的一段文字:“今天我們無法進口白云和藍天,明天他們也無力再造河流與山川,請不要隨意消耗地球的資源,否則后天猴子會思索著我們的今天。”這段文字是由黃龍洞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文智先生親自創作,文字不長,寓意卻十分深遠,旨在呼喚人類“保護地球,珍愛環境”。這尊雕塑起名“后天”,是中國著名雕塑家雷宜鋅大師的杰作,也是黃龍洞景區2008年4月22日獻給第42個“世界地球日”的禮物。
告別“猿猴”,這里有兩條游道供大家選擇,一條是步行游道;一條是特為年老體弱的朋友享用的免費觀光車車道。
相傳,西蘭與卡普情投意合,以身相許,在索溪河畔尋得一塊風水寶地,并搭建了房舍,過著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看,這戶農家小院,那就是傳說中西蘭和卡普曾經居住的地方。院前是池塘,屋后及兩旁圍著一丘丘稻田。見到此景,你不難想象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詩句“居人共住武陵源,還從屋外起田園”的意境吧?這家小院是張家界典型的土家民居,正屋為簡單的三開間,左邊廂房旁吊著個“鑰匙頭”;中間是堂屋;右邊是燒柴烤火及熏臘肉的火塘。靠火塘是廚房和雜物間。整個建筑就地取材。瞧,亂石和夯土砌成的主墻,泥巴和稻殼糊著的墻面,青瓦和茅草蓋著的屋頂;外墻掛滿了黃黃的玉米棒、紅紅的干辣椒,還有簸箕、斗笠、蓑衣、竹簍等家雜。那開敞的雜物間擺放著風車、石磨、紡車、木馬......來到這戶農家小院,猶如走進了土家農耕文化博物館。
再瞧地上用石槽圍城的大圓盤,那是什么呢?“石碾”。這石碾做工精巧,除碾槽和碾磙由石頭做成外,其他物件都是木制而成。在尚未使用現代化的碾米機和粉碎機之前,土家人用這傳統的石碾碾米,人們把收獲的稻谷放進石槽,把牛拴在木架上,趕著牛兒繞著碾盤轉,石碾轉動時不停地咿呀作響,土家人稱之為“趕碾”。石碾旁還有一個龐然大物呢,那就是木榨油坊。木榨油坊源于唐宋。此木榨油坊稱為“火龍木榨”,由一根粗大的樟木鏤空而成,有100多年歷史。土家人將收獲的油茶籽、油菜籽等油料作物經過“火炒、石碾、火蒸、包餅、排榨、槌撞”等工序榨油,獨具民族特色。其中,最耗體力的倒是最后一道工序“槌撞”了! 看,這根一頭吊在屋梁下、尖上鑲有“鐵砸”的長木桿就是“撞槌”。土家人榨油時一般由四位大漢手執撞槌,一邊有節奏地不斷撞擊,一邊唱著勞動的號子,“嘿嚕喲,安嚕喲,龍神吐油雅兒喲......”。在巨大壓力下,被擠榨的枯餅滲出一縷縷金黃的油來,匯集到榨堂里,從榨孔中流出,清香明亮,芳香撲鼻。來吧!有興致的朋友不妨親身體驗一下土家人榨油的生活吧!
參觀了農家小院,回到蜿蜒的游道,看!左邊那一幢幢極具湘西土家建筑風格的吊腳樓,依山傍水,錯落有致。湘西地處武陵山區,境內溝壑縱橫,常年霧氣繚繞。土家人借天不借地,順應自然,在起伏的山坡或溪邊建造吊腳樓,力求向上部空間發展,在房屋底面隨傾斜地形變化,從而形成錯層、吊層、附崖等建筑風格。土家建筑歷來聞名遐邇,尤以吊腳樓獨領風騷,是中國建筑藝術中的瑰寶。駐足溪旁,美麗在眼前流淌,小鳥在枝頭歡唱,柳絮在迎風曼舞,魚群在水中游蕩......這一切人文和自然的高度融合,無不彰顯著一種寧靜和諧之美。當然,這里的吊腳樓也融入了現代建筑的元素,如果要欣賞原始古樸的吊腳樓,阿妹建議各位游覽黃龍洞后繼續走玩“龍鳳之旅”,去等了你千年之久的鳳凰古城看看吧!
黃龍洞之水車
細心的朋友也許早已發現,伏在溪邊那木質的“怪物”是什么呢?這就是湘西著名的“水車”,也叫“翻車”。水車是中國最古老的農業灌溉工具,最初由東漢時期畢嵐發明,三國時期馬鈞予以完善推廣。水車按其形狀分為兩種,眼前這臺叫腳踏水車,也叫龍骨水車。大家來到湘西,沿途路過的是一座座高山峻嶺,看到的是一丘丘山坡梯田。每當干旱季節,土家人就是用水車灌溉農田。腳踏水車是一件繁重而艱辛的體力勞動。土家人踩水車時很有講究呢,俗話說:“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炎炎烈日下,男男女女,兩人一對,四人一伙,手扶欄桿,腳踏水車,人車共舞,水瀉如玉,人們一邊干著農活,一邊唱著土家歌謠。大家不妨在此多停一會兒,來體驗土家人腳踏水車的農耕生活吧!
請大家把目光移到左邊,看到聳立在水池中的那幢吊腳樓了嗎?那是黃龍洞景區售票亭,我們稱之為“八角樓”,有心的朋友數一數,是不是八只角呢?在此,阿妹要告訴大家一個好消息,今天是龍王爺“雙喜臨門”的日子。哪“雙喜”呢?很抱歉,暫時保密。過一會兒,我們將進黃龍洞游覽,龍王說了,龍王今天不收禮,收禮只收人民幣。請各自掏80元錢去那售票亭買一張門票當作拜見龍王爺的禮物吧!
在黃龍洞生態廣場,水車是一道最吸引人們眼球的靚麗風景。瞧!高聳在右前方的那臺木質巨輪水車,直徑13米,那就是張家界目前最大的水車。看其形狀,它與我們見到的第一臺水車明顯不同。那么這臺高大的水車又叫什么名字呢?朋友們:穿過了眼前的風雨長廊,就知道答案了。
風雨長廊是土家涼亭的延伸使用。土家人修建石拱橋時,為方便來往的行人遮陽擋雨,通常在橋上修建涼亭。涼亭均為穿斗結構,榫卯連接,十分堅固。穿過風雨長廊,來到檢票站,一條清澈的溪水潺潺而過,一臺臺水車佇立在溪水中。這些水車像一群在水中嬉戲的頑童,時而調皮似地吱嘎作響,時而淘氣地從小溪舀起一筒筒清亮亮的水,灑向空中,濺起串串水花。朋友們,這就是黃龍洞生態廣場水車景觀區。這里的水車可多啊,有單體的、有雙體的,還有帶風鈴的。不知大家發現沒有,這群水車與我們看見的第一臺水車有很大區別,卻和我們見到的第二臺高大的水車有些相似。我們見到的第二臺水車和眼前這群水車都叫“筒車”,也叫“高車”。筒車與腳踏水車最大區別是驅動力不同。腳踏水車是人力驅動,而這些筒車是水力驅動。筒車雖然效率低,但自動化、機械化程度大大提高了。在尚未認識和利用電火的歲月,土家人不僅利用水車灌溉農田,還利用水車將水能轉化為機械能,驅動水磨、水碾,用于舂米、磨粉。水車的發明與利用,不知為人們省卻了多少人力之累,也不知為人們完成了多少靠手腳不能完成的勞作之苦。隨著科學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水車雖已漸漸退出了歷史的舞臺,而今似乎僅是一種文化遺存的符號,但在昔日農耕社會,尤其在湘西地區,水車作為土家人最具神力的器物,簡直就是現代的“核電站”呢!
朋友們,驅動這些水車的水流是從哪里來的呢?請看,在這山下有一口清泉,我們稱之為“龍泉”。為什么叫龍泉?對不起,暫時只能這么告訴你,水是有源的,樹是有蔭的,阿妹這么說倒是有原因的。說起龍泉,當然有一個神奇的故事。如果想聽,那還得等我們到了黃龍洞洞口再說。龍泉水質清甜,源頭就在黃龍洞迷宮底下。據說,當地村民以前生育龍鳳雙胞胎較多,就是飲用了龍泉水的緣故。大家來到龍泉,不妨洗洗手,沾沾龍氣。有道是,來到龍泉洗洗手,好運天天跟著走;女人懷上龍鳳胎,男人活到九十九。
來,先看看這兩口水井,淺淺的水井里有什么呢?對,有魚!一種是玻璃魚,一種是娃娃魚。大家以前見過這種魚嗎?玻璃魚最初于1996年在黃龍洞響水河里發現,它通體透明,外表無鱗,除兩只眼睛為細小的黑點外,全身像玻璃一樣晶瑩透明,潔白光滑,五顏六色的肝臟和尾部眾多規則的紅色絲狀脈絡都清晰可見。“玻璃魚”到底是一種什么魚?有的專家說,這可能是世界罕見的“盲魚”,它的價值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呢。娃娃魚學名大鯢,因其叫聲很像幼兒的啼哭聲,所以稱之為娃娃魚。娃娃魚是3億年前與恐龍同一時代生存并延續下來的珍稀物種,也是地球上現存最大的兩棲類動物,被稱為“活化石”,為了保護這一資源,我國已于1988年將娃娃魚列入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大家看,這座很有個性的石碑,“大鯢國家級保護區觀測站”幾個大字耀眼醒目。龍泉有娃娃魚,黃龍洞響水河有娃娃魚,迷宮還有一條更大的娃娃魚呢,屆時我們到迷宮參觀一定要去找一找哦!
朋友們,我們即將進洞游覽,請把您的“禮物”拿出來排隊檢票吧!進洞之前,阿妹受龍王旨意要鄭重地送給大家“三千萬”。一、千萬要保重身體。因為洞內冬暖夏涼,可謂“洞內洞外兩重天,冷熱不均一線牽”,請大家務必保重革命的本錢。二、千萬要注意安全。因為洞內游道穿插交錯,為避免掉隊和迷路,請大家一定要緊跟阿妹走。有道是,跟著阿妹走,樂趣自然有;問啥啥都會,走著也不累。三、千萬要保護環境。因為洞內既沒洗手間也無吸煙室,大家在2小時游覽中,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能帶走,除了腳印什么都不可留下。所以,還請有遺留問題沒解決的朋友到右邊那古色古香的房間里去處理吧!
二、神秘的黃龍洞
朋友們,我們來到了黃龍洞洞口。看,洞口頂部石壁上鐫刻著“黃龍洞”三個大字,洞口旁還有一座座碑刻,那是一些名人游覽黃龍洞后留下的墨寶。
龍,在中國古代神話中是興云布雨的圣物。自古以來,土家人就信奉龍,一旦出現旱災,湘西土家族歷來就有耍“潑水龍”的習俗。史載,清朝乾隆年間,湘西大旱,百日無雨。黃龍洞附近村民組織了好幾次“潑水龍”祭神求雨,但無濟于事。眼巴巴看著田里莊稼就要顆粒無收了,村民們便前往寶峰山求助當地著名法師何俊儒。當晚,何法師做了一夢,一位妙齡少女走進他的夢鄉說:“水都被我爹吸干了。”何法師問:“你是何人?誰是你爹?”少女說:“別問我是誰,我爹就在尖耳山洞里。”說到給何法師托夢的少女,你們知道是誰嗎?她就是當年從龍宮來到湘西化作土家阿妹的龍女西蘭。
次日一早,何法師說干就干,在洞口大擺祭臺,并放了幾雙草鞋,然后再三叮囑村民:“我進洞后,你們要是看見草鞋打架,只能使勁敲鑼打鼓,千萬不能笑。”何法師打點行裝,率弟子八人進了洞。村民們擠在洞口,眼看火辣辣的太陽就要偏西了,依然不見下雨的跡象。人們正議論紛紛,洞口幾只草鞋卻真地打起架來,村民們立馬使勁敲鑼打鼓。一時間,尖耳山下鑼鼓喧天,天空烏云密布,大雨傾盆而下。見草鞋打架,有的村民忘乎所以,忍不住偷偷地笑。殊不知,這一笑,那滂沱大雨就越下越猛,連續七天七夜下個沒停。當天,不見何法師一行歸來,卻見尖耳山下泉水噴涌,索溪河水暴漲,沖毀了不少農田和房舍,村民們叫苦連天。后來,一位村民在索溪河邊撿到一根木頭,那木頭忽然變成一個人樣,遍體鱗傷,村民一驚:“那不是何法師嗎?”趕緊將他背回家治療,三天過后,何法師依然撒手歸天。臨終前,他斷斷續續留下一句話:“干死當門田,莫打黃龍泉”。
朋友們:我們剛才見到的那口泉水就是從黃龍洞流出的,故名“龍泉”,也叫“黃龍泉”。而何法師一行進洞求雨無一生還,洞里到底發生了什么呢?許久以來,這一直是個謎。1983年初,當地村民毛金初率九位好漢探洞成功,終于揭開了黃龍洞神秘的面紗。大家要想解開這個謎,就請進洞去聽龍王爺怎么說的吧!
黃龍洞猶如一座神奇的地下魔宮,其形狀如一株古木,盤根錯節,向四周散發。目前,黃龍洞已探明的洞底面積約10萬平方米,全長12.4公里,垂直高度140米,分兩層旱洞兩層水洞,有1庫、2河、3潭、4瀑、13個廳、98廊以及上千個白玉池,上萬座鐘乳石峰。今天,阿妹將帶大家到龍舞廳站一站、響水河看一看、天仙宮走一走、天柱街逛一逛、龍宮轉一轉、迷宮瞧一瞧。這一站、一看、一走、一逛、一轉、一瞧,黃龍洞六大精華游覽區就盡收眼底了。那時,你不僅會感覺到黃龍洞之美無邊無際,無窮無盡,而且能體驗到黃龍洞之行有聲有色,有滋有味。
黃龍洞入口
右邊是一處尚未開發的景點,名叫“萬石怪洞”。過了萬石怪洞就是那低矮的彷如時空隧道的“百米長廊”。朋友們,來吧!彎起腰低著頭,相互關愛手拉手,團結一致向前走!
穿過幽幽的“百米長廊”,大家就隨阿妹穿越到了古老的地下魔宮黃龍洞。進洞前阿妹說了,今天是龍王“雙喜臨門”的日子。哪“雙喜”呢?今天,一來是龍王大壽,二來是.......對不起,這是龍王的最高機密,必須到龍宮后再聽龍王親口告知大家。瞧,為了恭迎各位嘉賓,龍王早就敞開了兩道龍門,我們稱之為“雙門迎賓”。左邊較窄的是“長壽門”,右邊較寬的是“幸福門”。龍王說,走過“幸福門”,您會家庭和睦,幸福美滿;穿過“長壽門”,您會身體健康,長命百歲。各位朋友,您是追求幸福?還是祈愿長壽呢?
黃龍洞之雙門迎賓
過了“雙門迎賓”,眼前豁然開朗,我們來到了黃龍洞第一個大廳,也是黃龍洞十三個大廳中最小的大廳,面積約6000平方米。相傳,這是龍王家族聚會的場所,故名“聚會廳”。看,對面高臺上燈火闌珊,霓虹燈還在閃爍呢。相傳,那是龍王家族舉行舞會的地方,名曰“龍舞臺”。每年的今天,龍王家族都要在此為龍王舉行一場盛大的生日舞會。遺憾的是,大家姍姍來遲,舞會已經結束,龍王家族們早已離去。然而,幸運的是還有一對相濡以沫的恩愛夫妻被大家真誠的向往所感動。瞧,左邊石壁上那華麗的包廂里,聽說今天從人間來了許多親人,他倆特意一大早就從老遠的石琴山趕來在此恭候大家呢!朋友們猜一猜,那是誰?那就是龍女西蘭和她的心上人卡普。相傳,一天深夜,西蘭再次爬到白果樹上采摘白果花,卻遭奸人陷害。白果樹被人砍倒了,西蘭從高高的白果樹上摔了下來,離開了人世......隨后,西蘭顯現龍形,變回龍女,返回龍宮。歷經了人世間的生離死別,卡普千尋萬呼,尋進洞來,一對有情人在另一世界再次歷經了千般磨難,終成眷屬。看,他倆今天在此見到大家后那高興的樣子,熱心的話兒恐怕是七天七夜也嘮叨不完呢。為了不打攪他倆,大家還是悄然離去吧!
黃龍洞之響水河
話說龍女當年出宮三日未歸,龍王心急如焚,于是詔令手下大將黑蛟前去尋找。誰知黑蛟對龍女早生暗戀,幾次向龍女表露真情都遭冷眼。受龍王之令,黑蛟躥出洞外,到處打探龍女的下落。心胸狹窄的黑蛟折騰了好幾天,回到龍宮稟報:“龍女化作凡人與人私奔了。”龍王怒從心起,遷怒于黑蛟,并將黑蛟驅出龍宮貶到響水河當差。黑蛟被貶,心里不服,成天就在響水河吸水。因而,當年湘西大旱,百日無雨。
當時,龍女哪知是心懷鬼胎的黑蛟在作怪呢?她以為是龍王把水吸干了,所以才托夢給何法師。后來,查清原委,龍王極為震怒,欲將黑蛟碎尸萬段。但那黑蛟詭計多端,待龍王舉起金鈛銀槍正向黑蛟猛刺的剎那,黑蛟搖身一變,身子被砍成兩截,上半身化作一縷青煙不知去向,留下一節尾巴被龍王鎮在了響水河邊的寶塔峰下。瞧!對面高臺上佇立的那根粗大的石筍就是寶塔峰;聽!前面不遠處嘩嘩作響的流水就是響水河。
黑蛟拖著半個身子無影無蹤,龍王令蝦兵蟹將四處尋找,找了七七四十九天都沒找到黑蛟的下落。龍王一氣之下將自己的兵器扔在了響水河邊,將自己的金盔丟進了響水河中,然后氣呼呼去隱龍峽了。朋友們,看到了嗎?眼前出現的兩根黃、白顏色的石筍,那就是龍王除妖降魔的兵器“金鈛銀槍”。
黑蛟哪兒去了呢?相傳,黑蛟當時從響水河逃出后在湘西一帶繼續為非作歹,貽害百姓。觀音娘娘得知后便親自前來稟告龍王,哪知到了響水河邊正巧遇見了從花果山下來的孫猴王。孫猴王見到觀音娘娘又驚又喜,隨即打探來由,便拍著胸脯說:“菩薩,斬妖除魔是我的本分,這等小事就交給老孫吧。”說罷,立馬吩咐眾猴兒前來叩拜觀音娘娘,自個兒卻一溜煙似地不見了。大家請看右邊這根高大的鐘乳石,上端坐著觀音娘娘,下方則有一群猴子還在一個勁兒由下往上攀呢!我們稱此景為“群猴拜觀音”。其實,這個景觀是由于洞頂滴水錯位,改變方向而形成的。
孫猴王找黑蛟去了,黑蛟到底藏哪兒呢?孫猴王找到黑蛟了嗎?關于這些話題,待我們過了響水河,游了天仙宮,逛了天上的街市,再到龍宮去說吧。
響水河是一條神秘的地下河,它位于黃龍洞第二層,全長2820米。1992年世界遺產驗收委員會高級顧問盧卡斯先生到此感慨地說:“黃龍洞是我所看到的世界上最美的溶洞,洞中還有這么長的陰河,真是不可思議。”然而,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1964年冬,當地兩位獵手帶著三條獵狗在洞外趕到一只刺猬。刺猬鉆進了洞,獵手緊跟獵狗也進了洞。來到響水河邊,獵手拾到了獵狗脖頸所戴的銅鈴,卻不知獵狗和刺猬的去向。1983年春,當地村民毛金初帶九位好漢闖進黃龍洞,在響水河邊遇到了頭部閃綠光、腳印有拳頭大的怪獸。試問,那刺猬和獵狗哪兒去了呢?那怪獸又是什么呢?這些都是一個個謎!正因為這些謎,黃龍洞才更加神秘。帶著這些疑問,我們聯想到何法師當年進洞求雨,在響水河又發生了什么呢?
黃龍洞之響水河
相傳,何法師當年進洞求雨,來到響水河時河水已被黑蛟吸得所剩無幾了,何法師一行沿河岸前行,但剛剛繞過黃巖島,就被對面站崗放哨的海螺兵發現了。海螺兵吹響了小螺號,一條條巨蟒迅即趕來,黑壓壓一片堵在了路口。潛在深潭里的黑蛟也一躍而起,一朵朵浪花將海貝騰入了高空。黑蛟兇相畢露,張牙舞爪,率一條條巨蟒向何法師一行撲來。何法師與眾徒兒身披法衣、手握銅鈴和司刀拼力迎戰。眼看斗了十幾個回合依然不相上下,何法師使出絕招,仗著他在寶峰山跟隨鐵彈祖師煉得的三味真火終于鎮住了黑蛟和巨蟒。后來,何法師又令徒兒們脫掉身上的法衣結成一葉衣舟。坐著一葉衣舟,何法師一行趟過了深潭,然后靠了岸,沒想到在藏寶閣尋得了一張龍宮路線圖。何法師大喜,于是立馬前往插香臺燒香,祭拜龍王.......
朋友們,眼前的響水河平均水深6米,最深處12米,水溫16℃,這里不僅生長有娃娃魚,還有“玻璃魚”。相傳,龍女當年就是變成娃娃魚從響水河出入龍宮的。現在我們即將坐船游覽,請各位千萬別將自己的手伸入水中,小心“龍女”找你握手哦!蕩舟響水河,幽暗的燈光照著影影綽綽的河水,照著影影綽綽的石壁,照著影影綽綽的石筍,眼前的一切彷如都生了琥珀之光,變得奇幻多姿,光怪陸離。請欣賞,沿途那傳說中的美景:黃巖島、龍王金盔、藏寶閣、石花柱、海貝浮空、海螺吹天、插香臺、隱龍峽......還有曲折的河道、嘩嘩的流水、幽邃的空谷、高危的石穹......此時此刻,置身響水河就如置身于一個神奇而陌生的世界。響水河開通的游道只有800米,坐船游覽僅需8分鐘。8分鐘在人生中極為短暫,但在響水河的旅途中卻十分珍貴。在即將下船之前,請珍惜這美妙的時光。抬頭望,一座高高的石拱橋橫跨兩岸,一溜溜燈光如繁星點點在橋上及兩岸閃爍迷離,那就是黃龍洞傳說中“天上的街市”。見到此景,不妨想想,龍女西蘭回到龍宮后結局如何呢?下船后,再聽阿妹一一道來。
相傳,西蘭離開人世后,卡普尋進洞來,歷經千難萬險,趟過了響水河,沿著我們現在走的這條小道闖進了像黃土高原一樣的世界。瞧,那就是傳說中的“黃土高坡”。卡普來到此地,望見那高高的洞頂,當時的場景令他即刻暈了過去。原來,西蘭出宮不但三日未歸,還私自與卡普以身相許,觸犯了龍規。龍王十分惱怒,隨即剝了西蘭身上的龍鱗,使她變成了人形,將她吊在了那高高的洞頂。卡普再次醒來,一聲聲呼喚西蘭的名字。冥冥中聽到呼喚,西蘭恍然意識到,那不是她日思夜想的卡普嗎?一對有情人在此相見而不得重逢,“西蘭......”,“卡普......”那撕心裂肺的呼喚聲頓時在這幽邃的洞府里久久地徘徊著。那聲音驚動了正在龍宮酣睡的龍王。龍王趕來,見到卡普怒火中燒,隨即將卡普也吊在了那高高的洞頂。但那聲音也驚動了正在洞外巡視的觀音娘娘。觀音循聲而來,瞧見洞頂吊著的西蘭和卡普,便毫不猶豫扯下三條絲帶拋向洞頂將西蘭和卡普救了下來。觀音娘娘救下西蘭和卡普,龍王心里有說不出的滋味兒。觀音正要與龍王理論,龍王瞧也沒瞧她一眼,便下令把卡普流放在了黃土高坡,將西蘭押往石青山,然后自個兒回東海去了。從此,卡普常年就在這黃土高坡開荒種地,一條幽深的響水河將西蘭和卡普相隔在天各一方。
斗轉星移,三年過去了。誰會想到卡普在這黃土高坡開墾了“萬丘龍田”呢?瞧,左邊這一片纖陌縱橫,如浪起伏的田園風光,那就是卡普用勤勞的雙手開墾的“萬丘龍田”。卡普被龍王流放在此,觀音娘娘臨走時便將三條絲帶化作了三股清泉,一來用于飲用,二來便利灌溉。看!右邊洞頂石窟中如煙似霧傾瀉而下的三股天然泉水,名曰“天仙水”,所形成的瀑布稱作“天仙水瀑布”,而這大廳則叫“天仙宮”。天仙宮南北寬96米,東西長105米,是黃龍洞最寬的一個大廳。天仙水瀑布落差27.3米,是我國現已開發溶洞中最大的瀑布。
黃龍洞之千丘田
其實,在這洞頂外部是森林茂密的高山,其巖石結構以石灰巖為主,山上地表水匯聚成溪,溶解石灰巖,形成石灰水,沿洞頂縫隙滲透而下,便形成了天仙水瀑布。在天仙水瀑布下落過程中,石灰水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落地后形成不易溶解的碳酸鈣,經過數萬年才堆積形成了如今像黃土高原一樣的壯麗景觀。而“萬丘龍田”也是由于天仙水在流動過程中,部分與二氧化碳作用,逐漸形成邊壩,天長日久就成了“梯田”。在溶洞學里,那“萬丘龍田”名叫“酸田”,也叫“流石壩”,流石壩凸出方向即為當時的水流方向。
除了四季不斷的“天仙水瀑布”、纖陌縱橫的“萬丘龍田”、美麗壯觀的“黃土高坡”,天仙宮還有一大奇觀“洞中長草”。看,黃土高坡上有照明燈的地方生長著一些細小的綠色植物。專家們一致認為,在億萬年干燥黑暗的自然環境中,植物不可能生長。而眼前居然一片春色,簡直不可思議。1996年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攝制的“張家界專題”中,為黃龍洞中長草專門設計了一道“猜猜看”。大家能解開這萬古之謎么?這是阿妹今天給大家布置的家庭作業!
朋友們:這里有一根巨大的石筍倒臥在地。有人說它像一條巨大的苦瓜,但我說它更像一根轉基因了的玉米棒。相傳,那是卡普當年在黃土高坡種植的。這根玉米棒怎么會落在這兒呢?到前面一點,您也許就會找到答案了。
看!這兒石柱林立,山地起伏,眾多頑皮的石猴或坐或蹲,千姿百態,栩栩如生。這就是“遍地花果飄香,群猴占山為王”的花果山。花果山,無疑是孫猴王和猴兵猴將的樂園。那么,請各位找一找,孫猴王在哪里呢?他不是尋黑蛟去了么?原來,孫猴王先在洞里洞外尋了好幾天卻沒找到黑蛟丁點兒蹤跡,他感覺餓了累了便又回花果山歇息來了。瞧,在我手電光照到的地方就是高高在上的孫猴王,他正手捧仙桃細細品嘗呢!來到花果山,見到這么多猴兵猴將,你不難想象我們剛才見到的那根粗大的“玉米棒”為何會落在那兒了吧?花果山是黃龍洞內小型滴石較為發育的一個廳堂。滴石是由洞頂的碳酸鈣飽和溶液在滴落過程中沉淀而成,其中自洞頂往下長的叫石鐘乳,自洞底下往上長的叫石筍,兩者相向生長連在一起的就叫石柱。石筍、石鐘乳、石柱統稱為鐘乳石。
黃龍洞之花果山
離開花果山,繼續往前,大家看到的就是中國旅游洞穴中跨度最大的石拱橋,高20米,寬3米,長22米,我們稱之為“天仙橋”。此處原是一道天塹,根本沒有橋。相傳,西蘭與卡普雖天各一方,但在當年“女兒會”那天都不約而同來到了響水河邊。聽,不遠處傳來了收悉的歌聲:“千絲萬縷一腔情,阿妹窗前來織錦,月光可知阿妹心,織錦為了心上人.....”卡普聽到了,放聲高歌:“白果樹上花兒開,阿哥戀妹心不改;不知阿妹在哪(哈)兒?哥在河岸等妹來。”西蘭急匆匆來到對岸,對唱:“白果樹上花兒開,阿妹想哥在胸懷;阿哥若是在河岸,快把阿妹接過來。”此后,西蘭與卡普常來響水河邊隔河相會,天長日久,花果山的猴兒們似乎也聽懂了他倆的歌聲。又是一年“女兒會”,再次聽到西蘭和卡普的歌聲,一群群猴兵猴將從花果山趕來你抓我我抓你地在這幽深的響水河上連起了一座猴橋。眼看西蘭與卡普就要久別重逢了,卻被當時竄回響水河的黑蛟發覺。黑蛟化作龍兵,把猴兒們趕回了花果山,將卡普抓來吊在了石壁上折磨得奄奄一息。西蘭望著卡普,傷心欲絕,哭成了淚人。大家過來看一看,這上下兩根像一對情侶的鐘乳石,上面的望穿秋水,淚眼枯干,那就是卡普;大家不妨摸一摸,下面的鐘乳石望眼欲穿,淚眼漣漣,這就是西蘭;一對生死戀人,近在咫尺卻不能相逢,這令人傷感的景觀就叫“恨難逢”。
黃龍洞之天上的街市
觀音娘娘得知此事后急忙趕赴響水河,眼見一道天塹,便再次拋出一條絲帶。瞬間,那絲帶變成一座石橋橫跨兩岸。此時,恰逢龍王從東海歸來。路過天仙宮,雖沒看到卡普,但見到卡普開墾的“萬丘龍田”,龍王十分感動。龍王正琢磨卡普哪兒去了,沒想到在響水河邊邂逅觀音娘娘。觀音娘娘道出真情,龍王與觀音娘娘連忙趕赴石青山,卻在天柱街遇見了西蘭。瞧見西蘭悲痛欲絕的樣子,龍王后悔莫及,他背過身去仰天長嘆,只見一口口龍氣飄然而出沾到那石壁上,殊不知那石壁上一會兒就現出了卡普的摸樣。西蘭連忙轉過身來,瞧見活靈活現的卡普,飽含熱淚直奔而去與他緊緊依偎在了一起。在那一刻,時間和空間將西蘭和卡普就這樣定格了,瞧,這兩根已經幸福連在一起的鐘乳石,相傳就是相逢后的西蘭與卡普。如今,這對有情人終成佳眷,我們叫它“喜相逢”。
卡普的勤勞以及對愛情的忠貞深深感動了龍王。由觀音娘娘保媒,龍王一時高興便爽快地答應了西蘭和卡普的婚事,并擇日與其完婚。從此,觀音娘娘在響水河上搭建的那座石橋就叫“天仙橋”。如今的“天仙橋”已修葺一新,西連花果山,東接天柱街,全長一公里,呈現一片繁花似錦,熱鬧非凡的景象,那就是我們蕩舟響水河時所看到過的黃龍洞傳說中“天上的街市”。
黃龍洞之天仙橋
見到“恨難逢”、“喜相逢”這些頗具人性化的景點,人們無不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震撼。那么,這些奇景是如何形成的呢?中國有句成語“水滴石穿”,在溶洞里卻是水滴石長。據地質專家們說,這里的石鐘乳27萬年長1米,石筍每百年長1公分。誰說石頭就沒有生命?誰說石頭就沒有愛情?瞧,這里正上演一部橫空出世的經典愛情劇呢!這上下兩根鐘乳石都還在生長發育,那垂掛在洞頂的石鐘乳,滴答答卯著勁朝下伸長著手;地上承澤著他的雨露直直站立的石筍,嗨喲喲使盡力往上伸長著手。他倆多么渴望握住對方合而為一啊!眼看就要抓住了,可那僅僅1公分的距離,還要讓他們惆悵100年!100年后的今天,他們就能實現“世紀之吻”了。屆時,阿妹與大家相約一同前來慶賀吧!
跨過天仙橋,走進天柱街,我們就到了黃龍洞第三層。天柱街既是龍子龍孫做生意的地方,也是龍男龍女談情說愛的場所。相傳,龍王答應西蘭與卡普的婚事后,下旨令卡普與西蘭一并進宮享受榮華富貴。然而,卡普謝絕了龍王的好意,執意要與西蘭一起留在石青山。龍王拗不過,便隨了他倆,并將石青山一帶賜名為“天堂宮”。從此,西蘭與卡普在石青山上又過上了男耕女織的田園生活。白天,西蘭在家織錦,卡普墾荒種地。請大家注意右邊這片干涸的石邊壩,那就是卡普重新開墾的良田。再往前走,左邊還有龍王賜名的“浴龍池”,也是卡普修筑用來灌溉的水壩。夜晚,西蘭與卡普在石青山上的閨房里常常以歌相伴,長相廝守。天長日久,那歌聲居然將石青山也感動了。來,順著這崩塌的斜坡往上看,那燈光色彩斑斕處,兩根粗大的石柱及壁流石被地下水溶蝕形成了奇妙的空洞,相傳那就是西蘭與卡普廝守和對歌的地方。據專家考察發現,如今的石青山一共能發出5個音符高低不同的音律,如果用木棒敲擊山體則能聽到奇妙悅耳的音樂,因此,石青山又叫“石琴山”。1984年中央電視臺拍攝電視專題片《地下明珠-----黃龍洞》時,還在那兩根石柱上敲出了一曲完整的《賣報歌》呢!
朋友們,我們來到了黃龍洞最大的大廳-----第四層“龍宮”。龍宮是黃龍洞的精華。在這14000平方米的大廳中,五顏六色的燈光把1700多根石筍石柱襯托得光怪陸離,奇幻多姿。見到如此壯麗的景觀,難怪泰國公主詩琳通說,走進龍宮彷如走進一個神奇的“夢幻世界”;也難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地質專家瑪麗·露易絲·弗雷和弗拉維亞·利馬豎起大拇指嘖嘖稱贊:“黃龍洞太驚奇、太迷人了!”
西蘭與卡普婚后百般恩愛,養育了一群兒女,男的都叫“土家小龍子”,女的統稱“土家小龍女”。長大后,西蘭和卡普尊重孩子們的意愿,有的回到了人間,有的留在了龍宮。留在龍宮里的土家小龍女,有的在天柱街做起了買賣,有的當上了黃龍洞景區的導游;而留在龍宮的土家小龍子,一個個都聽從龍王的召喚大多去東海、南海當了巡邏兵。但近年來,從東洋、南洋時常駛來一種不明的龐然大物在龍王的海域掀起一波波驚濤駭浪,害得臣民不安,鬧得龍宮不寧。龍王問列位大臣,大臣們都無計可施。龍王正犯愁,西蘭和卡普便前來探望,勸龍王派遣一批土家小龍子漂洋過海到西洋留學專門研究軍事科學。瞧,眼前那正待發射升空的“黃龍一號”運載火箭,就是那些從海外歸來的土家小龍子最新研制出來的高端武器呢!見到“黃龍一號”運載火箭,龍王喜上眉梢。剛才,龍王趁著酒興昭告臣民,聽!龍王那洪亮的聲音似乎還在龍宮里久久地回蕩呢。“‘黃龍一號’運載火箭的研制成功是本王登基以來的頭等喜事,也是土家小龍子們獻給本王最好的壽禮!”朋友們,從龍王的話語中聽到今天龍王的兩大喜事了嗎?
黃龍洞之龍宮
龍宮簡直就是一座巨大的寶庫,龍王也不愧為一位杰出的收藏家,其收藏的寶物中有三件珍品。第一件珍品當屬“黃龍一號”運載火箭。那么,龍王收藏的第二件、第三件珍品是什么呢?待我們先看看“龍王寶座”后,再到龍宮找一找吧!
向左看,高坡上那根由上下兩部分組成的粗大石筍,上部為一粗狀石筍,高12米,底部直徑10米;下部基座為底流石斜坡,也叫石瀑布,落差超過10米,周徑約50米。黃龍洞中這根最大的石筍中間有一個可容納15人左右的巨大空洞,這就是“龍王寶座”。見到龍王寶座,朋友們會問,龍王哪兒去了呢?還有,當年何法師一行進洞求雨無一生還,到底發生了什么事呢? 這些問題,龍王原本是想來親口告訴大家的。但很遺憾,龍王今天應接不暇,剛剛喝醉了酒,龍妃們已將他扶回后宮歇息去了。不過,龍王知道大家今天來到龍宮都會問這個問題,所以在此之前特地發來短信,阿妹念給各位聽一聽:湘西百日旱,黑蛟起禍端;何氏闖龍宮,求得兩滴涎;誰知他嫌少,斗膽打龍泉;龍爺怒中起,發水猛滔天;眾徒化小鴨,何氏變木桿;小鴨棲木頭,撞死去黃泉。
龍王發來的短信,大家聽懂了嗎?龍王說,當年湘西大旱乃黑蛟作怪。可是,那連續下了七天七夜害得黎民百姓苦不堪言的滂沱大雨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實,那也是黑蛟起的禍。相傳,當時守在響水河的黑蛟見何法師一行闖進了龍宮,便心生一計,溜出洞外,引來了“樁巴龍”。樁巴龍是傳說中的孽龍,他的故鄉就在與張家界交界的石門縣境內。當時,樁巴龍正巧回石門給娘掃墓,黑蛟花言巧語,騙樁巴龍到湘西巡游了七天七夜。樁巴龍所到之處,烏云翻滾,電閃雷鳴,大雨滂沱,洪水猛漲,毀壞不少農田和房舍。再加上何法師前往黃龍洞求雨激怒了龍王,才導致湘西當年百日大旱后又連遭特大洪澇災害。
黃龍洞之龍宮
龍王后來知曉原委,便決心治黑蛟于死罪。大家在響水河邊見過,黑蛟一節尾巴被龍王鎮在了寶塔峰下,卻拖著半截身子逍遙法外。黑蛟藏在哪兒呢?原來,黑蛟最后藏到一個叫“迷宮”的地方去了。孫猴王在迷宮逮住了黑蛟,并將它押回龍宮請龍王治罪。黑蛟深知自己難逃一死,不敢面見龍王,躲在兩根石柱之間,嚇得顫顫發抖。龍王令孫猴王處置黑蛟。孫猴王揮起金箍棒正要打去,卻見黑蛟立馬縮成一團,變成一只海螺,緊緊夾在了兩根石柱之間動彈不得。瞧,左邊那個景點,我們稱之為“海螺藏身”。為了防止黑蛟再耍花招,孫猴王又到花果山請來一只神鷹時刻蹲守在旁邊,我們稱此景為“老鷹覓食”。聽說惡貫滿盈的黑蛟被除,龍宮內外,天上人間,一片歡呼,無論是人是物,一個個迅即趕來慶賀。瞧,這兒有從湘西鳳凰匆匆趕到的苗家駝背老人,那里有從新疆伊利遠道而來的維吾爾族老漢;近處這挺立的石柱上有金雞報曉,遠邊那高危的洞壁上有天鵝起舞......龍宮里一根根石柱石筍似人似物,栩栩如生,正向龍王慶賀而朝拜山呼呢!
聽說除掉了黑蛟,財神爺也樂顛顛地帶著兩箱金銀財寶來叩拜龍王。龍宮熙熙攘攘,財神爺走錯了道,誤入后宮,當即被幾位蝦兵蟹將轟出門外。誰知財神爺又闖進龍宮后院,一不小心踩到兩座花池,打了個趔趄,所帶金銀財寶都撒落在兩座花池中。瞧,這座花池里,朵朵金花怒放,如霞似錦,人稱“金花池”;那座花池中,簇簇銀花盛開,如雪似玉,叫做“銀花池”。
且說孫猴王隨唐僧到西天取經,就是仗著龍王當初借給他的“定海神針”,也就是孫猴王手中的如意金箍棒,才一路斬妖除魔保護唐僧完成了使命。此時,且不說孫猴王除了黑蛟,單是孫猴王再次造訪龍宮,龍王也必定大喜。于是,龍王心生一計,先請孫猴王去“銀花池”泡腳,后到“金花池”沐浴,再回龍宮赴宴,一路有樂隊恭迎,時時有侍女相伴。看,那一排亭亭玉立的石珊瑚,宛如一個個站在樂池里的樂妓,相傳那就是“龍宮樂隊”。
黃龍洞之定海神針
當晚,龍王大擺宴席,請孫猴王入座。孫猴王一看,那桌上擺的是金雞燉龍菇、龍參蒸天鵝,他身邊陪的是東洋美女蛇、西洋美人魚。孫猴王不露聲色,一琢磨,莫非龍王老兒要設鴻門宴布美人計討回老孫的如意金箍棒?孫猴王感覺八九不離十,便將計就計,使個魔法以假亂真,而后與龍王一道飲酒作樂。見孫猴王喝得酩酊大醉,神魂顛倒,龍王竊喜。于是,趁孫猴王昏昏大睡之際,龍王偷走了孫猴王身邊的“如意金箍棒”。夜過三更,孫猴王酒醒半分,聽到“金雞報曉”,睜眼一看,方知“寶器”已丟。但回神一想,孫猴王不僅沒將它當一回事,反而暗暗自喜。恰在此時,卻見龍王洋洋得意從后宮而出,站在那高臺上呲牙嚙齒,哈哈大笑道:“猴兒,當初你花言巧語,掠走龍爺之寶,名為借,實為竊......看!龍爺的“定海神針”就立在此地,料你沒膽再從龍爺手中奪走了!”受盡羞辱,孫猴王氣得咬牙切齒,只見它騰空而起,沖龍王緊追而去。龍王與孫猴王展開決斗,打了幾個回合,雖難分勝負,但龍王畢竟年事已高,且戰且退。眼看孫猴王就要得手,忽見一位白發老者飄然而至,立在那“定海神針”旁怒喝道:“大膽潑猴,當初你大鬧天宮,玉帝將你壓在了五行山下。幸虧唐僧收你為徒,老夫念你到西天取經有功,才封你為斗戰勝佛。如今你私闖龍宮,觸犯佛戒......”說罷,一縷輕煙隨起,那白發老者和孫猴王都悄然消逝得無影無蹤了,但見一棵巍然挺拔的“雪松”挺立在此,就像保護神一樣時刻守衛著那“定海神針”。朋友們,看到了嗎?那又高又細的石筍,就是傳說中大禹送給龍王后被孫悟空借去變成了如意金箍棒的“定海神針”,至于它是真是假,那就要問孫猴王了。而眼前這根像寶塔一樣粗大的石筍,如青松傲雪,故名“雪松”。其實,“雪松”的科學名稱叫棕櫚狀石筍,而如此奇特的“雪松”是洞頂滴水及飛濺水共同作用,將溶巖沉淀鈣化后歷經10余萬年才形成的。所以,我們又叫它“萬年松”。
登上高坡,往左拐,那片燈紅酒綠之處就是龍王的“后宮”。后宮乃是非之地,何況今天龍王爺喝高了,龍妃們正侍候龍王在那兒歇息呢。各位在此不宜久留,還是隨阿妹去仔細看看“定海神針”吧。
黃龍洞之觀景臺
“定海神針”是黃龍洞標志性景點,也是張家界十大絕景之一。瞧!它晶瑩剔透,高19.2米,圍徑40公分,兩頭粗中間細,最細處直徑只有10厘米。據科學考證,“定海神針”生長發育已有20萬年,且仍在繼續生長。龍王失而復得的“定海神針”,無論是真是假,如今都堪稱黃龍洞的“鎮洞之寶”。為了體現它的價值,為了切實保護這一標志性景點,1998年黃龍洞景區特為“定海神針”買下一億元巨額保險,創下全國為世界自然遺產購買保險之先河。除了“定海神針”,在大家左手邊還有財神爺丟下的一個大元寶。大家路過此地,千萬不要錯失良機哦。朋友們,只要你來看一看,一月能掙百把萬;如果你去摸一摸,一年可賺一億多。
過定海神針,放眼龍宮,龍王收藏的寶物盡收眼底。在這千奇百怪的寶物中,當屬“黃龍一號”運載火箭、巍然挺拔的雪松、神奇無比的“定海神針”為寶中之寶,也就是龍王收藏的三件珍品。各位朋友,您找對了嗎?
游了龍宮,我們將沿百步云梯而下,再去迷宮。今天來給龍王道喜,大家沒見著龍王,雖然有點遺憾,但阿妹還是建議各位在此跟龍王道個別,大家說好不好?既然大家都不反對,那就請各位面朝阿妹一起大聲回答“好”!哇,大家這一聲“好!”把龍王都驚醒了。如果不信的話,請各位朝我左邊那高高的洞壁上看,一條飛龍是不是在那洞壁上出現了呢?告訴各位,原來此處就叫“回音壁”。
過回音壁,走下石階,抬頭看,頭頂石壁上垂懸著一根酷似人參的鐘乳石。相傳,那是卡普在石青山尋得后特地送給龍王孝敬他老人家的,我們稱之為龍參。再抬頭看對面,一只石鳥倒掛在高高的石壁上,就像一只白天鵝伸著長長的脖子。在此,大家原本可以看到兩顆龍參、兩只白天鵝,但那天龍王招待孫猴王各用去了一半,而今只剩下這一顆龍參、一只白天鵝了,龍王舍不得吃,就一直將他們高掛著供大家觀賞。
從百步云梯而下,看那轉閣樓,相傳那是土家小龍女們的閨房。遺憾的是,今天龍王雙喜臨門,土家小龍女們忙內忙外無暇顧及各位了。要不然,她們一個個會從那閣樓里走來與大家打個照面,說不準哪位土家小龍女看上你們當中的帥哥,請您到閣樓上去坐一坐聊一聊,如果有緣,還可像西蘭和卡普一樣再為世人演繹一段愛情的絕唱呢!
回到寶塔峰,再往前走,一會兒,黃龍洞的精品景點“迷宮”就出現在大家的眼前。且說黑蛟當年遭龍王追殺而四處躲藏,黑蛟最后潛入響水河發現龍女西蘭與她的心上人卡普在猴橋上相會,便痛下毒手將卡普吊在了天柱街旁的石壁上,而后逃之夭夭。那天,黑蛟在響水河發現一條貌似西蘭的娃娃魚就緊追不舍。那娃娃魚逃進了黃龍洞最底層一條狹小的支洞中。黑蛟緊隨其后,跟了進去。在洞里轉悠了好幾圈,黑蛟被當時的場景弄得眼花繚亂。那低矮狹長的洞穴里,石筍、石柱、石幔、石花、卷曲石、石珍珠、石珊瑚等各式各樣的鐘乳石,玲瓏剔透,密密匝匝;那潔白、緋紅、紺紫、嫩綠等顏色各異的鈣質晶體,不染塵埃,晶瑩閃爍。黑蛟想,那真是一個神秘的洞啊!此洞遠離龍宮,那不是它正要尋找的藏身之處么?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黑蛟心里正樂呼呼呢,沒想到那娃娃魚轉眼間卻無影無蹤了。黑蛟極不甘心,便守在洞口一個勁兒吸水,直到把水吸干了,也沒見那娃娃魚蹤影。黑蛟正納悶兒,哪知孫猴王尋到此洞,將黑蛟逮了個正著。
黃龍洞之迷宮
原來,此洞就是迷宮。迷宮離龍宮甚遠,長138米,寬約10米,平均高度3米。走進迷宮,越往前行,空間越來越小,洞穴越來越矮,鐘乳石越來越密。大家穿行在龍宮,一不小心,弄不清是你碰到了鐘乳石,還是鐘乳石撞擊了你。而此時,我們才真切體會到迷宮的“迷”所包含的多重含義,也才真正領悟到全國人大前副委員長鄒家華揮毫題詞“中華江山多嬌姿,黃龍迷宮競折腰。”時的切身感受。何況專家們說,迷宮里的鐘乳石就像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正處于成長發育階段。土家人有句俗語,“男人頭,女人腰,只許看,不準撈。”其中的“撈”字,在土家語中就是“碰”和“摸”的意思。所以,大家游覽迷宮,一定要像阿妹一樣彎著腰小心翼翼地前行。
來到迷宮深處,瞧,那細如吸管的鐘乳石,上面石壁上還在一個勁兒滴水,那就像一位嗷嗷待乳的娃兒張著小嘴不停地吸允著母親的乳汁,似乎在向人們講述著他那幸福而甜蜜的童年故事呢。立在此地,請看,那石幔披褶戴皺,猶如落地窗簾;那石裾結穗垂纓,恰似配環戴玉;那石柱頂天立地,彷若彪形大漢......眼前一個個景物就是一幅幅美麗的素描山水畫。無怪乎,聯合國官員桑塞爾見到此景時發自內心說:“這是我所見到的溶洞石筍最集中,神態最逼真的地方。”
走過迷宮的盡頭,朋友們會問,黑蛟當初追趕的那條娃娃魚藏在哪兒呢?請看,原來它變成了一塊巨石懸在了半空。可是,它怎么看也不像一條娃娃魚啊!朋友們,黑蛟當初追趕的并不是真正的娃娃魚,而是龍王從洞庭湖請來的鯉魚精。那天,鯉魚精見黑蛟潛入了響水河,她便化作一條貌似西蘭的娃娃魚引黑蛟上鉤到了迷宮,沒想到黑蛟貪心不死把迷宮里的水吸干了,那娃娃魚最后變回成一條大鯉魚,靠在這鐘乳石旁懸在了半空中。
在返回的途中,請看迷宮里還殘留著海水沖擊的沙石,這又如何解釋呢?朋友們,看到這些沙石,我們最終找到了一個有力的證據。據科學考證,在三億八千萬年前,黃龍洞地區是一片汪洋大海,沉積了可溶性強的石灰巖和白云巖地層,經歷漫長的年代開始孕育成喀斯特地貌,直到6500萬年前地殼抬升,出現了干溶洞,然后經巖溶和水流作用便形成了如今的地下奇觀。由此可見,作為世界溶洞“全能冠軍”黃龍洞的精品景點,迷宮不僅有極高的旅游觀賞價值,還有很高的科研價值。
出了迷宮,穿過時空隧道,然后走完長長的水上長廊,大家就隨阿妹從古老的黃龍洞地下魔宮穿越回到了如今21世紀的田園牧歌生態廣場。
三、哈利路亞音樂廳
朋友們:還記得我布置的思考題嗎?這幢綠色斜坡屋頂的建筑是什么呢?“音樂廳”、“劇場”?大家看這座石碑,答案就寫在石碑上:“哈利路亞音樂廳”,那是出生于湘西鳳凰古城的中國著名繪畫藝術大師黃永玉先生的親筆題名。“哈利路亞音樂廳”原名張家界劇場。2008年12月,來自美國好萊塢的攝影師漢森在張家界拍攝了大量風景圖片,其中“南天一柱”(又名“乾坤柱”)成為美國科幻片《阿凡達》中“潘多拉星”一大勝景“哈利路亞山”即懸浮山的原型。2010年1月25日“南天一柱”被正式更名為《阿凡達》“哈利路亞山”。此后,黃龍洞劇場也相繼更名為“哈利路亞音樂廳”。
眼前這座石碑完全仿照張家界著名景點“哈利路亞山”(乾坤柱)打造。哈利路亞是希伯來語,中文意思是“贊美上帝”。對這兩起更名,社會各界褒貶不一。然而,藝術無國界,正如黃龍洞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文智先生所說,“南天一柱”更名為《阿凡達》“哈利路亞山”,黃龍洞劇場更名為“哈利路亞音樂廳”,用意是“上帝的山”和“上帝的音樂廳”都在張家界。哈利路亞作為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不同膚色的人們所熟知的一個符號,希望能讓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膚色的人在此找到共鳴。
張家界中旅接待的俄羅斯旅游團游覽黃龍洞后合影
哈利路亞音樂廳建筑面積4970平方米,坐落于黃龍洞生態廣場一角,依山傍水,環境極佳。放眼望去,那框剪式的建筑結構、綠茵花草覆蓋的斜坡屋頂、青石頁巖構成的音符弦線幕墻,無不與周圍的自然山水相融合。作為2008年度《中國建筑環境藝術獎》得主之一,哈利路亞音樂廳不愧為俞孔堅大師的又一杰作。如今,“張家界國際鄉村音樂周”已落戶張家界。自2009年起,兩年一度的“張家界國際鄉村音樂周”開模式和閉幕式都在哈利路亞音樂廳隆重舉行。此外,哈利路亞音樂廳每天還向中外來賓呈現一臺3D技術和舞臺藝術完美結合的原生態文化節目《煙雨張家界》,向世人演繹美麗而神秘的張家界民俗風情。
乍看上去,哈利路亞音樂廳就像一塊鑲嵌在這秀美山水之間的翡翠碧玉,但仔細一瞧,稍略尋思,那新穎獨特的建筑就像一頁頁翻開的書。設計大師如此匠心獨運,似乎已告知人們并印證了阿妹先前所說:黃龍洞是一部塵封許久卻已展開等待世人閱讀的文化寶典。常言道,有緣千里來相會。今天,大家隨阿妹一起穿越時空隧道盡情地游覽了神秘的黃龍洞,酣暢地誦讀了這部厚重的文化寶典。對此,阿妹深感榮幸,并謝謝大家的合作。今天的黃龍洞之行,大家如果感到快樂,就請告訴您的家人和朋友;如果感到遺憾,還請各位批評指正,您的意見將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您的建議將是我們改進的目標。朋友們:一會兒,大家或將前往哈利路亞音樂廳分享那賞心悅目的《煙雨張家界》文化盛宴。然而,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在即將離別之際,阿妹縱有千言萬語也無法表達此時的心情。現在,就請大家排好隊,一邊接受阿妹最后頒發給大家特別的獎品----團體合影,一邊接受阿妹對各位真誠的祝福(歌曲《我們相見又分手》),并就此作為彼此的紀念和最后的道別吧!
(歌詞:我們相見的時候,熱情洋溢在心頭,這情景還沒看夠,我們又要分手。歌聲代表我的心,掌聲陣陣暖心頭,今夜里我們一起,把歡樂撒向九州。我們相識雖然短暫,但愿友誼天長地久。讓我們一起干杯,離別酒,各位朋友,各位朋友,祝你們健康長壽......)
(鄭重聲明:本文系唐敦華原創,版權歸黃龍洞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如需轉載請務必與版權方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