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調風水,讓對方死心踏地愛你
79 2025-09-10
香格里拉虎跳峽(4A)
地址: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虎跳峽鎮
峽內礁石林立,有險灘21處,景色壯麗
受地震影響,為保證游客安全,景區暫停營業。請前往迪慶的游客妥善行程,注意人身安全。虎跳峽距離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縣城60公里,這條峽谷在金沙江上游,全長18公里,分上虎跳、中虎跳、下虎跳三段,迂迥道路25公里,東面為玉龍雪山,西面為迪慶的哈巴雪山,峽谷垂直高差3790米。僅約30余米,相傳猛虎下山,在江中的礁石上稍一腳,便可騰空越過,故稱虎跳峽。峽內礁石林立,有險灘21處,高達10來米的跌坎7處,瀑布10條。在麗江境內進入虎跳峽,應從麗江縣的大具鄉進入,這里實際上是虎跳峽的下虎跳地段。經中虎跳、上虎跳達迪慶州的橋頭鎮,前往大具鄉游賞虎跳峽,在麗江地區汽車客運站購票,票價約23.5元。徒步跋涉虎跳峽一直在外國游客中非常普遍,但近年來在越來越多的國內旅游者中也流行開來。
建水燕子洞風景區(4A)
地址: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面甸鎮瀘江河峽谷
古樹生于崖間,數十萬燕子出沒其中
燕子洞風景區被稱作"洞幽燕奇,南天一絕"的燕子洞位于古城建水東30公里群山環抱的峽谷間,屬于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燕子洞以古洞奇觀、春燕云集、鐘乳懸匾、采燕窩絕技等獨特景觀著稱于世。洞外古樹名木生于絕壁陡崖之間。3萬多平方米的自然林地,枝繁葉茂,有數十種鳥棲息。洞內外巖壁上巢居著數十萬只白腰雨燕。每年春夏期間,群燕飛來,如萬箭齊發。數十萬燕子出沒其間,呢喃之聲不絕于耳,燕聲和著水聲,在洞內共鳴,匯成一曲聲震山谷的溶洞交響樂。燕子洞盛產燕窩,當地農民徒手攀登上50多米高、450米長的洞頂,在鐘乳叢中采集燕窩,驚險的場面令人驚心動魄。溶洞一分為二,一干一濕,一上一下,上為干洞,下為水洞。干洞形似一巨大天生橋,兩面透光,洞廳寬敞可容數千人,傍山依勢自成―組石殿、石臺,筑有凌空棧道和空中游廊。石殿中鐘乳石幔低垂,石簾相掩,數十塊摩崖石刻及詩文碑刻遍布洞中,與水洞口的鐘乳懸匾遙相呼應。鐘乳懸匾是燕子洞獨有的奇觀,在離河面50多米高的洞頂懸垂的鐘乳上,掛有歷代的上千塊匾額,都是當地農民徒手攀登懸巖絕壁掛上去的,令人驚嘆不已。瀘江河奔騰入洞,氣勢雄偉,十分壯觀。燕子洞的奇美絕倫還在水洞。由于千百萬年急流的沖刷和溶蝕,洞中峭崖嵯峨,鐘乳垂懸,千姿百態如鬼斧神工之作,探索其間,如游海底龍宮、藝術殿堂、神話世界,真可謂古、奇、幽、深。
溶洞奇觀
在洞內3千米曲折蜿蜒、高低起伏的游覽線上,分布著3組規模宏大的巖溶景觀,每一景區各呈現出形形色色的鐘乳群,整個水洞大小廳堂數十個。
地下水洞
奔騰入洞庭湖形成的地下水洞全長4千多米,洞口高50多米,寬30米,氣勢雄偉,十分壯觀。
阿廬古洞(4A)
地址: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瀘西縣中樞鎮瀘源洞村
洞外有泉,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洞下有河
瀘西縣位于紅河州東北部,地處烏蒙山脈南端和袁牢山脈北端之間,最高海拔2459米,最低海拔799米,交通便利,氣候良好,是旅游休閑度假的好地方。阿廬古洞位于距昆明160多公里的瀘西縣境內 ,是一組典型的巖溶地貌地下溶洞群,是一個有著九峰十八洞的古老神奇的地下洞府。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就曾神迷于此,兩次入洞考察,留下了“瀘源之水涌于下穴,瀘源之洞群于懸巖”的名句。瀘西山川秀麗,是一個以喀斯特地下巖溶和江、湖、瀑泉、自然景觀為主體,古老的民族文化,獨特的 民族風情為輔的溶洞群。她有瑰麗多姿的溶洞群,險要秀麗的南盤江,如詩如畫的湖光山色,瀟 灑多變的瀑布群,幽靜多情的泉水,中心景區譽為“云南第一洞”。奇特的景觀,典雅的環境、富麗的設施,優質的服務,已具規模的旅游城市,深深吸引了海內外游客。
阿廬古洞又叫瀘源洞,是一個規模宏大的溶洞群,它是宋、元時云南三十七蠻部之一“阿廬部”的穴居點,其名亦是由此化來。它的主洞體由瀘源洞、玉柱洞、碧玉洞、玉筍河組成,三洞一河全長 三千余米,洞景具有古、奇、絕的特點,洞外有泉,洞中有洞,洞中有天,洞下有河,還有各種石筍、鐘乳、石柱、石漫、石鐮、石瀑、石花……等,千姿百態,應有盡有;以及各種天造的“雄獅怒吼 ”、“古蓮倒懸”、“飛龍戲瀑”、“三象馳原”、“古龜望月”、“鱷魚凌空”、“犀牛出海”、“天然壁畫”、“魏王點兵”、“擎天玉柱”、“九龍出海”、“阿細跳月”等形象栩栩如生,展現 了大自然生機盎然的無窮樂趣。
游玩景點玉柱洞+碧玉洞
出瀘源洞5米,即入玉柱洞。可沿洞外石階上攀觀覽青峰聳立。洞口石鐘乳垂掛如簾,開狀別致。全長800余米,為宮殿式溶洞,由10余個規模不同,形態各異的廳堂組成,最大奇堂長70余米,寬30余 米,規模宏大。出玉柱洞,沿林蔭小道西行350米,或乘旅游索道,便到碧玉洞入口。洞口位于祭龍山腰,洞穴為峽谷式深洞,洞穴延伸嚴直,少有大廳,全長720米。洞內鐘乳石色如碧玉,故名碧玉洞 。洞中玲瓏剔透的卷曲石、阿廬玉、石盾(20余平方米)、石編鐘為阿廬古洞珍品。
游玩景點玉筍河+透明魚
玉筍河為地下暗河,位于瀘源洞,玉柱洞垂深15米之下,洞口位于玉柱洞中,全長沙余米。河水由北向南流動,流速緩慢,0.02米/秒,流量12各/秒,常年不涸。河道寬8米-12米,中心頂高5米,最 高處10處。游覽只能乘人力之舟,每舟乘6人,無陸路通行。在玉柱洞垂深十五米處,有一條可供廣大游客一飽眼福、長達八百多米的玉筍河,水流緩漫,清澈見底,常年不枯。被稱稱洞中一絕的“水中 石筍”和珍稀魚類透明魚,從外表可清晰的看到里面的骨骼及五臟六腑,實屬舉世罕見的珍稀魚種,觀者無不稱奇,這更為玉筍河增添了神秘色彩。
游玩景點玉柱洞+碧玉洞
石花千姿百態,幾乎具備了地質巖溶學所定義的所有景觀,且各具形象,諸如彩霞迎賓、古蓮倒懸、幽谷神鐘、古龜望月、魏王點兵、天造神物等等,維妙維肖,非造化之功不可為。
元謀土林(4A)
地址:云南省楚雄市元謀縣物茂鄉土林街1號
元謀土林是一種土狀堆積物塑造的、成群的柱狀地形,因遠望如林而得名。土林一般出現在盆地或谷地內,反映了古地理變遷和地貌發育過程。一踏進土林,那千姿百態的造型,就仿佛使人進入另一個新奇的天地。有的土柱如錐似劍,直指藍天;有的像威嚴武士,整裝待發;有的如亭亭少女,凝視遠方;有的土柱頂上雜草叢生,間或長有野花;有的砂石壘壘,裸露身軀……當然,各種形態的土柱是混雜分布的,這就使得土林形成了豐富多彩,變化層出不窮的姿態,令人嘆為觀止。但只要走進土林,你就會發現這些土林多由沙粒、粘土組成。據科學工作者考察,其中還有豐富的動植物化石,如巨大的櫟屬性硅化木、劍齒象、中國犀、劍齒虎等等。它們是距今兩百萬年前早第四紀積淀下來的,砂子和粘土中含有少量鈣質膠結物,間或夾雜一些鐵質結合體。由于這些土壤在漫長的歲月中,不斷吸水、膨脹;失水、收縮,致使地面龜裂;加之雨水延裂縫沖刷、流動,久而久之,裂縫逐漸加深、擴寬、延長,土柱逐漸顯露、增高,因而形成土林。土柱身上雜有的石英、瑪瑙等,顯露出來后,在太陽的照射下,放出奇異的光彩。
鐵帽型土林
鐵帽型作為一種典型的土林類別。上頭的
尖筍型土林
尖筍型的土林,其組成物質主要是沙和粘土,膠結較松散,頂部也沒有膠結堅硬的遮擋層,形態像碩大的雨后春筍,又像寶塔的尖頂,其高度一般為5-10米。
珠江源(4A)
地址:云南省曲靖市沾益縣境內的馬雄山麓
天高云淡,盡享大自然的無限風光
“三冬少冰雪,四季盡蔥蘢”的珠江源頭天高云淡、山黛氤氳,奇景妙象,憑借“山、水、樹、洞、花”五大優勢,1999AA”級景區。目前,珠江源風景區已建成了入口區、源頭區、休閑區、果園區、運動區、山林區和探源懷古區,這七大景區現已各具特色,風格迥然。在珠江源風景區”“伏地松”其實就是華南松,按理它應該高大挺拔,但是在馬雄山,由于氣候與海拔等因素,它只能伏著地面生長,密密匝匝的樹干虬龍扭曲著,這種悖理生存成為珠江源的一大稀奇景觀。人們踏進這一景地,身高不足一米的“伏地松”纏纏綿綿的絆住人們的褲腳,似有萬語千言傾訴。人們在同情它的時候,又親切地給它取了一個名字叫“留客松”,那里森林蓊郁,一叢叢野竹青秀挺拔,在百年古樹老滕相互攀纏的領域里獨樹一幟,形成古老與新生的強烈反差。在珠江源;博覽古今,文筆精美的有珠江源碑記;晨鐘幕鼓,回音空靈的有珠源禪寺……僅從欣賞自然來說,珠江源可謂天高云淡、山黛氤氳,奇景妙象可一路無語陪伴你,盡享大自然的無限風光。
特色
景區擁有得天獨厚的水文條件,有“一水滴三江,一脈隔雙盤”的奇異景觀。
劍川石寶山(4A)
地址:云南省大理市劍川縣城西南25公里處
雕刻精細、形象生動、內容獨特
劍川石寶山位于劍川縣城西南25公里處,因山上的紅砂石成龜背狀裂紋,如獅似象像鐘,得石寶之名。這里林木茂盛、石趣無限,廟宇別致,景色獨特,尤以石窟和摩崖造像而聲名久遠。山中開鑿于唐宋年間的石窟,享有“西南敦煌”的美譽,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些藝術瑰寶有:17個雕刻精細、形象生動、內容獨特、地方民族色彩濃郁的石窟。這些石窟分布在石寶山的石鐘寺、獅子關、沙登箐3處,綿延六七公里的地帶,約造像140軀。
白族所崇信的佛教密宗神祗在這里栩栩如生;閣羅鳳出巡的宏大場面也不再神秘,為尋常老百姓可目睹;善男信女們還在神佛邊虔誠地跪拜“阿央白”,祈求子孫。石窟所選細奴邏、閣邏鳳、異牟尋三代南詔國主,是三個極有代表性的人物。透過這些形象,反映了南詔一代歷史。它既是南詔藝術珍品,也是富貴的民族史料,為后人研究南詔的政治、軍事、文化,以至服飾、風尚等都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其次是栩栩如生的宗教人物。在石窟中雕像最多的,是宗教人物。如觀音、阿難、迦葉、文殊、普賢、八大名王、多聞天王、增長天王等等。這些形象,大都雕刻精細,形象生動各有個性。如:同是觀音,在雕刻家的手下,形象各不相同:有悉面觀音、甘露觀音、細腰觀音等等。這些白族的文化和歷史都被先人以細膩典雅的石斧留在了石壁上,天地間。沒有絢麗的色彩,沒有造作的神態,沒有拘謹的莊嚴,一切都顯得那么優雅、純厚和生動。到石鐘山來吧,來聽一聽白族人民的歷史來看一看這些震撼人心的石窟。到石寶山旅游的最佳時間是農歷7月末8月初,一年一度的傳統歌會令人流連忘返。
梅里雪山(4A)
地址:云南省迪慶州德欽縣云嶺鄉西當村
感受冰川的奇美,享受無與倫比的美景
梅里雪山屬于橫斷山脈,位于云南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和西藏的察隅縣交界處,距離昆明849公里。梅里雪山屬于怒山山脈中段,處于世界聞名的金沙江、瀾滄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區。梅里雪山北與西藏阿冬格尼山,南與碧羅雪山相連接,相傳共有山峰有13座,稱為太子十三峰。梅里雪山主峰卡瓦格博,位於東經98.6°,北緯28.4°,海拔6740米,是云南海拔最高的山峰。 在藏文經卷中,梅里雪山的13座高峰,均被奉為“修行于太子宮殿的神仙”,特別是主峰卡瓦格博,被一些人尊奉為“藏地八大神山之首”。
梅里雪山以其巍峨壯麗、神秘莫測而聞名于世,早在30年代美國學者就稱贊卡瓦格博峰是“世界最美之山”。卡瓦格博峰下,冰斗、冰川連綿,猶如玉龍伸延,冰雪耀眼奪目,是世界稀有的海洋性現代冰川。山下的取登貢寺、袞瑪頂寺是藏民朝拜神山的寺宇。每年云南、西藏、四川、青海、甘肅的藏民都要前來朝拜,有濃郁的藏族習俗,是人們登臨探險的旅游圣地。
雪融化后從卡格博峰留下來,有人在笑農大本營放馬,這是一個風景極美的地方。現在的笑農大本營已經是梅里雪山 雨崩六日游的一個重要旅游景點,喜歡徒步和探險的驢友們都到會大本營,站在雪山腳下,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懷念登山英雄,感悟人生。
雪山觀景有幾個地方比較理想,一是214國道下了白茫雪山,可以看到了梅里雪山全景,但公路狹窄,不宜久留。二是霧農頂觀景臺,從中甸方向進入德欽的214國道上,離德欽縣城約15km,建有13座白塔,地勢開闊,頗為壯觀。三是飛來寺燒香臺,飛來寺村位于德欽往西藏的214國道上,離德欽縣城約11km,當地藏民及過往行人均在此燒香祈褔,此乃觀日出日落之佳境。現在飛來寺燒香臺已經成為了一個功能齊全的旅游地,餐飲食宿酒吧都有,絕大部分游客都住在這里,觀日出日落,去雨崩和明永也最為方便
師宗鳳凰谷(4A)
地址:云南省曲靖市師宗縣鳳凰谷景區
感悟生命、享受生命、超越生命三重境界
天工有緣惠靈秀,造化何獨鐘師宗。師宗不但有優美的自然風光,這里“十里不同族,五里不同俗”,民族文化特色鮮明,民族風情濃郁。色彩斑斕的民居、服飾、節日、婚嫁盛典、禮儀習俗、農耕方式、飲食、音樂歌舞則是令人流連忘返的獨特文化風景線。
境內群峰疊翠,溪河縱橫,地形地貌奇特,形成了“一山分四季,谷坡兩個天”的立體氣候,成就了絢麗多姿的自然景觀。這里自然風光優美,多姿的中國最古老杜鵑花自然群落、世界地質奇觀——英武山風景區百花斗妍,萬頃杜鵑艷驚天下,珍奇異木遍布山野,高原草甸充滿異國情調,動植物物種多樣性在這里得到集中體現,被譽為天然大花園、天然植物園、天然動物園、天然菌子園、天然野果園;懸崖峭壁、怪石磷峋,組合了英武山奇特的“奇石園”、“天路”奇景。
這里歷史文化積淀深厚,是清咸豐皇帝的老師何桂珍,岳陽樓長聯作者竇垿等文化名人的故鄉。林則徐感嘆師宗,徐霞客陶醉師宗。多姿的自然風光,多彩的民族文化,使師宗成為“師法自然、萬綠之宗”的旅游勝地。
被中法溶洞專家測定的世界第一高洞的鳳凰谷,洞口高218米,洞口外形陰柔婉致,天工造物,與藏于盧浮宮的世界名畫“生命之門”如出一轍。這一奇景無不使人產生對人生、生命的感悟。美麗的“世外桃源”,碧波蕩漾的“女兒湖”,魚泳清波、悠悠流淌的五條河盡展鳳凰谷景區多彩的畫卷。此外,境內還有南丹天然大佛;亦真亦幻的五龍云海;綠野千頃,牛羊成群,展現高原牧場風光的老場天然牧場;黑爾風景區、梯田層疊交錯、色彩流動、瀑布險秀飄逸、民族風情濃郁;古樹參天的丁累大箐和翠云山原始森林及名人古墓;萬峰湖的湖光山色,水質優良的葵山溫泉,白鷺翔集的鷺鷥村等待開發的妙景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