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第一中學 肖俊超
新高三的同學們即將開始高三一輪復習了,地理學科的內容多而雜,要求學生既要有較強的文字分析整合能力,又要具備較強的邏輯處理能力。在一輪復習中要做到查漏補缺,掃除知識盲區。在此,我給大家一些復習建議。
一、狠抓基礎,提升能力
一輪復習要狠抓基礎。所謂基礎,指的是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維過程和基本的地理素養。高考試題無論怎樣變化,都是對基礎知識的不同演繹和遷移。一輪復習正是對基礎知識進行全面盤點的階段,對于知識力爭做到“當天內容及時消化,每單元知識及時鞏固”,力爭吃透每個知識點。
高考對于地理學科能力的考查主要有以下方面: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的能力;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具體來說包括地圖基本技能;時間計算;等值線判讀;原理示意圖、景觀圖分析;資料閱讀與信息提取、認定、判斷及反思技能;描述某一地理規律和原理的能力;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間結構和發展變化;比較分析評價地理事物等。
二、圍繞主干,突出重點
高考注重對主干知識的考查。高中地理知識的核心應圍繞“人地關系”這一主線。地理學習的支柱是對教材的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我們要學會整合知識點,把需要學習的信息、掌握的知識分類,做成思維導圖或知識點卡片,這樣會讓你的大腦、思維條理清晰,方便記憶、溫習、掌握。同時,要學會把新知識和已學知識聯系起來,不斷糅合、完善你的知識體系,復習時不僅要依靠老師的引導,更要自我消化,圍繞課堂上老師的教學思路進行整理、歸納,這樣能夠促進理解,加深記憶。
自然地理部分主要由地球的運動、大氣運動、水體運動、巖石圈運動等單元要素構成。復習的過程中要注重從“點”到“線”,從“線”到“面”的復習流程,先從細化知識點出發,將知識點逐一擊破,弄清地理現象背后的形成原理,穩扎穩打。當“點”的累積達到一定水平后,開始注重知識點歸類,將各部分的知識點按照形成順序和因果關系歸類成“線”,最后連“線”為“面”,綜合運用地理環境整體性和差異性的知識來解決問題。
人文地理部分主要由人口、城市、農業、工業、交通、環境等內容構成。這部分相比自然部分要好理解,在復習時,重點圍繞“區位”這一核心內容,構建自然與人文之間的聯系,從生活實際去思考,多角度分析問題,培養綜合思維。
區域地理部分一般多采用比較法進行區域分析,先通過經緯網、區域輪廓、城市、山脈、河流、海陸位置等地理要素確定區域位置,其次通過添加統計圖、表格等對該地區的地理事物進行描述或分析,再次從人地關系協調發展的角度對區域發展問題和資源開發利用提出建議和意見,通過案例分析考查學生綜合能力。
三、總結方法,養成習慣
一是學會讀圖。地圖是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高考試題也往往以地圖為切入點,近年來高考試題的采點甚至出現微觀、局部地區,這就要求同學們有很強的讀圖能力和區域定位能力,因此一定要學會讀圖,將圖中的隱含信息挖掘出來,我們要做到看清圖、看懂圖、理解圖,平時注重讀圖、訓練,只有把所有的知識都落實到地圖上,才能切實提高解題能力。
二是規范答題。地理學科的練習量遠沒有數、理、化、外等學科大,也沒有必要進行所謂的大量、高難度的訓練。我不建議同學們大搞題海戰術,而是要對高考題及典型例題深入推敲,做題要學會反思、歸類,整理出對應的解題思路。遇到錯的題一定要認真整理,當我們進行考前復習的時候,它們是重點復習對象,保證不在同樣的問題上再出錯、再丟分。對于綜合題,我們要把所學知識靈活應用,必須有系統、有條理,這樣才能應用得得心應手。同時還一定要注意用地理語言答題,一定要注意語言的專業性,這都是平時積累的結果。課本是我們學習規范地理語言的重要工具,從現在起,同學們應盡量使用教材語言進行表述和記憶,逐步形成良好的語言表述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