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一段來自央視《經典詠流傳》的視頻在網上瘋傳,震撼了無數人。
視頻主角是一位74歲高齡的老人,他身穿銀灰色西裝,一把吉他背在身后,猶如仗劍行走江湖的大俠。他用一把吉他與800多年前的辛棄疾一起豪放對唱,飽含熱淚吟唱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一開嗓,所有觀眾都震住了。
雖然身材削瘦,白發稀落,但他脊梁挺拔,眼神堅定,頭顱高昂,隱隱透出一股淡然的霸氣。他親自為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譜曲編曲,這是第一次登上舞臺亮相。
一位是千古流芳的豪邁詩人,另一位是神秘隱忍的老翁,這首歌究竟會碰撞出什么火花?
前奏一響,失真吉他劃破空氣,炸裂的鼓點瞬間點燃熱血,連評委都震驚地捂住嘴巴。
他的聲音高亢中帶著沙啞,極具穿透力,猶如一頭盤踞在草原的蒼老雄獅,發出低沉的怒吼。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他抱著吉他暢快淋漓地掃弦,一邊跟著節奏搖晃身體,沉醉不已。歷盡滄桑的聲音里充滿故事,寥寥幾句營造出詩詞中的畫面感。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
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詩詞的點睛之處,歌曲也推向高潮,老人揮舞手臂,直指蒼天,滿腔熱血激情迸發!
這位年邁而熱血的老人,究竟是什么來頭?發生過什么故事?
他就是臺灣流行樂壇教父——陳彼得。
在廣州市郊僻靜處的一棟居民樓里,陳彼得租下12平米的門面,開了一家名叫77G的餐館。餐館里賣臺式快餐和奶茶,也賣成都擔擔面。他親自采購、親自掌勺、親自招待客人,每天系著圍裙忙得不亦樂乎。
周圍的居民只認他是餐館老板,路過時會打趣,“什么時候再做哨子面啊?” 陳彼得樂呵呵附和著。幾乎沒有人知道,這個一身油煙味兒、貌不驚人的老頭兒,竟然是臺灣樂壇教父級別的人物。
他創作金曲無數,曾經伴隨了幾代人的成長。你到我身邊帶著微笑的《遲到》、阿里,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個快樂的青年的《阿里巴巴》。
他是臺灣流行音樂第一推手,一手捧紅費玉清、鳳飛飛、高勝美、楊鈺瑩,稱霸70、80年代的臺灣樂壇。無論你是無名小卒,還是歌廳駐唱,只要唱一首他寫的歌,第二天準能紅遍大江南北。
但是,他在名氣極盛時選擇歸隱,在北京給竇唯、何勇等內地第一批搖滾人錄音,在廣州開餐館樂得逍遙……這30年來,陳彼得的坎坷經歷足以書寫一部傳記。
1947年,陳彼得出生于成都。他的父親是廣東潮汕人,母親是成都人。3歲時的他尚還懵懂,便隨父母舉家遷到臺灣。從此故鄉隔著一灣淺淺的海峽,只剩稀薄的記憶。
大學時期,懷著對音樂的狂熱,他開始到各大歌舞廳駐唱。他還自制一把電吉他,和陶大偉(陶喆的父親)組建樂隊,成為臺灣最早一批流行歌手。
他不愛唱當時臺灣流行的音樂,而是沉迷于披頭士、貓王等搖滾歌曲,抱著吉他反反復復練習。
他十分反感當時大行其道的情歌,在鄧麗君當道的年代,他發誓要改變臺灣歌壇軟綿無力的現狀。
隨后,他一氣呵成地創作出許多經典,奠定了臺灣音樂教父的地位。
他為費玉清寫下《一剪梅》《幾度夕陽紅》,費玉清立刻大紅大紫,人人尊稱“小哥”;他為劉文正寫下《遲到》《一段情》,原本不溫不火的劉文正馬上聲名遠揚;他為楊鈺瑩寫下《等你一萬年》,為陳明寫下《燈火闌珊處》,助力兩人的歌唱事業達到巔峰。還有鳳飛飛、高勝美、歐陽菲菲等歌手,都因為唱過他創作的歌曲而走紅或者愈發大紅大紫。
自此人們戲稱陳彼得為“救火員”,那些不紅的歌星,只要唱一首他寫的歌,百分之百會火遍大江南北。陳彼得創作的先鋒性在于,他第一次引進西方流行樂,融合了R&B、搖滾、迪斯科舞曲等時髦的元素,引領全國兩岸流行樂的風潮。
“創作《阿里巴巴》的時候,臺灣流行《小城故事》這類歌曲,雖然好聽,但沒有朝氣和活力。當時,我想走出這種情歌模式,所以選擇了迪斯科舞曲。”
最后的結果是,“阿里,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個快樂的青年”這首動感十足的歌曲在80年代的大街小巷肆意流傳,婦孺皆知。之后陳彼得選擇回到大陸定居,拋開過去“臺灣流行樂教父”的輝煌,開始過上半歸隱的生活。
陳彼得這一生,輾轉于海峽兩岸,經歷過眾星捧月的輝煌,也經歷過被拋棄被封殺的低谷。但即便是皺紋叢生、滿頭白發,他的脊梁始終挺拔,因為他始終沒放棄對音樂的一腔熱愛,也沒放下肩膀上的重任。他想讓后輩們看看,什么是真正的音樂,什么是真正音樂人的風骨,什么是真正時代老人的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