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錢的“開運眉”,別再忽悠人了
144 2025-07-24
“板凳定向顯靈通,人丁興旺在族中,管氏宗祠今猶在,芒筒壩人稱楊公”。于都寬田的管氏宗祠相傳是楊公為管氏家族親自擇卜定向所建,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是楊公留存下來的作品,十分有考察研究價值。
2025年2月28日,三僚廖公地理文化研究會會長廖炎暉率第26期楊公地理研學班一行20余人,赴江西于都寬田鄉楊公村芒筒壩考察管氏宗祠。此次活動以"傳承楊公風水絕學,弘揚贛南地理文化"為主題,通過實地踏勘與學術研討,深入探尋楊筠松風水文化的歷史脈絡與實踐智慧。
管氏宗祠始建于唐末,相傳為楊筠松以板凳定向法為管氏擇基所建。宗祠選址極為考究,位于梅江形成九曲水的轉折處,呈現出右水倒左的態勢。乾水上堂,水口出午方,下砂關欄交鎖,構成了絕佳的風水格局。從風水堪輿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布局有利于聚氣藏風,為家族帶來繁榮昌盛。這座占地千余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完整保存了"三進二天井"的典型贛南宗祠格局。學員們在廖炎暉會長的帶領下,逐一考察了牌坊式門樓、藻井戲臺、"繼述堂"匾額等建筑特色。當行至"尚羲祠"時,看到供奉的楊筠松雕像及"風水先師名揚四海"的楹聯,學員們紛紛駐足致敬。
"大家看這圍墻,不同于別的宗祠圍墻,管氏宗祠的鏤空圍墻有不同的風水意義!”第一調和陰陽,促進氣流循環傳統風水強調“藏風聚氣”,但祠堂作為祭祀場所,需平衡陰陽。鏤空設計可能避免圍墻完全封閉導致的“陰氣過重”,通過孔隙引入陽氣,調和祠堂內部氣場。例如,梅江的“九曲水”格局本身具有聚氣功能,鏤空圍墻或為輔助水勢流動,避免氣滯。"楊公當年選址時特別注重龍、穴、砂、水的配合,你們看這梅江形成的九曲水,正是《葬書》中吉地不可無水的生動體現。"
第二與整體風水布局呼應 管氏宗祠選址于梅江九曲水轉折處,乾水上堂、水口出午方,形成“右水倒左”的聚氣格局。鏤空圍墻可能通過特定鏤空圖案(如八卦、祥云等),強化水流與氣場的互動,形成“氣通水活”的效果。
第三化解形煞或增強吉位若圍墻外存在不利形煞(如尖角、直路沖射),鏤空設計可通過分散或引導煞氣來化解。同時,鏤空部分若朝向吉位(如生氣方、延年方),可吸納吉氣,增強祠堂的庇護作用。
在當晚的座談會上,學員們結合考察所見展開熱烈討論。來自福建的學員林某提出:"管氏宗祠的板凳定向傳說,是否與《陽宅十書》中的坐山朝向理論有關聯?"廖會長對此作出深入闡釋:"這個傳說恰恰反映了楊公因地制宜的實踐智慧。板凳作為臨時測量工具,體現了法無定法的風水哲學,與《葬書》乘生氣的核心思想一脈相承。"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研學班特別設置了"羅盤實操"環節。學員們在廖會長指導下,學習使用傳統羅盤進行"格龍"、"立向"、"消砂"等操作。"羅盤的天池必須水平,十字線要對準子午,這是楊公風水術的基礎功夫。"廖會長邊示范邊強調,"二十四山向的分金差之毫厘,便會謬以千里。"
為期三天的戶外考察活動,不僅讓學員們領略了楊公風水的精妙,更深刻體會到文化傳承的責任感。結業儀式上,廖炎暉會長在總結講話中強調:楊公風水的智慧,既在《撼龍經》的字里行間,也在這鏤空圍墻上的方寸之間。希望大家能像楊公那樣,在傳承中創新,讓古老的風水文化煥發新生。"
據悉,三僚廖公地理文化研究會將持續開展 "楊公遺跡保護計劃",通過文獻整理與實地考察相結合的方式,系統挖掘楊筠松風水文化遺產的當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