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卜卦AI看相,“網絡算命”形成產業鏈,神棍們攪動千億市場
197 2025-07-27
臘山位于濟南老城西部郊外,現屬槐蔭區段店鎮。小時候倒是多次聽說過,但一直沒有來過,感覺就是個很偏遠的地方。況且山上也沒有什么人文古跡,所以也一直沒啥興趣。這天臘月十四,因一直連續在籃球場上打球,想換一種方式,便心血來潮到這個地方一游。
從古城老區芙蓉街坐公交車,約二十來站路的里程抵達臘山,從公交車窗里遠遠地就看見這座山了。臘山的西北面不遠就是張莊飛機場,那條路以前叫拖機路,上世紀六十年代中蘇交惡,為了保護張莊機場的軍用飛機,在臘山山體開挖了涵洞軍事設施,修建了這條應急道路以隱藏飛機。臘山南側是濟南陸軍學院,1974年建校,歷經濟南軍政干校、步兵學校、陸軍學校、綜合訓練基地等。
下車后步行穿過一個小樹林一條公路,就到了山腳下。入口處有一個碩大滾圓如枕石般巖石,上刻“臘山”字樣,周邊廣場上有鍛煉的老年人。我沿著砌好的路拾級而上,一路上不見一人,冬季寒枯蕭瑟,連鳥兒也不見一只。山麓邊周圍隨處可見墳頭,不加修飾,近似于荒蕪了。山上的樹倒是不少,都是柏樹和黃櫨樹。
沿著臺階蜿蜒而上,竟然累得有些氣喘,此山海拔163米,比市區的四里山(英雄山)還要高個十六七米。此山東西連綿約2.5公里,山勢呈半月牙狀,從高處俯瞰,有點像是個臥地而眠的獸類形狀。
攀登到山頂,見西邊有個訊號發射塔,便徑直走去。山脊上有堅硬的巖石棱角,坎坷不平;山南側是一圈兒鐵絲網,掛著牌子“軍事管理區,嚴禁破壞”。山巔有了陽光照射,當日氣溫尚好,穿著羽絨服出了汗。
山上陸續有了三四游人,在山頂一直往西走到了最高點,地上擺了三座小佛龕,分別供奉著觀音、彌勒佛、財神。舉目四望,山南是高樓、平川,山北更是大廈林立,一條寬敞的河流(臘山河)東西而貫。山腳下新修了體育場所,有隨著音樂唱歌的,清晰地傳過來。
山巔南望
(從山巔北望景色)
從最高處往西的矮山頭上有個閣子,大概就是圖標上寫的“齊煙閣”了,我沒興趣去了。說實在話,這座山沒有一點看頭,沒有什么特色。而網上說的什么“山勢險峻”,“祭神隆瑞之山”“強烈推薦”之類,也純是胡說八道。這座山也只是供附近居民閑暇時來練練腿腳罷了。
據《長清縣志·地輿志》載,東漢建武五年(公元29年),劉秀手下的將領曾設軍營屯兵于此。說是在此山打獵,飛禽走獸很多,故名獵山。我想二千年前荒山野嶺的這里有那么多的飛禽走獸嗎?但此山周遭是平原村舍,也很有可能,終究古代是獸禽比人多,不比現在。但離奇的是,說清代乾隆也曾到此,網上多文介紹:正值雨后天晴,彩虹飛越,山四周出現日月同輝的奇觀,皇帝很高興地說,此山有月有日,寓我大清昌興,日、月、業相結,便改名臘山了——我覺得純屬扯淡了,皇帝到這個荒僻的山來看啥?別以為凡是沾上帝王將相的邊兒便蓬蓽生輝,雞犬升天了似的。
實際上偏旁“昔”是簡化字,如“臘”、“蠟”、“獵”在古文中寫作“臘”、 “蠟”、 “獵”,右偏旁是和老鼠的“鼠”字極為相似的“巤(liè)”字。
“臘”字左邊“月”為肉,“昔”即臘肉也,其小篆字形與“昔”的金文如出一轍?!芭D”字原本指打獵所獲之肉?!芭D” 字在古代主要指的是一種祭祀活動,特別是在年終歲末祭祀祖先、祭拜眾神、慶祝豐收的節日。臘日通常在每年的最后一個月(臘月)舉行,后自南北朝時臘日固定在農歷十二月初八。臘祭習俗主要是“肉祭”,因此,“臘”也有打獵的一層意思,集中狩獵的臘月也被稱作“獵月”。用打來的野獸進行臘祭,祭祖先,祭百神,也被稱作“獵祭”。而“獵”徹底是一個簡化字,繁體字“獵”,反犬旁(犭)為一狗的形象,表示帶著狗去打獵。
(山頂有石頭修筑的工事遺址)
“臘”代表的是重大的祭祀活動,而“獵”則更多關聯到軍事訓練和狩獵活動。然而,這兩個詞在某些語境下可能具有相同的含義,尤其是在描述一些特定的傳統節日活動中,比如臘日的狩獵,即“獵祭”。
“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蠟,漢改為臘。”《太平御覽》云:“漢曰臘,臘者,獵也,因取獸以祭先祖。”在古文中,“獵”通“臘”,相互是通假字,故此祭祀稱為“臘”。
綜上所述,我認為,現在所稱的臘山,其實也就叫獵山,是一回事兒,不存在什么乾隆改名之戲說,不過是稱呼變了而已。而有些迂腐文人還真是敢臆想。
這座山還有值得一提的是,在古代由于地處郊野,成了墓穴下葬之處。例如,位于臘山西麓,曾發掘出一座商代古墓和古窯址,在一條深溝里有有綠色釉磚墓一座,發碹墓一座,以及一些石器鐵器等。
在2001年,發現了一座被盜掘過的漢墓。這座漢墓位于臘山東面山坡,后來被命名為“臘山漢墓”。墓室分為前庭、前室和后室。內部發現有陶制的鼎、罐、壺等,在其中還發現了魚骨和雞骨,以及用于殉葬的兩只狗的骨骸。在隨葬器物中,有13枚半兩錢,經過分析鑒別,均來自西漢早期,為漢文帝時期的銅錢。在發掘的封泥上有“夫人私府”字樣。
2011年發掘臘山分洪河朱家莊段清代古墓,發掘的古墓為兩座清代夫妻并穴合葬墓。是磚砌單室券頂墓,出土了銅錢及多件銀飾。
2012年3月考古人員在后周王莊臘山河工地發現了北齊太妃墓,為濟南地區迄今最大的南北朝墓葬,是北齊宜陽王趙彥深所建造。公元565---569年其母晉號平原郡長君,570年封宜陽國太妃。
臘山從2015年開始被列為重點山體公園建設項目,據統計,當時臘山上分布著7000多座墳墓,大多數墳是附近村民建的,有的已有上百年歷史。村民們認為祖墳不能隨便動,動了就是對死者大不敬,所以遷墳難度很大?;笔a區園林局和臘山公園管理處新建了圍墻來防止墳墓外延,同時禁止再建新墳。
出游半日,雖然臘山沒看頭,但可從中能思考一點問題,也不失為一件樂事。
2025.1.14初稿
壹點號文葦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