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搶修鐵路,廖家灣村民捐出“風水林”3000棵古松木
100 2025-08-09
在中國傳統文化范疇內,“入土為安”的理念備受尊崇。因此,選擇合適的地點安葬先人,在風水學,這一行為被定義為“尋龍點穴”。
所謂“尋龍點穴”,需先探尋到一處吉祥之地,隨后憑借細致入微的觀察與精準無誤的測算,于該區域內找出生氣最為旺盛、適宜修筑墳墓與建造住宅的具體點位。“點穴”這一操作,是依托龍脈的地層結構,在龍脈之中探尋蘊藏脈氣能量的地層,進而沿著該地層尋覓脈氣能量最為集中且便于人們高效利用(接收)的位置。通常而言,吉祥之地呈現為一片區域,而“穴”則是這片區域里最為吉祥的特定點。風水學觀點認為,生氣正是從這個點自地下蓬勃升騰而出。“點穴”意味著在全面綜合考量山水的態勢之后,精準地定位山環水抱區域中“龍”“砂”“水”等景觀意象達到至善至美境界的那個點。當人們置身于這個點時,能夠獲得最為豐富的心理體驗。
然而,中國有一句古訓流傳至今:“尋龍容易點穴難。”正所謂“三年尋龍,十年點穴”。在實際操作中,需先審慎審視龍脈明堂,而后才能確定穴位。稍有偏差,便會導致結果謬以千里。黃妙應在其所著的《博山篇》中提及:“穴有高、低、大、小、瘦、肥等不同形態,其規制需恰當適宜。地勢高者宜避開風口,地勢低者宜避開積水,面積大者宜進行寬闊的規劃建設,面積小者宜采用狹窄的布局設計,地勢瘦者宜向下挖掘,地勢肥者宜向上堆筑。陰陽相互權衡,精妙之處全在于人的心思。”
在尋覓“穴”的過程中,還存在一種輔助性的方法——相土石,也就是通過考察土質的優劣來判斷該地點生氣的旺盛與衰弱程度。當“穴”被準確確定之后,它將成為建筑群落中核心建筑的基址,例如城鎮主街道的十字交叉處、都城的朝殿、州郡的公廳、宅舍的中堂等。
風水家認為,“真龍穴”數量頗為眾多,但不同的“真龍穴”所蘊含的能量大小存在顯著差異。千里來龍且龍脈未斷的“真龍穴”,其能量遠遠超過十里來龍且龍脈未斷的“真龍穴”。“真龍穴”的能量越大,所能帶來的富貴程度便越高。不過,無論如何,只要是“真龍穴”,至少能夠確保宅主達到縣團級的富貴水平。
穴場,指的是穴位的外圍區域。穴位如同核心,而穴場則類似保護層,恰似皮肉對內核的守護。穴位面積最大不超過兩平方米,與之相比,穴場的范圍則廣闊得多。構成穴場,需滿足以下條件:
其一,來龍應當生動且活潑。龍行靈動,方能彰顯生氣充盈、生機勃發之態。
其二,需呈現峰腰鶴膝之象。此為束氣之處,猶如經絡的樞紐,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峰腰鶴膝能夠使龍氣得以凝聚,流轉順暢。
其三,穴星應達到完美秀麗的狀態。穴星的形態關乎氣場的優劣,唯有秀麗完美的穴星,才能夠匯聚祥瑞之氣。
其四,確定穴場時,務必選擇有龍氣的地方,這是極為關鍵的環節。若龍氣不至,即便景色絕美,也不過是徒具其表的虛假之“穴”。誠如古人所言:“穴下若無真氣脈,面前空有萬重山。”龍氣是穴位的根本所在,若無龍氣,穴位便缺乏生氣,難以實現藏風聚氣的效果。
其五,站在穴星的頂端,極目遠眺,四周的景象應如同固若金湯的城堡一般,層層護衛,關鍵環節眾多,能夠藏風聚氣,堅不可摧。古人將這種景象稱作“回應”。初落山祖,近山前來朝拱,局勢應當開闊;腰落之處的余枝,可形成城郭之象,吉氣在此匯聚;分落后龍,擘脈而去,貫穿之處也有可取之處;脈落曲折,皆是龍行的跡象,氣勢豪邁雄渾。初落穴的后方,群山環抱穴位;未落之處位于穴位前方(龍虎砂之外);分落之處位于穴位左右;靠近祖山落脈的山,環抱穴位;腰落之處環抱于末落之處的外圍。同時,還需認清四勢:一是要詳細觀察前后情況,謹防出現空曠之處導致吹胸劫背的情況;二是要仔細審視左右狀況,切忌出現凹缺之處造成割耳射肓的現象。
站在穴星頂上環顧四周,前方應平整開闊,呈鍋鉗狀,有九曲水或玉帶水蜿蜒流過,或者存在聚水之處。并且有龍虎砂在左右護衛,有斜坡從穴星一直延伸至水邊附近。穴位適宜選擇在這一斜線上,但一般不可選在頂部。